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经济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的匹配与收入不平等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3-06-01     浏览数:3581     【 字体:

内容提要本文从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匹配的视角研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异的决定在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双重异质性前提下,本 文 证 明 劳 动 供 给 内 生 的 代 表 性 消 费 者 理 论成立,且财产与能力的匹配决定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 数值校准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正向匹配的改革财产与能力匹配的相关系数从 世 纪 年 代的 下降至 年代以来的 ,同时,匹配不 平 等 对 我 国 收 入 不 平 等 的 解 释 能 力 从下降至 我国经济目前运行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均衡路径上;的财产比例税率可以使 年我国收入不平等标准差下降

关键词初始财产 内在能力 匹配相关系数 匹配不平等 数值校准

一引 言

要素收入分配理论认为个人收入不平等源于禀赋的差异或 初 始 财 产( ) 不 同,或内在能力 ( ) 有别 内在能力高,相同劳动时间获得的劳动收入高初始财产多,获得财产收入也多 然而,能力和财产并非决定收入多寡的唯一因素,它 们 的 相 关 性 也 影 响 收 入 不 平等 如果个人内在能力高低与初始财产多寡正相关,即 高 能 力 者 财 产 多,低 能 力 者 财 产 少,那 么 收入不平等将特别大相反,如果个人能力高低与初始财产多寡负相关,即高能力者财产少,低能力者财产多,那么收入的差异相对较小 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都是获取收入的禀赋,财产少的高能力者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有效劳动 获 取 劳 动 收 入,从而弥补财产收入上的不足,使得收入差异相对较小 本文将从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的相关性出发,研究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财产与能力的相关性取决于财富分配制度 内 在 能 力 先 天给 定,无 法 改 变,但 财 产 的 积 累取决于 后天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的差异决定财产与能力的相关度 如果个人初始财产的占有与内在能力无关,那么该分配制度为 中性的财产分配 制 度如 果 财 产 与 能 力 正 相 关,即 能 力 高者占有的财产也多,那么称该制度为正向匹配 如 果 财 产 与 能 力 负 相 关 ,即能力越高者所占有的财产少,那么称该制度为负向匹配 改革开放以前,我 国 实 施 按 劳 分 配 的 公 有 制,收 入 多 寡 取 决 于有效劳动的提供,且不存在私有 财 产,因 此,财 产 与 能 力 不 存 在 相 关 性,类 似 于 一 种 中 性的 财 产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为提高生产积极性而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开始出现分化,形成财产与能力的正向匹配,同时,新分配制度改变了个人有效劳动供给行为,引起收入年 增 期不平等的变化 本文将估计我国经济中个人财产与能力的匹配程度,以及匹配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常规方法难以估计我国个人财产与能力的匹配程度,但 是 中 国 的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为 研 究 财 产 与能力的匹配提供了自然实验 一方面,财产与能力 匹 配 程 度 不 同,意 味 着 激 励 机 制 存 在 差 异,从 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另一方面,匹配程度影响收入不平等状况 因此,在不同的匹配状况下,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中国的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导 致 分 配 制 度 发 生 变 化,财 产 与 能力的匹配也随之发生变化,引起经济增长与收入差异在体制改革前后出现不同的特征 

