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经济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21-07-11     浏览数:1466     【 字体: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张成思 田涵晖内容提要: 本文从食品与非食品消费与非消费两个层次对 年期间中国的结构性通胀特征进行刻画,并基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将结构性通胀特征纳入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回归和 模型来实证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 结果显示: 居民和专家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即期反应模式相似,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正向驱动通胀预期,不过后者驱动效应高于前者; 通胀预期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预期没有显著驱动效应 同时,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冲击的动态响应模式与即期反应整体相似,但存在微妙区别: 从食品与非食品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于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响应基本不显著; 从消费与非消费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无显著响应 研究结果暗示,我国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决策层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可以给予相应关注关键词: 结构性通胀 通胀预期 预期形成 货币政策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 田涵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本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的资助 作者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一引 言通胀预期是各国价格管理部门和中央银行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关注的核心指标,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自然成为宏观领域重要研究主题 自 ( ) 将理性预期引入货币政策分析后,加之卢卡斯批判( ) 的提出,理性预期成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主流设定 然而,理性预期假设经济主体具有无偏预期,而无论基于发达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分析都表明现实中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并不完全符合理性假设 因此,基于现实经济主体的预期情况探索预期形成机制比单纯假设理性预期对宏观政策制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学界对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非常丰富( ;) ,但是对于结构性通胀如何影响预期形成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基于中国通货膨胀出现长期结构性分化特征的典型事实,重点关注通胀预期对走势分化的通货膨胀结构性成分如何反应以及各种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厘清这些问题可以为通胀预期的管理工作和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细致的科学依据从现实情况看,中国进入 世纪以来结构性通胀表现为长期现象,而且结构性通胀与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走势也存在微妙的差异 为了说明问题,图 基于中国居民通胀预期的调研数据( 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在本文第二部分详细说明) 和三个同比通胀率指标进行对比,三个通胀率指标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 ) 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 一方面,分类通胀率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 总体 通胀水平比较温和,但是食品类与非食品类通胀率相比,不仅在波动幅度上差别明显,而且在诸多时期波峰波谷以及走势方向上都存在分化特征; 另一方面,居民通胀预期与三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种现实通胀率指标走势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胀预期总体高于非食品类通胀率而明显低于食品类通胀率 虽然通胀预期与总体 通胀率在走势上大体一致,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到: 在通胀高波动时期( 如 年) ,居民对通胀水平预期不足; 而在通胀平稳时期( 如 年) ,居民预期和现实通胀率常出现反方向变动 以上时序特征暗示,结构性通胀分类指标可能对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影响存在差异图 居民通胀预期与现实通胀率注: 通胀率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居民通胀预期为 期对期预期,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在本文第二部分说明; 样本区间为 年第 季度 至 年 第季度从标准定义来看,结构性通胀指经济中不同部门间发展不协调而导致的部门间通胀水平差异,对其涵义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导致部门间通胀水平差异的结构性因素,二是通胀水平的结构性分化本身 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原因,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 本文关注的是结构性通胀的第二个层面对通胀预期的影响问题,即通胀指标之间的结构性分化如何影响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研究视角众多,例如居民和专家预期之间的传导( 张成思和党超, ) 公众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程度与通胀预期之间的互动关系( 李新荣等, ) 公司意外盈余如何影响通胀预期( 孙坚强等, ) 等 