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经济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24-03-17     浏览数:57     【 字体:

 摘要:公共数据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评估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 2021295 个城市级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检验公共数据开放是否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降低了城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分析表明,该影响通过破除区域信息壁垒、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的作用机制予以实现。此外,公共数据开放不仅促进落后区域后发追赶,也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发展与共富的有机统一。本文量化评估了数据要素开放共享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关键词: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区域协调发展一、引言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①,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使用,为实体经济赋能。如何评估和释放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发挥数据要素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引领优化和协调作用,是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和政策制定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我国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基础,据统计,2021年全国数据资源总存储量达到598 . 4 EB,同比增长27. 4 % ,占全球数据总存量的14. 1 %②。公共数据是占比最大的数据资源,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目标是将公共数据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以增强公共数据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2022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提供了基础性制度保障。20232 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指出,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是畅通数据要素大循环的重要环节。可见,公共数据已然成为数据要素供给的重点任务,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对释放数据要素红利、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概念上看,公共数据是指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资源,不仅包括政府内部的政务数据,而且还涵盖了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商业活动中产生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数据。公共数据开放则是指政府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给社会主体平等使用的过程,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数据的知情权与查询权,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公众对数据要素的使用权,社会主体能够直接下载或借助开放API 提取使用公共数据,更好地进行企业选址、资源发现和产业升级,创造商业和社会价值(纳加拉吉,2022)。 我国地方政府自2012年开始陆续上线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汇聚了海量的政府及社会主体的数据资源,并以此推动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已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融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来自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方锦程 刘 颖 高昊宇 董纪昌 吕本富*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研究”(基金号:22ZDA 079)的资助。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感谢第四届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论坛王愉靖博士及其他参会学者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刘颖为本文通讯作者。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公共管理- -124DOI:10.19744/j.cnki.11-1235/f.2023.0112《管理世界》2023年第9 期入生产体系,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戈德法布、塔克,2019;陈晓红等,2022),但是关于公共数据开放如何改变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研究仍缺乏微观实证证据,未形成一致性结论。公共数据开放作为一种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其技术扩散属性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但作为一种公共数据资源的供给服务,其公共资源属性则可能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从技术扩散的视角来看,创新技术通常在发达地区出现、集聚并扩散。发达地区不仅具有远超落后地区的技术实力,而且在对技术的使用上同样具有显著优势(罗杰斯等,2014),数字技术的技能偏向特征使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常在高收入和高技能的地区更为明显。因此,数字技术创新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不平等(约特、保尔森,2019;查克费等,2023)。 一个典型例证是区域发展中广泛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其深层原因是发达地区具有更大的互联网接入机会和更强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邱泽奇等,2016),由此造成了更为显著的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福尔曼等,2012;张勋等,2021)。 另一方面,从公共资源的视角来看,公共数据开放提高数据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有助于降低数据要素的使用门槛,一定程度上起到破除信息壁垒、弥合资源禀赋差距的作用(纳加拉吉,2022),可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个典型案例是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金融机构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提供的高质量公共数据与内部数据有机结合,为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提升了区域内金融资源供给的均衡性。