本 文 将 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率 和 收 入 不 平 等 的 关 系,反向推导财产与能力的匹配状况 这 种 机 制 正 如 李 实( ) 所观察到的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有效经济制度的同时,也 改 变 了 经 济的激励机制并引起收入不平等的上升 据世界 银 行 测 算,我 国 收 入 不 平 等 的 基 尼 系 数 从 年的 上升到了 年的 ,增加了 个百分点 同时,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从改革开放前的提高到改革开放后的 ,加快了 个 百 分 点 经 济 增 长 与 收 入 不 平 等 之 间 表 现 出 不同的特征本文将在劳动供给内生的代表性消费者模式中, ,引 入 内 在能力和初始财产两种个人差异,研究该模式中经济增长 劳动供给与收入差异之间的关系 本文研究发现: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 济 运 行 在 收 入 不 平 等 与 经 济 增 长 正 相 关 的 区 间; ( ) 年 以来,我国个人能力与财产出现了正向匹配,但是正向匹配程度在不断缩小,匹配相关系数从 下降到 ; ( ) 正向匹配对收入不平 等 的 贡 献 出 现 下 降,匹 配 引 起 的 收 入 分 布 方 差 从 下 降到 ,与实际收入分布方差的比例从 下降到 ; ( ) 财产税 可 以 缩 小 不 平 等,计 算 表明,如果 年的财产比例税为 ,那么收入不平等标准差将下降本文涉及三个方面的文献 首先,关于代表性 消 费 者 理 论 的 相 关 研 究 代 表 性 消 费 者 理 论 的最大特征是经济中的个人存在异质性,但是这些个人差异的分布并不影响总量经济的动态演化,因此,即使存在个人特征的差异,加总后总量经济的运行等价于该经济中只存在一个具有平均特征的代表性消费者, , , 其次,关于经济增 长 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研究 最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向于认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是 一 枚 硬 币的两面,都 是 某 些 共 同 因 素( ) 的 结 果, ;, , 郭凯明等, 何其春, 最 后,关于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原因研究 最近的研究主要从行业间工资差异扩大到探讨收入不平等的原因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引入个人双重异质性劳动供给内生的代表性消费者模式,并证明在该模式下分布特征不影响总量经济变动第三部分研究收入不平等的决定,以及匹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第四部分研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共同因素决定论,该理论为第五部分数值校准提供可采用的假说第五部分结合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以及本文的理论假说,对我国匹配相关系数和匹配引起的收入不平等进行数值校准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二基本模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主要方式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包括农村地区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中企业的改革 分 配 制 度 的 改 革 主 要 有 两 个 特 征首 先 是 按 劳刘 勇 等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的匹配与收入不平等数据为作者根据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计 算 得 到,其中改革开放前增长率为 年 到 年 的 平 均 增 长 率,改 革 开 放 后 增 长率 为 年 到 年的平均增长率分配,其次是生产资料个人占有 生产资料个人占有的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带来了初始财产分布的差异,且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的相关性极大地决定了个人劳动的供给 同 时,按 劳 分 配 的 原 则,财产与能力的相关性也决定了收入的不平等 模式化这一过程涉及到个人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的双重差异,本文借鉴 ( ) 的 理 论 模 式,研究双重异质性下收入不平等的决定

技术假设经济体由许多同质的企业构成,代表性企业 生产函数为 ,其中 为 代 表性企业的有效劳动投入,为代表性企业的资本投入,为社 会 平 均物 质 资 本 水 平,反 映 经 济中知识的外溢 假设生产函数满足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性质,且 关 于 资 本 投 入 和 社 会 平 均 资 本 为 齐次函数 根据对称性,每一个代表 性 企 业 选 择 相 同 的 有 效 劳 动 和 资 本 投 入,假 设 代 表 社 会 平 均有效劳动,则 , 根据齐次函数的假定,社 会 总 产 出平 均 产 出为 )( ) ( ) , , 给定总量生 产 函 数,竞争均衡中有效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分别为 ( ) ( ) , ( ) ( ) ( )

偏好假设连续性的消费者 ,所有消费者具有无限的生命周期且不存在人口的增长,但 是具有两个特征上的差异内在能力 和初始财产 不同 假设经济中总内在能力外生,且 保 持 不变,并单位化为 ,则 可以解释为个人内在能力占总能力的比例, 如 果 消 费 者 提 供的劳动时间为 ,那么其提供的有效劳动 假设消费者的时间禀赋单位化为 ,则 消 费 者的闲暇为消费者的即时效用取决于当期的消费和闲暇,即时效用为 ( ) ,且 参 数 满 足 ,( ) , 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的效用现值: ( ) ,为 效 用 贴 现 因 子预算约束满足:( ) ( )其中等式右边三项分别为消费者的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 解消 费 者 最 优 化 问 题,可 以 得 到如下的一阶最优条件:( )( )( )为资本的影子价格 横切性条件满足:( )