然而,将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与通胀预期联系起来的文献还比较少现实经济主体的预期调研数据分为专家预期和居民预期,二者分别代表专业人士和普通公众对通胀走势的预测 ( ) 较早刻画了专家预期性质,而 ( ) 则较早从结构性通胀角度考察了居民预期的形成机制,其采用 年的美国数据研究了居民通胀预期对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的反应机制,不过所用样本中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并未出现本文强调的结构性分化特征 几乎在同一时期, ( ) 对比居民和专家预期的总结性研究则表明两种预期均受当前和过去通胀率货币增长率等的影响对于具有完全信息且理性的经济主体而言,对某类通胀率做出预测时应该不只是关注对应类别的现实通胀率情况 以对 通胀率的预期为例,本期 通胀率不仅受其自身滞后项的影响,还受到滞后期的上游通胀率( 如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通胀率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 通胀率) 的传导作用( 张成思, ) 因此,除 通胀率自身外,其他类别的通胀率也有可能包含未来 通胀率走势的信息; 反之,由于 通胀率对上游通胀率存在反向倒逼机制( 杨子晖等, ) ,本期通胀率同样对未来其他类别的通胀率具有预测能力 本文研究的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影响,具体内涵是经济主体在形成通胀预期的过程中,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各类现实通胀率中包含的关于被预测的未来通胀率的信息年第 期另外值得关注的是, ( ) 的预期传染模型从微观基础层面对通胀预期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推导 指出,在每一期( 如一个季度) 内,只有部分公众通过媒体获得新信息,进而更新其预期,其余人则维持其上次更新信息时的预期不变 因此,当期的公众平均预期由当期更新信息集后做出的预期和上一期的公众平均预期两部分组成 ( ) 将这种基于滞后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现象称为信息粘性 ( ) 的经验证据表明,每期更新信息的人群比例仅为 近年来不少检验通胀预期形成中信息粘性存在性的研究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 除了基于传染病学模型的单方程回归外,强调 经 济 主 体学习行为的适应性学习模型也是研究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重要框架( 如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了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对货币政策制定的信息集不同,区分这两类不同主体的 通 胀 预 期,进而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中国年期间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特征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消费领域内部核心成分与非核心成分的分化,表现为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走势的明显反差; 第二个层次是消费领域和非消费领域之间的分化,表现为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近年来的趋势背离和早年间的水平差异然后,本文拓展了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构建了包含结构性通胀因素的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微观基础模型,进而基于理论机制设定结构向量自回归( ) 模型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动态影响机制二数据说明( ) 结构性通胀数据通过结构性通胀的两个层次所对应的两个对照组指标来刻画 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 消费领域内部的结构性通胀对应食品类通胀率( ) 和非食品类通胀率( ) 的分化 二者分别刻画了消费品中的 非 核 心和核 心成 分 具 体 而 言,食 品 类 商品价格调整相对频繁( 侯成琪和龚六堂, ) ,通胀波动幅度更大,且水平更高; 非食品类商品价格粘性较高,通胀率波动性不大且维持较低水平 食品类 非食品类的划分还考虑到了食品在中国的居民消费中的特殊地位 自 构 成 最 近 一 次( ) 被 修 订 以 来,食 品 烟 酒 类 商品在我国 篮子中的占比为 作 为 对 比,美 国 篮子中食品和饮料类占比仅为从图 中可以观察到, 年 月至 年 月的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序列表现出明显的走势分化: 在全部 个观测值中,两种通胀率较前一期变化方向相反的观测值超过一半() 食品类通胀率除个别时期( 如 年 年) 接近或低于非食品类通胀率外,在绝大多数时期均高于后者 事实上,食品价格几乎完全主导了消费价格水平( ) 的上涨和波动 上述图示对比揭示了中国近二十年来消费领域内部的核心成分( 非食品) 与非核心成分( 食品) 走势发生了分化,且消费领域总体通胀率主要是由食品类通胀率驱动的,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消费领域和非消费领域之间的结构性通胀对应消费类通胀率( ) 和非消费类通胀率( ) 消费类通胀率即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的同比通胀率 中国并不直接公布 非消费价格指数,但可通过以下关系推算:( )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中国 权重数据通过约束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美国 权重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部其中, 是总支出通胀率( 全文 中都表示通胀率) ,此处的总支出定义为国内和国外部门的国内产品支出( ) 与国内部门的进口产品支出( 总进口) 之和,可以通过( ) 式中第一行所示的关系推算: 和 分别是 和总进口占总支出的比例,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名义 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总进口计算得到; 和 分别是 平减指数通胀率和进口通胀率, 平减指数通胀率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名义和真实 季度数据计算得到,进口通胀率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获得总支出还可以如( ) 式中第二个等号分解为( 居民) 消费支出和非( 居民) 消费支出,和分别是消费支出和非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国家统计局公布 