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MBA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MBA论文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22-08-14     浏览数:667     【 字体: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郑江淮 晶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 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型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理论研究表明: 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当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较大时,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更加偏向资本 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逐步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技术进步会更偏向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更为丰裕的劳动要素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当技术差距较大时,经济开放程度是决定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关键因素,会通过促进资本增强型技术并抑制劳动增强型技术的方式,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 而当技术差距缩小后,研发投入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并且会使技术进步偏向劳动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需要更加鼓励自主创新,注重引进人才和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劳动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技术差距 门限效应 技术扩散 替代弹性郑江淮,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院,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 荆晶( 通讯作者)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年度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暨区域经济转型与管理变革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项目( ) 的资助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设性意见,但文责自负一引 言劳动力和物质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几乎是恒定的,这是 ( ) 揭示的经济增长过程的一个典型特征 ( ) 却发现在 年后全球大部分国家和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劳动收入所占份额与人均 之间呈 型规律 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劳动收入份额却从 以上下降到 年 的低点 针对该时期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黄先海和徐圣, ; 郑东雅和皮建才, ; 董直庆等, ; 王林辉和袁礼, ) 而在 年之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开始逐步提升,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已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 中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技术进步来源是否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估算了 年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方向,结果发现: 年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性的,即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 年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转变为劳动偏向性,这与劳动力收入份额的 型演变是一致的 王林辉等( ) 也得到了与本文相似的结论,并且提出技术进步方向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人均 低于 万元时,资本深化将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而当人均 高于该门限值后,资本深化将引致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本文与现有文献的区别及主要贡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丰富了现有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相关理论 王林辉等( ) 并没有从理论层面解释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影响存在门限效应的原因,而本文基于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将改变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进而对技术进步方向产生影响 现有文献大多认为,技术差距的存在使得后发国家能够以低成本方式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导致技术进步过度偏向资本,与自身劳动要素更为富裕的禀赋并不匹配 而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技术引进成本将大于研发成本,技术进步将更多依赖自主研发,进而对原先偏离自身要素禀赋的技术进步方向进行修正,此时技术进步将由资本偏向性转变为劳动偏向性 第二,从技术差距角度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生转变做出了解释,有助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技术进步来源变化给出基本判断,即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意味着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式已逐步由直接引进模仿发达国家生产技术转为自主研发创新 这个判断为进一步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进而扩大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内在的实践指导含义是政府要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及其相应的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侧持续改革和增长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综述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定义测度结果以及影响技术进步方向的因素等方面的文献; 第三部分在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考虑开放经济下后发国家在技术引进以及自主研发两种提升技术水平方式上的选择,进而分析其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第四部分介绍了本文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方法及测度结果,并给出了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为劳动偏向这一典型特征; 