总量经济均衡由式( ) ( ) 可得 ,或 ,结 合 式( ) 可得消费者物质财富的增长率为:( ) ( )由式( ) 和式( ) 可得到 ( ) ,或 对 于 不 同 的 个 体 和 而 言,其年 增 期消费和闲暇增长率满足:( ) ( ) ( ) ( )由 可以得到 ,或对于不同的个体 和 而言有:( ) ( ) ( )( ) ( ) 可知所有的消费者都选择相同的消费增长率和闲暇增长率,即:, ( )加总 可得: ( ) , , 加总( ) 可得到 从而总量资本的增长率为:( ) ( )( ) 式说明总量经济的动态过 程 与 经 济 中 个 人 特 征 的 分 布 无 关,代表性消费者理论成立 横 切 性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则 ,所以( ) 或 总量经济关系由如下方程给出:( ) ( )( ) ( )( ) ( ) 可得到闲暇的增长率 ,总量有效劳动的增长率为( )( ),其中 ( )( ( ) ) 由于闲暇有界,所以闲暇不能 无 限 增 长,均 衡 下 必 然 有 ,则 均衡时 ,假设 为均衡时的有效劳动,由 ( ) 可以 证 明 ( ) ,为 唯 一 的 非 稳 定均衡解 该经济不存在转型动态,经济始终位于均衡路径之上 给定均衡时总闲暇不变,那么均衡时个人的闲暇也同样保持不变

三匹配与收入不平等

个人收入的决定定义消费者 的相对收入 ,则( )( ),其中 ( ) 为物质财富产出份额, 为有效劳动产出份额 相对收入可记为:( ) ( )其中( )( ) ( ),由 总 量 有 效 劳 动 供 给 决 定,且 ,即 随 着 总 有 效 劳 动 供 给 的 增 加 而 减少定理个人相对收入的特征: ( ) 个人收入份额处于个人财产份额与能力份额之间; ( ) 均 衡有效劳动供给增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与个人财产份额与能力份额之间大小有关 即:刘 勇 等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的匹配与收入不平等由 于 篇 幅 有 限,这里和下文中的命题都没有提供详细证明过程,有兴趣读者可联系本文作者当 时,则 , , )证明略 定理 说明,相对收入取决于个人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 对于能力份额低于财产份额的个人 ,其收入份额低于财产份额但高于能力份额对于 能 力 份 额 高 于 财 产 份 额 的 个 人,其 收 入 份 额 高 于 财 产 份 额 但 低 于 能 力 份 额 定 理 还说明均衡有效劳动供给增加对不同个人收入 的 影 响 对于能力份额低于财产份额的个人 ,均 衡 有 效 劳 动 供 给 的 增 加 提 高 其 收 入份额对于能力份额高于财产份额的个人 ,均衡有效劳动供给增加降低其收入份额

匹配与收入不平等根据收入决定式( ) ,本节研究匹配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首 先,本 文 采 用 收 入 分 布 的 方差或标准差作为不平等的度量,该度量是收入不平等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指标 其次,本文用个人财产份额和内在能力份额的相关系数 ,来度量 二 者 的 匹 配 程 度 对 于 内 在 能 力 而 言,其 分 布 的 决定力量来自先天的 自然的力量而财产的分布取决于经济体制,因此二者的相关性归根结底取决于财产分配的具体体制考虑一种极端的情况,财产分配 制 度 与 内 在 能 力 完 全 独 立,二 者 之 间 的 相 关 系 数 为,本 文 定义这种情况为 中性的 财 产 分 配 制 度 根 据 相 关 系 数 的 性 质,匹配可以分为正向匹配与负向匹配 如果相关系数为,],即个人财产与内在能力正相关,这是一种正向匹配 ,的 值 越 大,正向匹配越大 正向匹配的财富分配机制提供了一种正向激励,即 对 高 内 在 能 力 者 提 供 高 比 例 的 个人财产 如果相关系数为[ ,,即个人 财 产 与 内 在 能 力 负 相 关,这 是 一 种 负 向 匹 配 ,的 值越小,负向匹配越严重 负向匹配是一种公平的财产分配机制,即高能力者赋予低水平的财产用相对收入的标准差 衡量经济中收入不平等 由( ) 式可知:( ) ( )( )其中 ,分别表示个人财产和内在能力的标准差,,为两者之间的匹配相关系 数,度 量 个 人 财产与内在能力的匹配程度定理正向匹配扩大了收入不平等,负向匹配缩小收入不平等 即,证明略 定理 说明当分配制度为高能力者提供正向的财产激励时,即正向匹配财产分配制度,收入不平等扩大 正向匹配意味着给高能力者分配高比例的财产,其在两种要素禀赋上都占有优势,将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收入不平等扩大 当分配制度为高能力者提供低的财产激励,即出现负向匹配时,收入不平等缩小 负向匹配意味着给高能力者分配低水平的财产,使其只在某种禀赋上存在比较优势,从而导致穷者高能 富者低 能,但 各 自 利 用 其 比 较 优 势 获 得 相 对 来 说 平 均 的收入水平,收入不平等下降