中消费成分的年度值,海关总署公布进口消费品的年度值,将二者加总即可获得消费支出的年度值,假设每年内消费与非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占比恒定即可计算 和 ; 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通胀率, 是待推算的非消费类通胀率 由于 和 均有官方数据或可通过官方数据计算,根据( ) 式即可推算季度频率的非消费类通胀率 ,样本区间为 年第 季度至年第 季度消费类通胀率所刻画的是城乡居民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而非消费类通胀率反映的是除消费之外的支出价格,如资本品价格政府支出价格和商品出口价格的变化程度图 刻画了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 年 季度至 年 季度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到,年前虽然两种通胀率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但是非消费类通胀率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消费类通胀率,且二者并不完全同步 年后二者的运动方向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 消费类通胀率趋于平稳,在 附近小幅震荡,而非消费类通胀率仍存在显著波动 无论是早期二者在水平值上的持续差异,还是近期在走势上的背离,均显示出中国消费领域和非消费领域通胀率也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图 消费类通胀率和非消费类通胀率注: 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经作者推算; 样本区间为 年 季度至 年 季度( ) 通胀预期数据本文使用基于调研的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数据 居民预期数据基于人民银行居民储户问卷调查计算获得,专家预期数据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 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竞赛居民储户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每季度进行的全国性调查,受访者为全国 个城市的储蓄网点随机抽取的 万名城镇储户,问卷问题是您预计未来 个月的物价水平将比现在 如何变化,问卷选项包 括上 升 下 降和基 本 不 变( 年 第 季 度 起 增 设 了 看 不 准选 项)年第 季度起,人民银行开始通过本季度末或下季度初发布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公布本季年第 期度受访者中对于未来物价走向持不同观点的人数比例数据和据此计算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上述数据可以定量转化为通胀预期数据尽管储户调查问卷报告中并未明确未来物价的具体指向是消费价格,但是调查问卷面向的是普通公众,而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消费价格在媒体上曝光度最高,且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而且,调查问卷中单列了对房价预期的提问,降低了受调查储户将房价纳入评估的可能性 因此,可以认为根据该问题构建的通胀预期对象为 通胀率 本文采用 ( ) 提出的概率法( 简称 概率法) 将上述调查结果转化为居民通胀预期证券市场周刊组织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竞赛( 又名远见杯) 自 年 季度开始,各受邀机构在各季度初对本季度通胀率( 同比增长率) 等宏观指标进行定量预测并填写问卷,证券市场周刊汇总后刊登各机构预测结果 专家利用截至上季度末的信息集对本季度通胀率做出预测 自竞赛开办至 年第 季度,共有 家机构参与过预测,本文通过计算各机构对通胀率预测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专家通胀预期 可获数据样本区间为 年第 季度至年第 季度( 即基于 年第 季度至 年第 季度的信息集) 个别缺失数据采用相邻期数值插补得到( ) 其他数据除了两个层次的结构性通胀数据和两种通胀预期数据外,本文还使用了货币政策变量和产出变量 对于货币政策变量,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和价格型目标并存 而且,单纯使用价格型变量( 如同业拆借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 或数量型变量( 如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 均不能准确描述人民银行的 货 币 政 策 立 场 ( ) 为 此,本 文 分 别 采 用 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 ) 和 同比增长率来度量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 数据来源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本文使用的产出变量是真实 缺口,与标准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做法一致( ) 首先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季度名义 和真实 季度同比增长率推算真实 序列,再通过 滤波估计出真实 序列对应的周期性成分得到真实 缺口在实践中,本文获得以上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 平稳性检验结果( 所有序列均使用季度数据来匹配通胀预期数据频率) ,食品类通胀率的水平和波动性均为非食品类通胀率的 倍左右,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均值和标准差高于 通胀率,与图 和图 呈现的特征相符 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的水平和波动性特征与 通胀率相似 现实通胀率通胀预期和真实 缺口序列均能在至少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序列含有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为平稳序列 另外, 和增长率序列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在实践中使用相应序列的平稳性成分获得的结果与使用原序列的结果基本一致归纳来看,一方面,我国近 年来的通货膨胀走势具有两个层次的结构性特征 第一个层次是消费领域内部的结构性通胀,具体为非食品类通胀与食品类通胀走势迥异,食品类通胀主导总体通胀路径,波动性和均值均高于非食品类通胀率; 第二个层次是消费领域和非消费领域之间的结构性通胀,具体表现为早期二者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同步,近年来二者走势发生明显分化 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和专家的通胀预期均非完全理性预期 