第五部分将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门限效应回归方法分析在不同技术差距水平下要素禀赋研发投入以及对外开放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二文献综述( ) 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定义及测度结果在早期的研究中,经济学家往往只强调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或劳动偏向的技术进步 这是因为,新古典增长模型为了能够推导得到稳态增长,必须假定生产函数为 形式,或者假定技术进步为哈罗德中性( ) 但现实中,技术进步可能同时提升了资本和劳动的技术效率,并且资本和劳动的生产技术参数及其增长率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技术进步是有方向的,可能相对提升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也可能相对提升了劳动的技术效率 在各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资本和劳动的技术效率增长率之间的大小也可能此消彼长,即技术进步方向可能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针对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经济体技术进步总体而言是偏向资本的( ; ) 现有实证研究也大多证实了, 年以来中国技术进步总体而言是偏向资本的( 陆雪琴和章上峰, ; 雷钦礼, ; 郝枫和盛卫燕, ) 此外,也有文献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是在不断变化的,戴天仕和徐现祥( ) 针对中国年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中国的技术进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年技术进步是偏向劳动的, 年技术进步开始偏向资本,而在 年以后技术进步开始加速偏向资本( ) 影响技术进步方向的因素( ) 提出技术进步倾向于节约相对昂贵的要素, ( ) 进一步提出劳动力工资的增长是导致技术进步主要偏向劳动的重要因素 在内生增长理论文献中,技术进步来自创新,而创新是由利润最大化的中间产品研发企业带来的,不同要素间相对供给的变化会导致相对价格以及补足该要素的技术市场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探索不同要素增强型机器的价值,最终使得不同要素增强型机器生产数量发生变化,在宏观上体现为相对提高价格较高或者更富裕要素的技术效率年第 期( , , ) 因此,技术进步方向主要受到资源禀赋以及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影响,当劳动与资本间为相互替代关系时,资本深化将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反之,当劳动与资本互补时,资本深化将引致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方面,尹今格和雷钦礼( ) 以及杨翔等( )验证了研发以及出口等因素对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 王林辉等( ) 发现中国技术进步方向与自身要素禀赋不匹配,主要是源于美国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跨国传递效应, 进口以及设备引进等是主要的传递路径; 潘文卿等( ) 强调了城市间技术进步的扩散效应,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技术进步方向显著影响了其他城市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基于现有文献可以发现,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要素禀赋的变化,研发投入以及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技术扩散是影响技术进步方向的主要因素,然而根据这些文献仅能得到中国技术进步将偏向于资本这一结论,并不能解释中国技术进步为何会转变为劳动偏向 本文将在下一节中从理论上证明技术差距缩小提高了技术引进成本,使得中国技术进步方式由引进吸收转变为自主研发,进而使得技术进步方向发生了改变三理论模型本文将在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考虑技术差距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在完全封闭经济中,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技术进步方向主要受自身要素禀赋及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影响 而在开放经济中,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以及自主研发两种方式促进技术进步 当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而由于引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会更多选择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导致技术进步偏离自身的要素禀赋 而随着引进成本上升,发展中国家增加了自主研发投入,技术进步逐步与自身要素禀赋相匹配,从而对技术进步方向进行修正,呈现出劳动偏向性特征假定经济中存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资本劳动密集型中间品生产部门 机器投入品生产部门三类生产部门以及一个研发创新部门 其中,最终产品部门使用中间品生产部门生产的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其他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资本劳动密集型中间品生产部门则投入资本或劳动生产要素以及机器,机器投入品生产部门生产的机器蓝图来自研发创新部门,研发创新部门创新的机器种类数量决定了资本以及劳动两种要素的技术效率水平,技术进步方向则取决于何种要素技术效率水平提升更快参照 ( ) ,本文将最终产品生产函数设定为如下 函数形式:( ) ( )其中,是总体的效率参数,和 分别是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参数,参数度量规模报酬,要素间的替代弹性为不变的参数 是最终产出,是生产中投入的中间产品,和 分别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由利润最大化条件可以得到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为:( )( )假定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 ) ] , [( )( ) ( )其中,和分别是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 ) ( ) 分别表示用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机器种类数量,( ) 表示第类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机器的数量,( ) 表示第类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机器的数量 同 时,假 定 ,意味着机器与要素投入之间是相互替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代的所有的机器都由寡头垄断者生产,其边际成本为 ,价格分别为 ( ) ( ) 假设决定新的机器种类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创新可能性前沿为如下形式:( ) ( ) ( ) ( ) ( )其中,( ) 是用于探索新的资本增强型机器的 支出,而 ( ) 则是用于探索新的劳动增强型机器的 支出 创新抵达率 和 都大于,意味着更多的 支出会带来更多新机器的发明假定机器在使用之后是完全折旧的,因此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者利润最大化问题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 ( )由一阶条件可以得到对两种机器的需求分别为:( )( ) ( )( )( )而机器生产部门的利润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 ( )同时,由机器生产部门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可以得到:( ) ( ) ( )将机器生产部门的边际成本标准化,即令 ,则对机器的定价为 ( ) ( ) ,从而可以得到对机器的需求分别为( ) ( ) ( ) ( ) ,对应的机器生产部门利润分别为( ) ( ) ( ) ( )同时,也可以得到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出分别为:( )将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出分别写为 , ,其中 和 分别是资本和劳动的技术效率参数,因此最终产品部门的技术水平取决于机器种类数量对于研发创新部门而言,研发新机器种类的价值可以用收益的现值表示:( ) ( ( ) ) ( ) ( )其中, , 假定价值函数是可微的,则上式的 方程形式为:( ) ( ) ( ) ( ) ( )在均衡增长路径上,利率为( ) ( ) ,此时有:( )( )( )( )技术市场出清条件为,投资于资本密集型机器的收益与劳动密集型机器的收益是相等的,年第 期即有:( )( ) ( ) 式代入可以得到资本技术效率与劳动技术效率之比为:( ) ( ) ( )( )技术进步方向可以由资本技术效率与劳动技术效率之比的变化来反映,当( ) 时,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性,反之则为劳动偏向性 显然,当 时,资本技术效率与劳动技术效率之比与人均资本存量成正比,即人均资本存量增加将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 提出,技术差距与知识壁垒会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 假定北方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高于南方国家( ) ,因而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北方国家在资本增强型技术上相对南方国家更具有领先优势,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南方国家可以引进吸收北方国家技术,假定资本密集型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引进成本分别为:( )其中, 分别是南方国家的资本密集型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技术水平, 分别是北方国家的资本密集型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技术水平,和 分别是资本密集型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创新抵达率,可以度量两种技术的创新效率, 是知识壁垒的度量 因此,技术引进成本取决于创新效率技术差距以及知识壁垒,当创新效率越高,技术差距越大,国家间知识壁垒越小时,技术引进成本越低 当技术差距足够大时,技术引进成本低于研发成本,南方国家会更多选择通过引进吸收北方国家技术这种方式提升技术水平 同时,由于南方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技术上与北方国家差距更大,因此南方国家会更多引进吸收北方国家资本密集型技术同时,假定北方国家的技术进步不受南方国家影响,即北方国家资本技术效率与劳动技术效率之比为:( ) ( ) ( )( )均衡状态下,南方国家引进吸收技术获取新机器种类 的收益与引进成本相等,即 ,,从而可以得到:( )( ) ( ) 式以及( ) 式代入( ) 式,并由( ) 式可以解得均衡状态下南方国家的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为:( ) ( ) ( )( )( ) ( ) ( ) ( )( )即南方国家更多引进吸收北方国家资本密集型技术将导致其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高于封闭状态下均衡时的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这意味着对外开放将引致南方国家的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此时,由技术引进吸收成本等于收益条件可以得到:( ) ( )( )同时,由于北方国家始终在资本密集型技术上领先更多( ) ,从而可以得到,即对于本土研发创新部门而言,投资于劳动密集型机器的研发收益更大 因此,当南方国家与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北方国家技术差距缩小,技术引进吸收成本增加,技术进步更多来自于本国研发创新部门时,研发创新部门将更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机器,从而推动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将逐步与自身要素禀赋相匹配总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技术引进,这种技术进步方式将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偏离了自身要素禀赋 而技术差距的缩小提高了技术引进成本,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转变为自主研发,进而将导致技术进步与自身要素禀赋相匹配,技术进步方向也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 因此,技术进步方向的转变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发生了变化四中国工业行业进步偏向性识别及典型事实( ) 技术进步偏向性识别基于现有对技术进步方向测度的文献,本文将生产函数设定为如下 函数形式:( ) ( ) ( ) ( )其中,是总产出,和 分别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则是其他中间投入品的数量 和 分别是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技术效率参数,增大相当于投入了更多资本,增大则相当于投入了更多劳动力; 则是总体的效率参数 和 分别是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相对中间投入品对产出的贡献份额 本文放松了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用参数度量规模报酬,当 时,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要素间的替代弹性为不变的参数,当 时,要素之间是相互替代的,若 ,则要素之间是互补的由利润最大化条件下,要素的边际产出等于要素价格,并且假定 和 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和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可以得到资本与劳动技术效率参数分别为:( )( )( )( )其中, 分别表示资本劳动以及中间产品等要素的收入分配份额 由此,可以得到资本技术效率和劳动技术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 )( )在此基础上,可以构造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 ,用来度量资本技术和劳动技术效率增长之差,即:( )( )[ ] ( )( )[ ]( )若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则说明劳动技术效率参数增长得更快,这意味着技术进步是更加偏向于劳动; 反之,则可以认为技术进步是更加偏向于资本的同时,可以得到资本技术效率参数和劳动技术效率参数之比为:( )( )为了计算得到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 ,需要对替代弹性参数 进行 估 计 参 照年第 期( ) ,本文将估计替代弹性参数 的计量模型设定为:( ) ( )( )其中,( ) 表示资本劳动报酬相对份额的对数,( ) 是人均资本的对数,替代弹性参数的估计值为 ( ) 是控制变量,是残差项本文对要素替代弹性的估计使用了 年中国工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 使用企业数据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用更多的样本信息,对参数估计的一致性更高 同时,为了降低企业根据自身支出状况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引发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还将滞后一期的人均资本对数 ( ), 作为工具变量做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 回归回归结果显示,人均资本对数的回归系数介于 和 之间,对应的替代弹性系数分别为和 这意味着在我国工业行业内,资本与劳动投入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与陆菁和刘逸群( ) 利用 个工业行业层面数据对替代弹性的估计较为接近 