匹配不平等匹配不平等是指匹配引起的收入不平等,与匹 配 程 度 和 匹 配 效 应 有 关 匹 配 效 应 是 指 匹 配 相关系数变化一单位,收入不平等方 差 变 化 的 数 量 ( ) 式说明匹配相关系数 ,变 化 一 单 位,收入不平等的方差 变化( ) 单 位,即 匹 配 效 应 定 义 满 足( )( ) ( ),则可以证明当均衡有效劳动供给 时,匹配效应随有效劳动供给 减 少 当 均 衡 有 效 劳 动 供 给时,匹 配 效 应 随 有 效 劳 动 供 给 增 加当均衡有效劳动供给 时,匹 配 效 应 达 到 最 小 值 因此,随着均衡有效劳动供给的增加,匹配效应将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 型规律,参见图由( ) 式可知,匹配引起的不平等为 ( ),,即为匹配不平等 给定先天的内在年 增 期图 有效劳动供给与错配效应 图 总量经济均衡的有效劳动供给能力分布和财产分布及与内在能力匹配的 ,,,,个人能否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提 高 劳 动供给,从而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呢匹配效应的 型规律给出了答案 当 时,意味着 随 有效劳动投入的扩大,匹配效应减小,给定匹配的 前 提 下 匹 配 引 致 的 匹 配 收 入 不 平 等 下 降 相 反,当时,扩大劳动投入不仅不能缩小匹配不平等,反而扩大 匹 配 不 平 等 型规 律 意 味 着 在 一个劳动投入比较高的经济体里,个人进一步的劳动投入不仅不能缩小收入的差距,反而扩大收入的不平等 在劳动投入比例高的经济体中,进一步的 劳 动 投 入 将 压 低 工 资 回 报,提 升 资 本 的 回 报,个人很难通过扩大劳动供给来缩小与财产富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四外在冲击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本文考虑两种正外在冲击一种为生产率 上 升 的 冲 击,另 一 种 为 储 蓄 偏 好 增 加 的 冲 击,即 时间偏好率 下降 通过研究两种冲击如何通过改变有效劳动供给分别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变动产生影响,从而确定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外在冲击有效劳动供给与经济增长由( ) 式可得总量经济增长率为:( ) ( )( )据总资源约束可得其另一表达式:( )( ) ( ) ( )曲线和 曲线为凹的增函数,图 为在增长率和总量有效劳动空间中的 和 曲线定理生产率 的上升时间偏 好 率 的 下 降,导致均衡有效劳动供给增加,即 ,证明略 消费耐心的增加和生产率提高两种冲击都改变闲暇 劳 动 的 供 给 决 策,从 而 改 变 经济中的有效劳动供给,后 者 对 应 不 同 的 经 济 增 长 率如 果 消 费 耐 心 增 加 ,则 储 蓄 增 加,即 减 小,曲线上移,曲线不变,均衡的有效劳动供给和经济增长率增加如 果 经 济 中 生 产 率 提 高,即上升, 曲线和 曲线都上移,均衡时有效劳动和经济增长率增加 因 此,在 劳 动 供 给 内 生 的 模式下,正的外在冲击提高了经济中有效劳动的供给,提高了经济增长率