在此基础上,本文接下来研究通胀预期对各层次的结构性通胀如何反应三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反应机制( ) 模型设定本文从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出发确定模型的适当形式 ( ) 的传染病学模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型是宏观变量预期形成机制的经典设定 即在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公众中只有一部分人通过报纸等媒体获得关于宏观变量的新信息,进而更新其预期,其余人则维持其上次更新信息时的预期不变,其数学表达式为:[ ] [ ] ( ) { [ ] ( ) ( [ ] ) } ( )其中,[ ]表示公众在第期对第 期通胀率的平均预期,[ ]表示第期更新信息集的人群对第 期通胀率的预期,假设每一期更新信息的人群比例为恒定的 ,进一步假设对于任意 均有 [ ] [ ],即基于某一信息集对未来所有时期的通胀预期相等,式( ) 可以进一步写为递归的形式:[ ] [ ] ( ) [] ()( ) 的含义是,每一期人群的平均通胀预期等于当期更新信息人群的预期与上一期人群的平均预期的加权平均值 ( ) 在实证环节采用专家预期作为在当期更新信息集的人群预期( 即 [ ]) 的代理变量,理由是公众主要通过阅读报纸的方式更新信息集,而报纸对通胀的报道多基于对专家的采访事实上,公众更新信息的方式远不止阅读与通胀相关的报道一种 从居民预期来看,日常消费中对价格的感知( ) 政策和宏观经济变量( ) 等因素都会影响通胀预期的形成; 而专家则更有能力利用多方面信息来形成预期 因此,本文将经济主体对当季度( 结构性) 通胀率产出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的感知作为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输入信息,即:[ ] [ ] [ ] [ ][ ] ( )[]表示经济主体对当期变量的感知滤波, 表示经济主体( 居民或专家) 第期的信息集 和 代表两个结构性通胀变量( 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或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 , 表示产出变量( 真实 缺口) , 代表货币政策变量( 或 增长率) , 表示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其他因素预期更新 模 型( ) 可以视为一个适应性学习( ) 预期形成模型的一部分( ) 提出的多部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一阶近似可以写成如下向量自回归模型:[ ]( ) ( )( ,,) 和 是结构参数构成的矩阵,是食品类通胀率非食品类通胀率非消费类通胀率产出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构成的列向量 货币政策变量既考虑名义利率还同时考虑 增长率 是白噪声扰动项构成的列向量 []可以代表理性预期或非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下方程( ) 的最小状态变量解是:( )和 是系数矩阵,方程( ) 被称为经济的感知运动规律( )经济主体利用历史数据对 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估计得到的模型是:( )是估计的系数矩阵,是残差向量 经济主体将当期经济数据 代入模型( ) 即可得到对期经济变量的预期:[ ] ( )将式( ) 展开:年第 期( )从式( ) 的第 行至第 行可以获得对三种通胀率的预期:[ ] ( )[ ] ( )[ ] ( )( ) 直接刻画了非消费类通胀率预期的更新机制 对于消费类通胀率预期的情形,通胀预期 [ ]为式( ) 和 式( ) 的 加 权 平 均,权重为食品和非食品在 编 制 中 的 权 重 和,即:[ ] [ ] [ ]( )考察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的模型对应令 的特殊情形,考察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的模型对应假设 且 的特殊情形 将式( ) 右侧的回归元替换为其经济变量的感知值可以得到等式( )从证券市场周刊自身的表述来看,其预测数值一般是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下旬收集得到,国家统计局和人民银行公布上季度统计数据的日期一般在本季度第一个月中上旬,专家做出预测时已经获得了上季度宏观经济变量的真实值 因 此,专家对经济变量的感知值就等于其真实值,即:[ ] ( )表示专家第期的信息集,表示经济变量虽然人民银行发布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的时间为本季度末或下季度初,有时甚至会晚至下季度首月月末,但是储户填写问卷调查的时间均在本季度内 因此,居民做出预期时尚无法获知本季度宏观经济变量的真实值 居民对经济变量的感知是不可观测的,需要获得代理变量 虽然本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精确数值无法进入当季度居民预期形成的信息集,但是,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率通胀率和 增长率最高可获得月度频率数据, 最高可获得日度频率数据 因此,采用当季度末信息集做出预期的经济主体至少能够获悉本季度前两个月上述变量的精确值 另一方面,经济主体可以通过媒体消费感知等渠道获悉本季度末月经济变量的部分信息 因此,对于上述可获得频率高于季度的变量,采用其当季度最高可获得频率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代理变量,即:[ ] [] ( )代表食品类通胀率非食品类通胀率 通胀率或 增长率四者之一,[]表示变量于季度最高可获得频率( 日度或月度) 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感知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高频数据的算数平均值进入模型隐含的假设是当季度内各月数据对通胀预期的影响程度相同 我们尝试采用混频数据抽样模型( ) 估计了各月数据影响程度不同的情形,结果与基础设定得出的结论一致真实 缺口和非消费类通胀率最高只能获得季度频率数据,我们采用官方公布的实际值作为经济主体对上述变量感知值的代理变量,即: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 ] ( )代表真实 缺口或非消费类通胀率二者之一,是感知误差将( ) 式代入( ) 式再整体代入( ) 式得到专家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结构化方程:[ ] ( ) [ ],( )[ ] ( ) [ ],( ),和 ,为复合扰动项将( ) 式和( ) 式代入( ) 式再整体代入( ) 式得到居民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结构化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和 ,为复合扰动项将模型( ) ( ) ( ) ( ) 写成用于回归的缩减形式即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分别表示居民和专家在第 期对第 期通胀率的预期值,是常数项,捕捉了通胀预期的粘性特征,是宏观经济变量对通胀预期的影响系数 回归系数的下标 