综上所述,公共数据开放的“双重属性”为理论上思考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后果带来新的挑战,而且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尚未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系统地分析,因此分析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从微观实证角度检验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探讨相关经济机制。本文采用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公共数据开放的外生政策冲击,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开展实证分析。其代表性在于: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 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③,而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是连接公共数据供给端和使用端的载体,面向社会提供可再利用的、具有公共属性的原始数据。本文结合DMSP/VIIRS地球夜间灯光数据的空间分布刻画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基于2009~ 2021295 个城市—年度层面的3835个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探讨相关经济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后,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平均下降4 . 23% ,起到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破除区域信息壁垒、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是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机制。具体而言,首先,公共数据开放具有破除交通地理、行政壁垒、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区域信息壁垒的作用,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次,公共数据开放能够增强对稀缺资源发掘利用的能力,并降低对传统资源投入发展经济模式的依赖,通过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地,研究提供直接证据表明公共数据开放不仅促进落后区域后发追赶,也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发展与共富的有机统一。本文的边际贡献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对纳入数据生产要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微观证据。现有研究主要从理论上探讨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加塞马加海、卡利克,2019;陈晓红等,2022),鉴于公共数据是中国情景下数据要素的最大组成部分,本文借助地方政府推动数据开放的独特政策实验,直接评估了数据生产要素非稀缺性和非排他性的经济价值。同时,本文还为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的配置优化和效能提升理论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发现了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市场主体利用数据赋能经济决策,通过破除区域信息壁垒、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两种方式发挥其经济效应。研究结论揭示了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协同联动的经济作用。第二,本文揭示了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应。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发展的整体性作用(布林约尔松、麦克埃尔赫兰,2016;纳加拉吉等,2020),而本文则聚焦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借助城市层面的微观数据,本文从创新技术与公共资源的不同视角辨析了公共数据开放的经济影响,并验证了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公共资源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了数据要素兼具- -125创造财富与共享财富的属性,拓展了评估公共数据开放经济效应的相关文献,并为推动数据要素开放共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第三,与以往研究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文献聚焦于省域或城市群层面的研究对象不同(刘修岩等,2017;李彦龙、沈艳,2022),本文使用微观城市层面更精细化的数据,综合利用夜间卫星灯光、工商企业注册、全国路网矢量、银行分支机构等细粒度数据刻画了城市要素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更清晰地探讨了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及经济影响。研究结论为数据要素开放共享提供了更加直接、更加丰富的实证证据。二、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一)中国公共数据开放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数据资源的制度建设。20159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强调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是缓解数据要素供给不足的有力手段,以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带动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据采集和开放,能够使沉睡的数据被应用起来。20221 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释放数据红利”,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市场融通和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打破数据资源有限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0226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提出“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要求。2022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要求全面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公共数据统筹管理能力,推动公共数据的汇聚融合、共享交换和开发应用,发挥公共数据的流通效能和经济社会价值。从现有实践经验上看,公共数据开放的两点特性与其核心价值密不可分。其一是数据性,即开放的数据未经过加工或解读,这有助于使用者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提炼与分析,以数据优化经济决策的形式,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其二是公共性,即政府推动的数据要素开放不仅涵盖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大部分数据,在数据获取上也存在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公共数据不能仅封闭在政府和少数大企业内部进行开发利用,而是要面向全部社会主体,依靠市场的力量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因此,公共数据开放不仅为社会主体参与数据开发利用开辟了全新渠道,也为革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难得机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共富具有促进作用。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作为主要的公共数据供给机制,通过打通各级部门数据流通渠道的方式,依照统一数据开放目录向市场开放公共数据平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后,一方面,依照不同数据的开放等级,社会主体可以零成本下载或低成本申请数据,这降低了数据资源获取成本。