外在冲击有效劳动供给与收入不平等正外在冲击改变均衡时有 效 劳 动 供 给,不仅改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也改变了收入不平等状刘 勇 等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的匹配与收入不平等况定理有效劳动供给增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有效劳动供给 个人初始财产分布 内在能力分布以及二者的匹配程度 具体地如果,,,则证明( ) 式可以得到:()[ ] ( )由 ,可知( ) 式中括号如果为正负或零,则等式左边为负正或零证毕命题 说明,有效劳动供给增加既可能增加收入不平等,也 可 能 减 少 收 入 不 平 等 ,还 可 能 对 收入不平等没有影响 例如,如果经济中不存在内在能力的差异, ,那 么 ( ) [ ] ,有效劳动供 给 增 加 导 致 收 入 不 平 等 增 加 如 果 不 存 在 财 产 的 差 异, ,那么 , ,有效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不平等减少( ) 只研究了第一种情况,而没有考虑后者 的 可 能 如 果 财 产 和 内 在 能 力 的 匹 配 相 关系 数 , ,即 中 性 的 财 产 分 配 制 度,则 说 匹 配 效 应 不 存 在,则( ) [ ],令 ,定义 满足( )( ) ( )在 中 性 的 财 产 分 配 制度下,当均衡有效劳动供给 时,有效劳动供给增加减少 收 入 不 平 等当 均 衡 有 效 劳 动 供 给时,有效劳动供给增加扩大收入不平等当均衡有效劳动供给 时,有效劳动供给与收入不平等无关 因此,随着均衡有效 劳 动 供 给 的 增 加,收入不平等将经历先减小后上升的 型规律, 为拐点,见图 的实线考虑一般情形 令,,,定义 满 足( )( ) ( ),则 当 均 衡有效劳动供给 时,有效劳动供给的增加减少了收入不平等当均衡有效劳动供给 时,有效劳动供给的增加扩大了收入不平等当 均 衡 有 效 劳 动 供 给 时,有 效 劳 动 供 给 与 收 入 不平等无关 因此,随着均衡有效劳动供给的增加,收入不平等将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 型规 律,为拐点 一般而言,内在能力的不平等小于个人财产的不平等,即 如 果 该 假 定 成立,那么匹配相关系数与 正相关 因此,当匹配相关系数为正时,增 加,匹 配 效 应 最 小 时 的 有效劳动供给 减小,即曲线左移,或正向匹配导致曲线左移同 样,如 果 匹 配 相 关 系 数 为 负,曲 线右移,产生负向匹配 见图 的虚线,左边为正向匹配的情况,右边为负向匹配的情形有效劳动供给增加意味着产生了正的外在冲击,如 生 产 率 的 提 高 或 储 蓄 偏 好 的 增 强 有 效 劳动供给增加提高了经济增长率,而有效劳动供给的增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财富分配机制如图 所示,当均衡劳动供给为 时,提 高 有 效 劳 动 供 给 的 正 外 在 冲 击 对 收 入 不 平 等 的 影 响 取 决于财富分配制度 如果是正向匹配制度,那么收入 不 平 等 与 经 济 增 长 正 相 关如 果 负 向 匹 配 制 度,那么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由定理 和定理,生产率的增 加 和 时 间 偏 好 率 的 下 降,通过改变经济中有效劳动供给,同 时决定经济中增长率的变动和收入不平等的变动年 增 期图 有 效 劳 动 供 给 正向匹配与负向匹配定理劳动生产 率 的 增 加,时 间 偏 好 率 的 下 降,使得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可能正相关,也 可 能 负 相关,取决于均衡有效劳动供给内 在 能 力 分 布 和 财 产分布及其与 内 在 能 力 之 间 的 匹 配 相 关 系 数 具 体 而言,如 果,,,则 ,证明略 定理 说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是由生产率提高和时 间 偏 好 率 下 降 同 时 决 定 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正相关,也 可 负 相 关 理 论 上,( ) 