表示方程以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作为结构性通胀变量,下标 表示以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作为结构性通胀变量 ( ) ( ) 等文献也采用了与式( ) ( ) 类似的模型设定,但上述文献均未明确考虑模型的微观基础,也没有考虑结构性通胀的区分从复合扰动项的结构来看,式( ) ( ) 均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 因此,本文采用广义矩方法( ) 估计方程( ) ( ) ,工具变量包括方程对应的两个结构性通胀变量产出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的 阶滞后项 本文进行了 检验来验证回归方程是否存在内生性( 原假设为方程无内生性) ,并使用 ( ) 过度识别检验来测度工具变量选取的合理性( 原假设为工具变量均为外生) 考虑到同时将货币政策变量通胀变量和产出变量作为回归元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我们还计算了方程回归元的平均方差膨胀因子来衡量回归元的共线性程度考察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的模型采用的样本区间为 年第 季度至 年第 季度,考察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的模型采用的样本区间为 年第 季度至 年第 季度本文特别关注通胀预期对结构性分化的通胀指标敏感性是否相同 我们估计每个方程后计算了通胀预期对两个通胀指标的敏感系数并进行 检验( 原假设为通胀预期对两种通胀率敏感性相同) 对于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的方程,通胀预期的敏感系数即为方程的估计系数,检验原假设为 : 而对于考察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的方程则需考虑二者在 编制中的权重差异 例如,假设主体更新预期时直接将当期总体 通胀率作为预期值( 假设经济年第 期主体对当期经济变量具有完全信息) ,此时预期对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的敏感程度相同为了获得敏感系数,首先需要估计食品类和非食品类商品在 编制中的权重,运用约束最小二乘法估计可以获得食品类和非食品类商品在 编制中的权重 利用 年月至 年 月的月度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食品和非食品权重分别为 和 分别用主方程的估计系数 和 除以相应权重就能得到通胀预期对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的敏感系数,进而可以检验二者是否相等( ) 估计结果表 和表 报告了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反应机制的估计结果,表 和表 报告了从估计结果中推算的通胀预期对两个层次结构性通胀的敏感系数 检验的结果均显示模型存在内生性,应当采用 估计 过度识别检验均不能在至少 的水平下拒绝工具变量均为外生的原假设,说明工具变量的选择较为合理 各组设定下回归元的平均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 ,说明回归方程中变量的共线性程度不高 产出变量的系数估计均为正值,且 组设定中有 组在至少 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当期产出显著影响居民和专家的通胀预期 数量型货币政策变量( 增长率)的系数估计均显著为正值,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变量( ) 的系数估计均显著为负值,说明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随货币政策的扩张而上升居民预期滞后项的回归系数范围为 ,除 组设定外均在 的水平下显著 推算得到我国居民中每季度约有 的人群更新信息集 这一结果与 ( ) 基于美国数据得到的结果( ) 及张成思和党超( ) 基于中国数据得到的结果( ) 存在差异 可能原因是上述两篇文献均未考虑产出和货币政策变量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因而通胀预期滞后项部分包含了产出和货币政策变量对通胀预期的解释能力,而控制了这两类变量后,通胀预期滞后项的解释能力减弱 专家预期滞后项的回归系数接近于零且不显著或为负值,说明所有专家每期均更新其信息集表 报告了居民和专家预期对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反应机制的估计结果 种设定下的估计结果均显示居民预期对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具有显著正向反应 表 报告了对应的敏感系数 专家预期对两类通胀率的敏感系数总体高于居民预期,说明专家较居民更多地依据当期通胀率形成预期 除设定( ) 外,其余 种设定下的 统计量均在至少 的水平下拒绝了通胀预期对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敏感系数相等的原假设( 设定( ) 也接近拒绝) 居民和专家预期对非食品类通胀率的敏感系数均显著大于对食品类通胀率敏感系数,居民预期对非食品类通胀率的敏感系数为对食品类通胀率的 倍,对于专家预期这一倍数为 倍,意味着专家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的相对关注程度高于居民预期表 报告了居民和专家预期对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反应机制的估计结果 通胀预期均对消费类通胀率做出显著正向反应,与考虑消费类通胀率子成分( 食品类 非食品类) 的估计结果一致 通胀预期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反应系数不显著且估计值接近于 ,设定( ) 下的反应系数虽然在 的水平下显著,但是仍然接近零值 表 中的 检验均在至少 的水平下拒绝了通胀预期对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敏感系数相等的原假设 上述结果说明,居民和专家预期形成中仅考虑了对应的本期消费类通胀率,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通胀预期未形成传导效应表 通胀预期反应机制估计( 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 ( ) ( ) ( )( ) ( ) ( ) ( )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续表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本区间为 年第 季度至 年第 季度,共 个观测值 括号内报告的是异方差自相关( ) 稳健标准误指 内生性检验的 值( 原假设为方程无内生性) ( ) 过度识别 检验的 值( 原假设为工具变量均为外生) 方程均采用 估计 指方程回归元的平均方差膨胀因子 分别表示统计量在和 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 通胀预期对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的敏感系数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 ( ) ( ) ( )食品类通胀率非食品类通胀率注: 敏感系数通过将表 中食品类或非食品类通胀率的估计系数除以在 编制中的相应权重得到 列报告的是检验 统计量的 值,原假设为通胀预期对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敏感系数相等表 通胀预期反应机制估计( 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第 期续表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本区间为 年第 季度至 年第 季度,共 个观测值,其余同表表 通胀预期对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的敏感系数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 ( ) ( ) ( )消费类通胀率非消费类通胀率注: 同表( ) 竞争性检验分析本文进一步采用 ( ) 非嵌套模型竞争 检验进行不同通胀成分之间的竞争来确定通胀预期究竟对何者做出反应 此检验用于考察两个非嵌套的模型设定何者更适于刻画被解释变量 考虑描述同一问题的两个回归模型:( ) ( )( ) ( )是被解释变量构成的 维向量, 为解释变量构成的 维矩阵,是样本容量,是解释变量个数 ( ) ( ) 表示对应的函数关系( 例如( ) ) , 为回归系数,为扰动项 所谓非嵌套,是指不存在对 的约束,使得对于任意 都有( ) ( ) ; 同时不存在对 的约束,使得对于任意的 都有( ) ( ) 从直观上来说,两个模型设定非嵌套即二者为反对关系,而非包含关系 估计方程( ) ( ) 得到被解释变量的拟合值分别为( ) ( ) 在线性模型下,拟合序列分别可以写成( ) ( ) ,其中 和是自变量投影矩阵( ( ) ( ) ) 此时,检验对应的回归等式就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 )其中 ( ) ( )如果方程( ) 代表的模型刻画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则方程( ) 的估计结果应当不能拒绝 的原假设,同时方程( ) 的估计结果能够拒绝 的原假设 反之,如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果方程( ) 代表的模型为真,则 能够被拒绝,且 不能被拒绝 如果 和 同时被拒绝,说明两个模型对因变量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且均无法覆盖对方的解释能力 若 和同时不能被拒绝,说明两个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均较差在线性模型设定下,( ) ( ) 对应的自变量矩阵 和 实际上只有一列不同,即相差一个结构性通胀变量 在这种情形下 检验得到简化: 可以证明,依托于等式( ) ( ) 进行的检验与嵌套等式( ) ( ) 中对应变量系数的 检验本质上相同 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之前模型( ) ( ) 对应的估计结果获得竞争检验的结果( 统计量对应的 值) 为了方便说明,将对应的结果归纳在表 中从表 结果来看,对于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的竞争检验,无论是居民预期还是专家预期,或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变量,均能在至少 的显著性水平下同时拒绝 和 的原假设,说明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对通胀预期均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且二者的解释能力不能相互覆盖对于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的竞争检验,除一组设定外,其余设定下 均被拒绝且 均不能被拒绝,说明包含消费类通胀率的模型对居民和消费通胀预期的解释能力优于包含非消费类通胀率的模型表 模型竞争检验结果预期主体 货币政策变量食品类 非食品类 消费类 非消费类居民预期专家预期注: 表中报告的是非嵌套模型竞争 检验的 值,等于表 和表 对应系数检验的 值归纳来看,单方程回归和模型竞争检验的结果显示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是: 食品类通胀率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显著正向驱动居民和专家的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对非食品类通胀率的敏感程度大于食品类通胀率; 居民和专家预期的形成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通胀预期不存在传导效应尽管食品类通胀率长期主导 通胀率的走势,但是居民和专家形成通胀预期时仍然更加关注非食品类通胀率的变动 这一方面表明食品作为占 编制权重 以上的子成分,居民和专家在形成通胀预期的过程中都没有忽略其价格变动; 另一方面表明无论是居民和专家,都认识到食品部门具有价格粘性较低,受短期冲击影响更为显著的特点,即使本季度食品类通胀率受到大幅冲击,这种冲击也很有可能无法持续到下个季度,这意味着本季度食品类通胀率中包含的关于未来通胀的信息较少 因此,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相对稳定且持久性较强的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在本文所用的数据集中,居民和专家的通胀预期都是对 通胀率的预期,直观来看,对通胀率的预期形成中仅关注本季度消费类( ) 通胀率似乎是比较显然的结论 但是,非消费类通胀率的部分成分( 如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通胀率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 通胀率) 对未来 通胀率有显著的传导效应( 张成思, ; 杨子晖等, ) 因此,本季度非消费类通胀率同样包含关于未来 通胀率的信息,如果经济主体是理性且具有完全信息的,就应该同时利用这部分信息来做出对未来 通胀率的预期 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和专家预期都没有利用包含在本季度非消费类通胀率中关于未来 通胀率的信息 这反映出了通胀预期的理性疏忽() 特征( ) ,即经济主体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获取信息的成本导致其行为决策年第 期理性地忽视了某些相对次要的信息无论对于居民还是专家来说,消费无疑是最重要的支出活动之一,消费品价格直接影响公众日常生活成本,所以其影响的普遍性高于资本品价格政府购买价格和商品出口价格 另一方面,消费品价格容易通过日常消费感知到,且 通胀率被媒体频繁报道,曝光率一般也高于其他通胀指标 此外,利用本季度非消费类通胀率预测未来 通胀率可能需要借助较复杂的统计学和结构性模型,从而要求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信息获取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主体在形成通胀预期时更关注本期消费类通胀率变化而忽略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变化( ) 稳健性检验本文构建通胀预期变量时选用的是居民和专家对 