资本与劳动相互替代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是劳动增强型的,那么该技术进步也是劳动偏向性的,将会提高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对生产函数中资本与劳动技术效率参数进行估计,并计算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以更好地刻画技术的连续变化 对( ) 式的 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 ) ( ) ( ) ( )参照 ( ) ,利用级数展开方法可以对生产函数的参数进行估计,由上式的一阶泰勒展开可以得到:( ) ( ) ( ) ( ) ( )在此基础上,可以构造如下计量回归方程:( ) ( ) ( )其中,是总产出的增长率,是资本技术参数 的增长率,是固定资本投入的增长率,是劳动技术参数 的增长率,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是中间品投入的增长率同样利用 年中国工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估计( ) 式,可以得到规模效应参数 的估计值 ,资本劳动产出弹性参数的估计值分别为 和同时,考虑 和 这两种情况,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并且引入了是否出口作为控制变量 利用估计得到的系数可以计算得到在替代弹性 情形下,规模报酬参数估计值为 ,而资本和劳动密集参数分别为 和 ; 在替代弹性情形下,规模报酬参数的估计值为 ,资本和劳动密集参数的估计值分别为和 总的来说,工业行业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 ,这与雷钦礼和徐家春( ) 对我国 年整体生产函数的估计是较为一致的 在得到替代弹性参数估计值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宏观层面相应数据来计算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 使用宏观层面数据计算指数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在企业层面进行加总时权重选择的问题,减少部分异常值对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能将指数计算扩展到 年本文使用的 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如下:( ) 物质资本报酬: 由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可以得到历年的利润总额和固定资产折旧额数据,参照现有文献,本文将两者之和作为物质资本报酬 年之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不再直接公布当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数据,本文使用当年的累积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去上一年累计固定资产折旧额加以代替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 劳动报酬: 本文使用职工工资福利总额作为劳动报酬,但是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并没有报告相应数据,因此本文使用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公布的工业行业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数据( ) 物质资本投入: 本文使用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公布的固定资产净值折旧额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计算工业资本存量( ) 劳动力投入: 本文使用了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公布的平均用工人数数据( ) 中间品投入: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工业总产出减去增加值,并使用各年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计算得到该年的中间品投入总额 其 中, 年以后的增加值由年平均的增加值率乘以工业总产出得到,同时由 年工业销售总产值工业总产出得到两者间平均的比例关系,再乘以各年的销售总产值数据得到 年及其以后各年的工业总产出( )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典型事实典型事实: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转变与劳动收入份额的 型演变趋势是一致的年前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由快速下降转为逐步提升根据( ) ( ) 式可分别计算得到各要素技术效率参数,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 图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资本技术效率在 年相对平稳提升, 年则有一次飞跃性提升,但随后就开始下降 劳动技术效率则在 年下降, 年保持稳定,而在 年之后则迅速提高 图 则描述了根据( ) 式计算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的变化,其中当技术进步方向指数大于 时,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性的,反之则是劳动偏向性的 可以看出,在年间的大部分时期,技术进步均是资本偏向性的,而在 年后,技术进步转为劳动偏向性图 则给出了 年中国工业行业中劳动力收入在工业行业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劳动收入份额总体呈现先下降后提升的 型演变趋势,并且在 年左右达到最低点,这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变化是基本吻合的因此,中国工业 行 业 年的技术变动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 一 阶 段,年,资本技术效率保持较快提升,而劳动技术效率则提升缓慢,部分年份还呈现衰退趋势,在这一阶段,技术变动是资本偏向性的( ) ,资本相对劳动的边际产出提升,伴随着资本深化,使得该时期内劳动收入份额快速下降 第 二 阶 段, 年,资 本 增 强 型技术进步出现衰退态势,劳动技术效率则大幅提升,因而这一时期的技术变动是劳动偏向性的( ) ,资本相对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使得即使在资本投入依旧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劳动收入份额开始回升总之,中国工业行业也存在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型演变的趋势,这意味着在该时期内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可能发生了变化 在样本初期,中国与发达国家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来源以直接引进吸收国外技术以及进口国外生产设备为主,资本技术效率提升较快,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 而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技术引进成本不断上升,同时还受到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限制,工业行业部门不得不增加了研发投入,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也逐步转为自主创新 而自主创新往往是基于本国市场和要素禀赋的,因而会对原先偏离要素禀赋的技术进步方向进行修正,更好地利用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更丰裕的劳动要素,提高劳动技术效率,从而使得技术进步转变为劳动偏向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图 揭示的资本技术效率参数变化和图 所揭示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在年第 期图 资本技术效率参数变化 图 劳动技术效率参数变化注: 图中 和 分别对应 和 的情形图 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图 劳动收入份额注: 