在相同的框架下,证明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同 时 决 定,但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是正相关关系 跨国实证中, ( ) 先 发 现 收 入 不 平等与经济增长都是教育和土地分配状况的结果,但 认 为 收 入 不 平 等 与 经 济 增 长 负 相 关 本 文 认 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可以正相关,也可以负相关,取决于均衡有效劳动供给以及财富分配制度五数值校准分两步校准财产与能力的相关系数首先,通过经济增长率来校准经济中有效劳动供给其次,给定有效劳动供给和收入不平等来校准相关系数 假 设 生 产 函 数 ,则 需 要 校 准 的 总 量 经济参数包括刻画生产特征的 , { } 和偏好特征的 ,, { } ,总共五个 参 数 假 设 , ,, ,其中,的取值与 ( ) 相同, ,等 价 于 替代弹性为 ,取 值 参 见 周 炳 林 和 汪 益( ) ( ) 式 可 知 需 要 校 准 的 不 平 等 参 数 有,,,{ } ,本文将通过不同分配制度下的 和收入不平等指数来校准参数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建国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呈现出阶段性变化,这一特征为校准参数提供了自然实验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 有 制 是 单 一 按 劳 分 配 的 收 入 分 配 体 制,具 有 两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基 本 不 存 在 财 富 不 平 等 的 问 题 其 次,劳 动 收 入 是唯一的 收 入 来 源,且 按 劳 分 配 在这样的分配体制下,从 年 到 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平均约为 ,变异系数平均约为克服单一按劳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 自 年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实施了重大改革,主要克服按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该时期的改革自农村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生产资料名义为集体所有的公有制,但是生产经营权力主要承包给了个人,形成了生产层面上财产的不平等 年,分配制度的改革推广到城市,在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工资 和 奖 金 取 决 于企业的经营状况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投 入 要 素 存 在 不 同,从 而 间 接 带 来 人 均 资刘 勇 等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的匹配与收入不平等跨 期 替 代 弹 性 取 值 为 到 之 间,有经验研究认为是 ,也 有 研 究 认 为 高 达 ,本 文 采 用 ,( ) 的 取 值 为改革开放以前的基尼系数来自世界银行 表, ( ) 的 研 究 他 们 的 研 究 只 包 括 了共 年 的 数 据,我们这里计算了其平均值 变 异 系 数( ) 根据他们报告的分位数据计算得 到, ( )本的差异 这一时期的改革一方面坚持了按劳分配,另一方面造成了实际上个人资本的差异 在新的分配制度的激励下,我国从 年到 年,经 济 年 均 增 长 上 升 到 ,收 入 不 平 等 也 出现了上升,基尼系数平均约为 ,变异系数约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自 年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到 年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收入分配制度 改 革的深化,进一步激化了生产的积极性,我国从 年到 年,经济年均增长 ,但在新的分配制度下,收入不平等急剧上升,基尼系数平均约为 ,变异系数约为