通胀率的调研预期,通胀预期变量的构建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一步完善: 第一,考虑更加丰富的预期获取方法,前文仅考虑了通过调研方法直接获取的预期,还可以考虑通过统计建模和结构性建模间接估计得到的预期; 第二,选择更加多样的预期对象,前文涉及的居民和专家预期对象均为 通胀率,还可选择与总体经济产出相对应的 平减指数通胀率为了检验前文获得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针对性地考察了五种通胀预期序列作为备择指标 首先,为了丰富预期获取方法,考察了利用无套利仿射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 ) 模型和向量自回归( ) 模型估计获得的 通胀率预期 其次,为了考虑更加丰富的预期对象,我们考察了利用 模型和 模型估计获得的 平减指数通胀率预期 平减指数通胀率的口径涵盖消费领域和非消费领域,衡量了总体经济的价格变化程度 本文基于上述五种通胀预期作为被解释变量估计方程( ) ( ) ,一方面能够检验基于 调研预期获得结论的稳健性; 另一方面可以考察预期对象为其他类别通胀率时研究结论是否会发生变化从估计结果来看,采用备择 通胀预期作为被解释变量得出的结论与使用 调研预期数据的结论一致 另外,采用 平减指数通胀率作为预期对象的估计结果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平减指数通胀预期仅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反应,对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 从而对消费类通胀率) 反应不显著,这意味着对总体经济价格变动的预期主要受其非消费类成分( 如资本品政府支出) 价格变动的影响四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动态反应我们继续探究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动态影响机制 动态模型的设立需要考虑不同通胀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货币政策的反应机制等问题 因此,我们设立结构向量自回归( ) 模型来考察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动态影响机制 模型的内生变量包括预期变量( 居民预期或专家预期) 结构性通胀变量货币政策变量( 或 增长率) 和产出变量( 真实 缺口) 内生变量的排序分别为 ( ) ( )本文采用 型约束识别 模型,并利用 ( ) 提出的全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 ) 估计 模型对于食品类 非食品类结构性通胀的 模型,约束形式为:( )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上标 分别代表对产出变量食品类通胀率非食品类通胀率货币政策变量和通胀预期的冲击 矩阵 的含义是: 当期产出冲击是外生的,当期通胀货币政策和通胀预期对产出不产生即期效应,与 ( ) 等研究的设定一致; 当期通货膨胀受当期产出和通胀预期影响,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 的理论内容一致; 假设食品类通胀率和非食品类通胀率之间不存在即期传导效应( 备择假设下的结论基本一致) ; 货币政策符合( ) 经典文献提出的前瞻型泰勒规则,货币政策变量对当期产出和预期通胀做出反应; 通胀预期影响机制未知,所以模型中其余变量对通胀预期的当期影响系数均不作约束 矩阵 的含义是结构化冲击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对于考察消费类 非消费类结构性通胀的模型,约束形式为:( )上标和 分别代表对消费类通胀率和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冲击 约束矩阵 除了包含约束( ) 所考虑的即期影响外,还考虑了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之间的即期传导关系 虽然少有文献直接研究消费价格与总体非消费价格之间的传导关系,但不少研究强调了消费价格与某些特定的非消费价格之间的相互传导( 张成思, ) 因此,对约束矩阵 的 和 元素均不加以约束 为了保证模型的可识别性,假设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具有相同的标准差,即将矩阵的第 个对角线元素设定为本文通过计算脉冲响应函数来捕捉通胀预期在受到一标准差不同成分通胀的正交冲击后的动态变化路径 图 报告了通胀预期对一单位结构性通胀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中实线代表响应的估计值,虚线代表 置信区间的上下限,置信区间通过 方法进行 次抽样模拟获得,判断某期脉冲响应函数值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标准是其 置信区间是否包含零值 脉冲响应时间长度设为 个季度图 报告的是以 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居民和专家预期对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像( 使用 增长率的对应结果类似) 居民和专家预期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均做出显著正向响应,非食品类通胀率 标准差的正向冲击造成当期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上升约 ,随后在约 个季度后衰减至不显著的状态 居民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冲击没有显著响应; 专家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冲击仅于当期有显著的正向响应,食品类通胀率 标准差正向冲击造成当期专家预期上升约 ,此后各期内脉冲响应函数的 置信区间均包含零值 上述动态模型的结果与第三部分中静态模型( 单方程估计) 的结果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居民和专家预期对非食品类通胀率的关注程度均高于食品类通胀率,其中专家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的相对关注程度较高; 二者的差异在于静态模型中,尽管通胀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的关注程度较低,但反应系数仍然显著,而动态模型中专家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冲击仅于当期有显著正向响应,居民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各期响应均不显著归纳起来看,通胀预期对两个层次结构性通胀的动态响应模式与静态模型得到的结果相似对于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居民和专家预期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居民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响应不显著; 专家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冲击仅在当期做出正向响应,其余各期响应不显著 