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和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分别对应 和 情形下计算得到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 )年之后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可能的解释是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既形成了大量的研发固定资本,也会形成新的固定资本来更新或提高现有的生产能力 但是,资本技术效率是否持续提高,技术进步方向是否再次转向还有待于后续的数据更新和观察五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实证分析( ) 回归模型设定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技术进步方向主要受资源禀赋以及技术进步来源的影响,因此设定如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检验资源禀赋 对外开放以及研发投入等对我国各省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 , , , ,( )其中,为省份,为时间, 是工业行业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为各省工业行业劳均资本存量, 为经济开放程度, 为研发投入,为控制变量,为残差项 本文实证部分使用资本劳动技术效率比而非技术偏向指数的原因在于,技术偏向指数主要通过其正负性反映技术进步方向,其值大小的变动可以刻画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速率,但无法很好地反映技术进步方向的变化,即使实证检验得出某类因素对技术偏向指数有正向影响,也并不能说明该因素能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而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的变化本身就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方向,从而使得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含义更为明确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 变量与数据说明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 ( ) ) 本文使用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来反映技术偏向,数据来自本文对各省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测算劳均资本( ) 根据历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可以计算得到各省工业行业劳均资本存量其中,固定资本存量使用统计年鉴提供的固定资产净值折旧额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而劳动力投入则使用平均用工人数数据经济开放程度( ) 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之一,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容易引进吸收国外资本密集型技术,从而使得自身技术进步更偏向于资本 本文使用进出口总额占比重度量经济开放程度,数据来自各地区统计年鉴 由于统计年鉴中公布的进出口总额数据是以美元为单位的,因此我们使用当年的平均汇率以计算得到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总额研发强度( ) 自主研发同样也是本文考虑的技术进步来源,本文使用各省工业企业资金投入占 的比重度量各地区研发强度,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控制变量 本文主要控制了高技能劳动力比例( ) ,技能劳动力投入会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从而促进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技能劳动力与资本存在互补关系,更多的技能劳动力投入将促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本文将接受大学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口归类为高技能劳动力,基础数据来源于历年人口调查数据表 给出了计量模型中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表 描述性统计变量 观测数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 )数据来源: 作者使用 计算得到,( ) ( ) 分别指 和 情形下计算得到的工业行业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 ) 计量结果分析基准回归结果本文的基准回归使用了 年 个省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二乘法估计( ) 以及面板校正标准误( ) 两种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表 基准回归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第 期续表( ) ( ) ( ) ( )( ) ( ) ( ) ( ): 括号内为省级层面聚类标准误; 分别表示 和 的显著性水平 下表同表 的回归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对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的影响为正,但并不在 水平下显著,这意味着资本深化并不能显著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同时,研发强度对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的影响也为正,但同样不在 水平下显著,即研发强度的提升也并不能显著促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这与现有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中,在资本劳动相互替代,并且资本不断深化情况下,研发投入增加将促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结论是相矛盾的 对此可能的解释为: 首先,国内研发并不是样本时期内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禀赋并不匹配; 其次,资本深化和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机制可能在样本时期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总体回归中二者对技术进步方向的边际影响并不显著进出口变量的估计系数为正,并且在 水平下显著,表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技术进步方向会越偏向于资本 现有研究表明,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而由于这类技术大多具有资本偏向特征,因此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模式将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也偏向于资本技术引进方式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进一步考虑不同技术引进吸收方式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 ) 出口( ) 进口( ) 以及签订技术引进合同( ) 等方式均可能提升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并且会影响技术进步方向 本文分别使用 出口额进口额以及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占 的比重来度量对外开放程度,其中 出口额以及进口额数据来自各地区经济统计年鉴,而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则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所有数据均使用当年平均汇率调整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数据 使用 方法对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表 