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也为社会主体提供了数据提交入口,社会主体可将其采集、整理的数据提交给平台,经过审核后向社会开放,这丰富了公共数据的来源范围。更多数据资源的流通提高了公共数据利用效率,降低了市场中的信息搜寻、获取与甄别成本,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图1 展示了中国城市级(含直辖市与地级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的增长趋势。从时间顺序看,中国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建 图1 历年城市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增长趋势(个)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公共管理- -126《管理世界》2023年第9 期设始于2012年北京与上海等地率先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之后平台数量呈现逐年加速增长的趋势。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城市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已达到 204 个,占比达69. 15%④。可以预见,公共数据开放面向社会供给丰富的数据要素,将引发传统经济社会生产体系变革,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公共数据开放作为我国首个大规模推进数据要素开放共享、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政策试验,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具有重要影响。既有文献认为,公共数据开放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经济特性。第一,公共数据开放面向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数据要素,有助于市场主体利用数据赋能经济决策(纳加拉吉,2022),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不仅降低市场主体数据搜寻、获取和验证成本(戈德法布、塔克,2019),而且有助于企业从公共数据中挖掘信息进行选址、创新、择时销售等一系列需要准确把握商机的经济活动(弗霍尔斯特、安德鲁,2016;弗尔曼等,2021)。 同样公共数据开放也为数据市场的规范发展树立标杆,有助于促进全社会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溢出效应。第二,与传统公共基础资源不同,数据要素具有可复制性、高共享性及非稀缺性(陈晓红等,2022),面向社会提供数据公共品(纳加拉吉,2022)。 因此,公共数据开放具有共享性与普惠性,这有助于破解传统数据要素融入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高获取门槛、大企业垄断等现象,促使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惠及到所有经济群体。从公共数据开放的两点经济特性来看,其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融入生产体系,变革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公共数据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较为明确。然而,现有文献对公共数据开放如何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尚不明确,且多数关注公共数据开放的经济增长价值(弗霍尔斯特、安德鲁,2016;纳加拉吉等,2020),而对其促进协调发展的价值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从技术创新视角和公共资源视角两方面对公共数据开放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阻碍与促进两种对立的逻辑观点。下面将分别阐述两类观点并给出详实的实证证据进行探究。第一种逻辑观点将公共数据开放视为一种数字创新技术。第一,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存在技术发展的差异。发展创新技术是一项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行为,通常需要参与主体进行较高的前期投入并承担难以预测的未知风险,因此会优先在具有雄厚经济实力与风险承担能力的发达地区出现并集聚,优先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罗杰斯等,2014)。 随着技术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发达地区会对落后地区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促使技术要素向落后地区转移(铃村,1992),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技术发展水平上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异,因此可能形成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第二,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存在技术使用能力的不平等。创新技术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其使用场景与方式,技术使用能力越强的地区在经济上受益越大(邱泽奇等,2016),能够发掘利用公共数据的更多经济价值。除此以外,数据要素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其叠加融合将使其更易于分析,有助于放大数据要素本身的经济价值(陈晓红等,2022)。 数据要素积累较多的区域具有更强的数据要素使用能力,能够更好的释放其经济价值(布埃拉等,2022)。 因此,公共数据开放可能起到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H 1 a :公共数据开放强化发达地区的技术发展优势和使用能力优势,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第二种逻辑观点从公共基础资源的视角切入,将公共数据开放视为向市场提供一种非稀缺的数据要素公共品(纳加拉吉,2022)。 要素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杰内奥利等,2013;莱斯曼,2014;阿莱西纳等,2016),而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实现了数据要素的均等化分配,有助于缓解区域要素资源的分布不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公共数据开放能够破除区域信息壁垒 ,提高区域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信息壁垒是制约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市场缺乏透明性的落后区域,其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其投资和发展风险相对较大,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石军伟、付海艳,2010)。 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大量要素资源会向信息较为透明的发达地区集中,形成了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刘修岩等,2017)。 而公共数据开放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决策风险,且政府背书的高质量数据降低了市场参与者信息搜寻、获取与验证的高昂成本(戈德法布、塔克,2019),提高了商- -127业项目的经济价值。因此,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打通制约要素资源配置的信息壁垒,提升区域市场可及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次,公共数据开放能够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有助于克服区域要素资源分配不均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第一,数据要素具有非稀缺性的特质,在一些生产活动中能够替代相对稀缺的传统要素投入并提升传统要素的利用效率(戈德法布、塔克,2019),这一效应对传统资源禀赋相对稀缺的落后区域尤为重要。