数值校准方法内在能力分布建国以来第一阶段的分配制度为校准我国居民内在能力分布提供了启示 改 革 开 放 以 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 济 ,生 产 资 料 公 有,个人不占有财产 如 果 大 多 数 人 无 法 积 累 个 人 财产,那么财产的不平等则接近为 同时,即使存在一定的财产积累,其 与 个 人 内 在 能 力 的 相 关 性 也特别小,因此,,,接近为,如果把这两 个 值 代 入( ) 式,便 可 以 校 准 得 到 我 国 内 在 能 力 标 准差数值的校准发现我国内在能力标准差约为 内在能力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指标,主 要 量化指标有 的分布标准差或教育不平等的标准差 有研究发 现,一 般 服 从 正 态 分 布,标 准 差 在到 之间 孙旭和颜敏( ) 发现从 年到 年,我国教育不平等标准 差 在到 之间 杨俊和李雪松( ) 认为,我国教育基尼系数由 年的 ,降至 年的,我国教育不平等得到了改善 综合考虑教育不平等以及我国教育不平等在改善这一事实,本文认为我国内在能力分布标准差为 是合理的,下文的数值校准我们接受这一值财产不平等与匹配相关系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激励机制发生了变化,国家允许有条件的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激励机制的改变事实上造成个人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异,形 成 了 财 产 的 不 平 等 在 个 人 对 生 产 资 料 占有的过程中,财 产 占 有 与 内 在 能 力 之 间 的 匹 配 关 系 可 能 发 生 改 变 本 文 将 利 用 我 国 年 到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和收入不平等变异系数,来校准财富分配制度改革的性质与数量特征从 年到 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 ,变异系数约 为 数 值 校 准 得 到 我国财富不平等标准差与匹配相关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图 首 先,财 产 分 布 标 准 差 与 匹 配 相 关系数之间的负相关,这意味着改革的正向匹配越大,即改革中个人财产占有与内在能力相关性越强,则财产分布的标准差越小,即改革过程中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越小 表 列出了部分校准 后的数值,第一行为财产分布标准差,第二行为匹 配 相 关 系 数 例 如,如果改革开放使得内在能力与财产积累的相关度达到 左右,那 么 稳 态 经 济 中 财 产 分 布 标 准 差 约 为 如果改革开放使得内在能力与财产占有的相关度达 到 左 右,那么稳态经济中财产分布标准差约为 其 次,年财产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正向匹配的特征 由表 校准的数值可知,当 财 产 分 布 标 准 差 达到 以上时,相关系数才可能超越 而出现负值,即负向匹配 但是,很难想象我国上世纪 年 代财产分配的标准差超过这一值 因此,本文认为这一阶段财富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正向匹配,激发了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了收入不平等 同 时 表 的数值校准也反映这一阶段我国财产分布的标准差在 到 之间表 财富不平等标准差取值与相关系数年 增 期图 我国匹配相关系数与财产分布标准差 图 财 产 标 准 差 匹配相关系数与 错 配 效 应然而,如果无法确定这一时期的财产分布的标准差,那么本文仍然无法得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产与能力的匹配的具体数量特征 根据李实等( ) 给出的财产收入十等分数据,我 们 计 算 得到 年和 年财产的标准差分别为 和 如果假设上世纪 年代财产分布标准差约为 ,那 么 对 应 的 匹 配 相 关 系 数 为 同 时,如 果 采 用 年 到 年 的 收 入 不 平 等 与经济增长数据,以及假设这一阶 段 财 产 不 平 等 标 准 差 为 ,那么数值校准发现这一阶段的匹配相关系数降至 见表表 匹配相关系数与错配效应年份 财富标准差 内在能力标准差 匹配相关系数 匹配效应错配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比例与 世纪 年代的财产分配制度改革相比,年代以来财产分配制度改革倾向于减小了正向匹配程度,即财产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下降,见图 与 匹 配 下 降 相 对 应 的 是 财 产 不 平等的扩大 李实等( ) 认为财产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源于城乡之间财产差异的扩大,农 村 地 区 由于土地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财产的获取,而城市则 由 于 住 房 改 革 而 提 高 了 财 产 的 占 有 额 度 给 定 城市与农村个体内在能力分布相同的条件下,农村财产与城市财产占有额的差异意味着财产与能力之间相关性的下降,财产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缩小了正向匹配程度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匹配效应与匹配不平等匹配不平等不仅取决于匹配相关系数,还与匹配效应有关 上节中的数值校准发现 年 以来匹配相关系数下降,但是匹配效应出现上升见表 第五栏在 世纪 年代,匹配相关系数增加 ,收入不平等的方差上升 单位年 代 以 来,匹配相关系数增加 ,收 入 不 平 等 方差上升 单位 表 最后一栏为错配不平等与总收入不平等方差的比例 从 收 入 分 配 制 度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 过 程 中,匹配以及匹配效应所能解释的收入不平等出现了下降,从下降到 原因有二首先,个人财产与内在能力的相关性出现下降,即财产的获取与个人内在能力相关性下降,导致匹配不平等下降其 次,财 产 差 异 的 扩 大 减 小 了 匹 配 所 能 解 释 的 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刘 勇 等初始财产和内在能力的匹配与收入不平等根据数值校准得到的我国内在能力初始财富的标准差以及两者的错配系数可以计算出,,,进一步可以计算得到临界条件下的有效劳动供给根据我国从 年到 年经济增长率校准得到各年的有效劳动供给在 以 上,即,因此根据图 ,自 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在临界值的右侧,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为正相关 根据 年至 年我国各年的经济增长率和收入分布标准差可以计算得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说明我国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线性财产税与收入不平等线性财产税能够减小收入不平等 假设经济中存在线性财产税 ,其中 为 常 数,如果为正则为累退税,为负则为累 进 税,为 则 为 比 例 税 税 后 财 产 为( ) ,税 后 财 产 的 比例( ) ( ) 简单计算发现税后匹配系数 , ,,与 税 前 保 持 相同,不改变经济的匹配情况,但是线性税收导致了税后财产的标准差为税前标准差的 因 此,线性税收通过改变财产不平等 而 缩 小 收 入 不 平 等 根 据( ) 式,财 产 的 标 准 差 下 降 比 例,将 导致收入分布方差下降 ( ) ( ) ( ) ( ), 当 , ( ),即税率越高,收入不平等下降的幅度越大代入通过校准得到的 参 数 值 和 年 的 相 关 数 据,可 以 计 算 出 ( )如 果财产税收为 ,那么收入不平等方差下降 如果财产税上升到 ,那么收入不平等方差下 降 年 收 入 的 标 准 差 为 左 右,因 此 的 遗 产 税 可 以 使 收 入 不 平 等 下 降, 的遗产税可以使收入不平等下降