技术引进方式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此处仅仅报告了 情形下的回归结果, 情形下的回归结果仅在回归系数大小上略有区别,对结论并不会造成影响,暂不汇报 下同续表( ) ( ) ( ) ( )( )( )( )( )现有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 ) 具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过程中会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东道国企业在学习模仿该生产技术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由于发达国家人均资本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技术上相对差距更大,因此学习模仿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可能会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然而回归方程( ) 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 劳动技术效率比具有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并未能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相反可能促进了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尽管并不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较为低廉的劳动力,使用的技术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出口活动同样可能具有溢出效应,企业可以通过跟随学习先驱出口企业提升自身生产率 出口活动的增加会引致宏观层面的技术进步,并且这种技术进步可能是有偏的 回归方程( ) 的结果表明,出口对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并且在 水平下显著进口尤其是高质量中间产品的进口蕴含了来源国的技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高质量进口中间产品可提高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从宏观层面来说,更多的高质量中间产品进口会带来技术水平的提升,并且由于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技术上拥有更大的优势,因此进口可能会引致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 从回归方程( ) 的结果来看,进口额占 比重的提高显著提升了资本的相对技术效率,并且进口对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要大于出口,因此进口增加是引致各省工业行业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企业或研究机构签订技术引进合同是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回归方程( ) 的结果表明,引进吸收国外技术越多,技术进步将越偏向资本技术差距影响进一步考虑技术差距的影响,在不同的技术差距下,资源禀赋研发投入以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考虑将技术差距作为门限变量,构建如下门限回归模型:( )(, , ,) ( )(, , ,) ( ), ,( )年第 期其中,( ) 为示性函数, 为技术差距变量,为估计得到的门限值 参照现有文献,本文使用各省份实际人均 以及全要素生产率( ) 与美国实际人均 及 之比作为技术差距的度量指标,其中各省人均 来自于各省历年统计年鉴,并经过价格指数及汇率调整为 年美元不变价,美国人均 则来自于 数据库 则是基于 生产函数计算的索洛余值门限效应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表 门限效应回归结果门限变量 人均 ( ) ( )模型( ) 模型( ) 模型( ) 模型( ) 模型( ) 模型( )( 区间) ( ) ( ) ( ) ( ) ( ) ( )( 区间) ( ) ( ) ( ) ( ) ( ) ( )( 区间) ( ) ( ) ( ) ( ) ( ) ( )( 区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区间) ( ) ( )( 区间) ( ) ( )( 区间) ( ) ( )( 区间) ( ) ( )( 区间) ( ) ( )( 区间) ( ) ( )门限检验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回归方程( ) ( ) 的结果显示,技术差距的门限值为 ,在门限值前后,要素禀赋研发投资以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对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系数发生了显著变化 当人均 低于美国人均 的 时,资本深化显著提高了资本的相对技术效率,而当人均 跨过该门限值之后,资本深化则显著提高了劳动的相对技术效率,这与中国整体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的结论是一致的 同时研发强度提高在门限值前提高了资本的相对技术效率,但并不显著,而在门限值之后,研发强度提高则显著提高了劳动的相对技术效率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初期,国内研发不仅强度较低,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也不显著,只有在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缩小后,国内研发才成为主要的技术进步来源,对技术进步方向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与引进吸收国外技术不同,该阶段内的国内研发显著促进了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出口进口以及技术引进合同等对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系数也在门限值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当人均 低于美国人均 的 时,出口显著促进了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而当人均跨过该门限值后,出口对资本相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效应减小,并且不再显著 进口在门限值前后均显著促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但在跨过门限值后,进口的边际效应也减小了 技术引进合同始终对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在相对人均 低于门限值时,该效应并不显著,而在相对人均 高于门限值后,技术引进合同对资本相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效应变大,并且在 水平下显著总之,对外开放始终促进了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但在不同的技术差距水平下,出口进口以及技术引进合同这三种方式对技术进步方向的边际效应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跨过门限值后,出口对提高资本相对技术效率的边际效应减小,并且不再显著; 进口的边际效应也减小了,但始终对资本相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效应; 技术引进合同的边际效应则变大了,并且由不显著变为显著 因此,在经济发展初期,出口与进口是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促进了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而在技术差距缩小后,直接签订技术引进合同成为了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之一,出口则不再对技术进步方向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在跨过门限值后,研发投入将显著提高劳动相对技术效率,并且成为主要的技术进步来源,最终使得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回归方程( ) ( ) 的结果显示,当使用相对 水平作为技术差距的度量时,结论与使用人均 