例如,公共数据开放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政府独有的数据信息,使得市场参与者无需为市场经营信息的获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降低相应要素投入成本。第二,数据要素还能与传统要素互补赋能,能够促进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陈晓红等,2022),这种效应在传统要素相对稀缺的后发地区尤为明显。第三,公共数据开放促进数据要素融入生产体系,与传统要素重新组合带动新业态产生(南比桑等,2017),为缺乏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投入发展经济的落后区域开拓全新经济增长模式,提供后发追赶的机遇。因此公共数据开放面向社会提供数据要素公共品,保障公众对数据要素的平等使用,可能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较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H 1 b :公共数据开放通过破除区域信息壁垒和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研究设计(一)模型设定本文从降低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角度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为了探究政策影响的净效应,本文借助双重差分模型对研究对象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前后的时间差异及个体差异进行控制。因此,本文将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城市设定为处理组,其余城市设定为控制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具体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1)式中,下标i 表示城市,t 表示年份。被解释变量INEQit 为城市i t 年的内部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解释变量DATAit 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虚拟变量,当城市i t 年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取1 ,否则取0 。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增加了控制变量及固定效应,用以吸收城市自身资源禀赋等对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影响。其中CONTROLS it 表示其他控制变量,代表除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以外其他影响城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因素。δ i 为城市固定效应,δ t 为时间固定效应,用以吸收回归中不随时间变化与不随城市变化的混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遗漏变量偏误。为控制城市层面因素在线性维度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控制了城市固定效应与时间趋势交互项δ it 。ε it 为随机扰动项。考虑到同一城市内样本随机扰动项可能潜在相关,本文将标准误聚类到城市层面。β 1 为本文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示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影响,预期该系数显著为负,即公共数据开放降低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1)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数据来自2009~ 202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缺失值以各省统计局数据进行补齐。(2)中国行政区划信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本文手工整理2009~ 2021年各省级、地级、县级、乡级⑤的行政区划变更情况。(3)城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度量数据来自于NOAA 提供的全球夜间灯光成像栅格数据,本文将其与中国城市行政区划信息进行对应后与城市面板进行交集匹配。(4)中国各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数据来源于本文根据公开报道进行手动搜集,并利用复旦大学DMG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城市)》、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政府开放数据利用研究报告》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在获取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本文进行如下处理:(1)考虑到控制变量的数据可得性,删除非城市(地区、自治州、盟)的地级行政单元样本。(2)对主要机制变量与控制变量缺失的样本进行线性插值补充⑥。(3)为排除数据中存在的极端值,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 1 % Winsorize处理。最终得到了中国295 个城市层面2009~ 2021年度的3835I N E Qi t= β0+ β1D A T Ai t+ β2C O N T R O LSi t+ δi+ δt+ δit + εi t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公共管理- -128《管理世界》2023年第9 期个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⑦。(三)变量定义1 . 区域发展水平差距(INEQ )度量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前提是获取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布。考虑到城市内细粒度数据可得性,并为克服传统以GDP 度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量误差,本文采用2009~ 2021NOAA 提供的全球夜间灯光DMSP VIIRS 栅格数据刻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于DMSP VIIRS 的夜间灯光数据区间分别为1992~ 2013年和2012~ 2021年,且两套数据存在空间分辨率、卫星过桥时间及数据连续性的差异(吉布森等,2021)。 本文进行如下处理:(1)对原始数据进行基期校准、空间分辨率匹配与连续性矫正处理(吴等,2022)。( 2)采用孤立森林方法进一步过滤燃烧、极光及背景噪音等无关特征。(3)将合成DMSP-VIIRS 数据与历年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边界矢量数据进行匹配。(4)参考吴等(2022),利用sigmoid函数⑧对对数化的VIIRS 数据进行分城市拟合。经过上述处理,本文最终得到了2009~ 2021年的合成DMSP-VIIRS 夜间灯光栅格数据。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夜间灯光亮度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陈、诺德豪斯,2011;吉布森等,2021),且其不受人为造成的统计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相对较高。考虑到城市内部行政区划变动较多,传统基于行政区划单元度量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方式存在较大测量误差,本文借鉴莱斯曼(2014)和吉布森等(2021)的做法,采用城市内夜间灯光栅格的标准差作为城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度量。细化到栅格层面的度量能够在更小的地理单位上探究城市内部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这对于研究如何促进城市内部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2 . 