对于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居民和专家预期均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年第 期续正向响应,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响应不显著进一步考察通胀预期对消费类 非消费类通胀率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居民和专家预期仅响应于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不响应,与静态模型结果一致图 通胀预期对食品类 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脉冲响应( )五结 论本文探究了结构性通货膨胀背景下微观主体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问题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结构性通胀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消费领域内部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的分化,具体特征为食品类通胀率在均值和波动性上均高于非食品类通胀率,食品类通胀率主导 通胀走势; 第二个层次是消费类和非消费类通胀率的分化,具体特征是 年期间二者走势相似但不完全同步,而 至 年期间二者水平值接连反转,且走势呈现出方向性分化 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与各类现实通胀率均不完全相符 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典型事实,本文首先结合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构建了包含结构性通胀的通胀预期形成机制模型,然后采用单方程回归来考察结构性通胀对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的即期影响,最后进一步建立 模型探究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反应的动态特征 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和专家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即期反应模式相似: 从食品和非食品层面看,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显著正向驱动通胀预期,不过非食品类的驱动效应高于食品类,专家预期对食品类通胀率的相对关注程度高于居民预期; 从消费和非消费类层面看,通胀预期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而不受非消费类的驱动 另外,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冲击的动态响应模式与即期反应整体相似但存在微妙区别: 一方面,居民和专家预期均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于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动态反应基本不显著; 另一方面,居民和专家预期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而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无显著动态反应以上结果说明,居民和专家形成通胀预期的过程中对非食品类通胀率的关注程度高于食品类通胀率,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通胀预期几乎没有影响 尽管在数据统计层面食品类通胀率长期主导通胀率走势,但是居民和专家形成通胀预期时却更加关注非食品类通胀率变动 这暗示出居民和专家对食品部门的低价格粘性以及受短期冲击影响更显著的特点有较强的共识,从而形成本季度食品类通胀率中包含的关于未来通胀的信息较少的结果 因此,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相对稳定且持久性较强的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 这种结果的政策涵义比较明确,即央行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引导应该更加关注非食品类通胀率或核心通胀率 另外,通胀预期仅关注消费类通胀率的结果反映出经济主体预期行为的理性疏忽特征,居民和专家都忽略了非消费类通胀率中所包含信息,其可能原因是非消费类通胀率信息的获取成本较高或者利用非消费类通胀率中信息难度大等原因在厘清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反应机制的基础上,货币政策面对走势分化的各种通胀率的最优货币政策可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如何放松理性预期假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设,将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纳入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其次还需要从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上刻画各种通胀率走势分化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的文献已经开始关注货币政策应当盯住哪种通胀率的问题() ,但少有从通胀预期形成机制角度切入进行分析的,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考虑从这一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参考文献侯成琪龚六堂, : 部门价格粘性的异质性与货币政策的传导,世界经济第 期李新荣李涛刘胜利, : 政府信任与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经济研究第 期孙坚强赵允宁蔡玉梅, : 公司盈余信息适应性学习与通货膨胀预期,经济研究第 期杨子晖赵永亮柳建华, : 与 传导机制的非线性研究: 正向传导还是反向倒逼? ,经济研究第 期张成思, : 长期均衡价格倒逼与货币驱动 我国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经济研究第 期张成思党超, : 异质性通胀预期的信息粘性与信息更新频率,财贸经济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 冀 木) ( 校对: 曹 帅)张成思田涵晖: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

 
[返回]
上一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流动性创造_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_田国强
下一篇:数字经济中企业歧视性定价与质量竞争_王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