作为技术差距度量时的结论是一致的图 及图 描述了各模型门限效应的 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各模型存在门限效应,并且门限值是一致的各因素对资本技术效率( ) 及劳动技术效率( ) 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实证检验了资源禀赋研发投入以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对资本技术效率( ) 以及劳动技术效率( ) 的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影响效应的转变早于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影响效应的转变 同时,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存量及劳动投入分别对资本增强型技术及劳动增强型技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对单个要素而言,规模效应始终是存在的,并且在跨过门限值之后,资本存量及劳动投入的回归系数明显变大,说明在技术差距缩小后,自身要素禀赋变化对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更大,技术进步也将更加与自身要素禀赋相匹配 研发对资本增强型技术及劳动增强型技术则呈现出阻碍作用,这意味着中国工业行业层面的研发投入可能存在低效率问题,不利于技术进步 而在跨过门限值之后,研发对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阻碍作用减小,进而促进了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 出口进口以及技术引进合同均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始终有促进作用,而对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最终促进了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年第 期图 模型 门限效应检验 图 模型 门限效应检验注: 与 分别对应以人均 及 度量的技术差距水平内生性问题偏向性技术进步会提高要素的边际产出,进而对要素投入产生影响,因此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资本深化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效应 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将劳均资本作为内生变量,采用动态面板门限方法进行回归,其结果与之前的结论是一致的六结 论本文利用企业层面的数据,估算了工业行业的生产函数,并且度量了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方向 结果表明, 年前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与劳动收入份额 型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对于这种转变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随着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由引进吸收国外技术转变为国内自主研发创新经济发展初期,中国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技术进步主要依赖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 而发达国家在资本增强型技术上拥有更大的领先优势,引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国主要通过进口生产设备等方式引进吸收发达国家资本增强型技术,从而资本要素生产效率提升较快,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偏向性 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直接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成本不断上升,并且还受到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限制,因而会更多采用本国自主研发的中间产品 自主创新往往是基于本国市场和要素禀赋的,因而会对原先偏离要素禀赋的技术进步方向进行修正,更好地利用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更丰裕的劳动要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进一步提高工业行业中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促进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持续地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形成较高的技能溢价,激励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供给 同时,需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等方式推动技术进步 此外,还需要转变技术引进模式,由进口生产性设备转变为进口高质量的创新中间品,并基于自身要素禀赋做进一步的研发创新,从而使得引进技术与自身要素禀赋更加匹配参考文献戴天仕徐现祥, :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世界经济第 期董直庆蔡啸王林辉, :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经济研究第 期郭凯明, : 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管理世界第 期郝枫盛卫燕, : 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统计研究第 期黄先海徐圣, : 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 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经济研究第 期雷钦礼, : 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统计研究第 期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雷钦礼徐家春, :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 的增长,统计研究第 期陆菁刘毅群, : 要素替代弹性资本扩张与中国工业行业要素报酬份额变动,世界经济第 期陆雪琴章上峰, : 技术进步偏向定义及其测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 期潘文卿吴天颖胡晓, : 中国技术进步方向的空间扩散效应,中国工业经济第 期王林辉杨博董直庆, : 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和不同传递路径异质性效应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 期王林辉袁礼, : 有偏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经济研究第 期王林辉赵景李金城, : 劳动收入份额 形演变规律的新解释: 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 ,财经研究第 期吴晗杨飞程瑶, :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影响因素: 一个综述,劳动经济研究第 期杨翔李小平钟春平, : 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 期尹今格雷钦礼, : 国内研发对外开放与偏向性技术进步 以我国工业行业为例,当代经济科学第 期郑东雅皮建才, : 中国的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 曙 光) ( 校对: 王红梅)郑江淮荆 晶: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返回]
上一篇:Science论文The potential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to contribute to lower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s
下一篇:语言将来时态标记特征与公司股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