公共数据开放(DATA)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上线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准自然实验场景。根据中国公共数据开放的政策实践,本文将公共数据界定为原始性、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化利用、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因此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是指满足如下3 个特征的平台:(1)提供未经过加工或解读的原始数据信息。(2)提供能够直接机器读取,不需要高成本技术手段转化就可使用的开放数据集。(3)所开放的数据集可被所有人直接或申请后利用。本文主要采用3 个步骤进行数据搜集:(1)限定地方政府推动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域名必须包含gov.cn ,且该平台为汇聚政府各部门数据的集中式统一数据开放平台,地方政府各个其他部门独立建设的非集中式公共数据开放平台被排除在外。(2)在百度等搜索引擎对城市名称+“数据开放”、“数据资源”、“公共数据”等关键词手动搜索,获取平台的首次上线时间。(3)根据前文定义对公共数据开放平台进行人工筛选后,参考复旦大学DMG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城市)》、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政府开放数据利用研究报告》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获得了截止到2021年底共计204 个城市公共数据平台的首次上线时间,将其作为城市—年度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虚拟变量,并借助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3 . 机制变量为探究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首先,区域信息壁垒的形成主要受到交通地理(李兰冰、张聪聪,2022;文雁兵等,2022)、行政壁垒(丁从明等,2018;马光荣、赵耀红,2022)、文化差异(丁从明等,2018;刘倩等,2020)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交通便捷程度(吴群锋等,2021)、行政分割程度(丁从明等,2018)、文化分割程度(丁从明等,2018)度量形成信息壁垒的因素。其次,考虑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不均(莱斯曼,2014),本文采用土地资源禀赋分布(贾俊雪、梁煊,2020)、人口资源禀赋分布(杰内奥利等,2013)、金融资源禀赋分布(蔡庆丰等,2020)度量区域资源禀赋差距,用以验证公共数据开放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的作用。4 . 控制变量为排除影响城市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资源禀赋因素,在结合相关文献的做法及本文研究需要的基础上,纳入城市金融资源(李成友等,2021)、发展水平(杨继东、罗路宝,2018)、发展能力(马红旗等,2017)、产业- -129结构(李成友等,2021)、人力资本(庄毓敏等,2020)及外商投资(刘修岩等,2017)作为控制变量。本文详细的变量定义列示于表1 。(四)描述性统计表2 报告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INEQ 的平均值为3 . 7044且中位数为3 . 4123,表明中国各城市内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且中国各城市间的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不存在显著的偏态分布。DATA的平均值为0 . 14,表明本文有14% 的样本为处理组。DATA的中位数为0 ,表明本文近一半的样本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时间相对靠后,我国的公共数据开放仍处于新兴发展状态。其余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与相关研究近似(贾俊雪、梁煊,2020;李成友等,2021)。四、实证结果分析(一)基准回归结果表3 报告了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证检验结果。在基准回归结果中,本文采用递进式的回归策略。列(1)报告了仅加入解释变量与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公共数据开放(DATA)的系数为- 0 . 157 且在1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共数据开放显著的降低了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列(2)在列(1)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DATA的系数为- 0 . 157 且仍在在1 %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较小的系数变动表明本文选取的政策实验外生性较强,受到资源禀赋因素及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的潜在影响较小。从经济显著性来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后,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平均下降4 . 23%⑨。不同回归模型设定下公共数据开放的系数均在1 % 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降低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的假说H 1 b 得到了实证支持。尽管公共数据开放可能存在促进或阻碍区域协调发展两种不同理论可能,就本文研究的中国地方政府推动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这一特定情境而言,其经济特性主要偏向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首先,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所提供的数据要素是非稀缺的公共品,这与技术要素的稀缺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本表1 主要变量定义变量类别因变量自变量破除区域信息壁垒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控制变量变量名称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数据开放交通便捷程度行政分割程度文化分割程度土地资源禀赋分布土地资源禀赋分布人口资源禀赋分布金融资源禀赋分布城市金融资源城市发展水平城市发展能力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人力资本外商投资水平变量名称INEQDATAROADGOVCULTURELANDDISTLANDPRICEPOPDISTBANKDISTFINANCEPGDPGDPRSERVICEEDUFDI测算方式城市内夜间灯光栅格的标准差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城市内道路长度与人口数的比值城市单位面积乡级行政区划数城市方言小类的人口加权比重城市内坡度栅格的标准差城市内土地价格的标准差城市内人口栅格的标准差城市内各乡级行政区银行数量的标准差城市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城市人均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城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城市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城市高校学生在校人数与总人口的比值城市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自然对数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

[返回]

下一篇: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公司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