六结 论

在劳动供给内生的代表性消费者理论模式中,本 文 同 时 引 入 消 费 者 内 在 能 力 和 初 始 财 产 的 双重个人异质性,研究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本 文 证 明,即 使 存 在 两 类 个 人 差 异 ,代 表性消费者仍然成立,为研究匹配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模式 本文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可 正可 负,不仅与总量经济特征有关,而且还与财产分配体制相关本文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并为校准匹配匹配效应和匹配不平等提供了基本假说 数值校准的结果表明,我国内在能力分布标准差约为 世 纪 年 代 的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是 一 种 正 向 匹配改革,即个人财产与内在能力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 年以来的财产分配 制 度 改 革同样是正向匹配改革,但个人财产与内在能力的相关性下降至 年以来,虽 然 匹 配 效 应在上升,但是匹配相关系数的下降使得匹配不平等出现下降,因而匹配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解释能力从 年代的 下降至 数值校准的结果同时表明,我国经济目前运行在 收 入 不 平 等与经济增长 正 相 关 的 均 衡 路 径 上, 的 财 产 比 例 税 率 可 以 使 年 我 国 收 入 不 平 等 下 降

    参 考 文 献包 群邵 敏, 外商投资与东道国工资差异基于我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管 理 世 界 第 期陈 钊万 广 华陆 铭, 行 业 间 不 平 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 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中 国 社 会 科 学 第期郭 凯 明张 全 升龚 六 堂, 公 共 政 策经济增长与不平等演化 ,经 济 研 究 增 期何 其 春, 税 收收入不平等和内生经济增长,经 济 研 究 第 期李 实,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 济 学季 刊第 期李 实魏 众丁 赛, 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 ,经 济 研 究 第 期年 增 期任 重周 云 波, 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第 期王 中 华王 雅 琳赵 曙 东, 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 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财 贸 经 济 第 期杨 俊李 雪 松, 教 育 不 平 等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第 期张 原陈 建 奇, 人力资本还是行业特征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的成因分析,世 界 经 济 第 期周 炳 林汪 毅, 出 口 复 苏 主 导 年 中 国 经 济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年宏观经济报告中 国 统 计 局,中 国 统 计 年 鉴 , ,各 年 数 据,中国统计出版社邹 东 涛, 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返回]
上一篇:地方官员更替与企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