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经济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5-09-21     浏览数:3460     【 字体:

 20002012年间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上的电子政务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论文的数量、论文的年代分布、论文作者出现频率、研究机构、研究主要来自的国家或地区、研究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研究主题进行内容分析并归类,从公共行政的视角探究了近年来国际电子政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论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研究、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研究、电子民主研究、影响电子政务发展因素研究、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GIS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研究等领域;论文研究特点表现为:更关注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政治民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公共行政的视角全方位地探究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研究方法多元化,中国大陆学者文章数量不足。最后基于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特征和趋势,对中国的电子政务研究提出建议。公共管理;电子政务;文献综述;公共行政评论国际篇一、引言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e-government)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并引发公共行政领域研究部门和众多实践者的关注。这些研究机构或个人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兴起了对电子政务的研究热潮,以帮助政府改善管理和服务方式。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公共行政评论)于1940年创刊,隶属于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被国际行政学界公认为公共行政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该期刊刊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和书评等,内容广泛且紧扣行政主题,涉及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等方面,包括行政组织职能、管理政策制定与实施、行政执行、行政组织发展等。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期刊,其影响因子等定量评价指标一直排在公共行政类期刊的前列,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将其列为近十年在公共行政与政策领域引用率最高的期刊。[1]本文以公共行政的视角,运用计量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20002012Public AdministrationReview 发表的电子政务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以下问题:①20002012年,该期刊电子政务领域的论文呈现什么样的特征?②这些论文主要关注公共行政方面的哪些议题和研究方向?③这些研究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准确地反映国际电子政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基本特点,为国内的电子政务研究提供帮助。*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的政策议程设置研究”(12CGL087)**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3-07-03——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的文献计量分析*102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样本全部为20001月至201212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 S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数据采集的过程如下:首先,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通过检索期刊名称,搜集该期刊20002012年发表的全部论文共1802篇,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Article(研究性论文)、Proceeding Paper(会议论文)、Review(综述)、Book Review(书评)、EditorialMaterial(社评材料)等。随后,为了提高搜索质量,减小搜索误差,较为全面地涵盖该期刊中有关电子政务的研究文献,在检索时,分别对“e-government”(电子政务)和“digital government”(数字政府)“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以“e-government”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共26篇,其中Article(研究性论文)25篇,Review(综述)1篇;以“digital government”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共6篇,全部为Article(研究性论文)类型文献,其中3篇与之前的26篇重合,因此不予考虑。而在对“e-governance”和“digital governance”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之后,得出的结果与之前两个关键词的检索结果完全重合。最终,共采集电子政务研究领域有分析探究价值的文献29篇,构成研究样本。(二)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运用Microsoft Excel等分析工具,对论文的数量、论文的年代分布、著作作者出现频率、研究机构、研究主要来自的国家和地区、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研究主题进行内容分析并归类;最后,通过梳理该期刊中有关电子政务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得出结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建议。三、文献计量分析(一)期刊年载文量分析文献的数量反映了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2]以“e-government”和“digital government”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2001年以前在Public AdministrationReview 中没有刊载有关电子政务的文献,第一篇文献发表于2001年,之后在该期刊发表的电子政务相关文献年载文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参见图1)。20072008年,载文量迅速增长,表明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在此期间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越来越受到该期刊的关注。虽然在接下来的20092010两年的文献数量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但在2011年,该领域文献数量有所上升,说明电子政务依旧是国际公共行政领域关注的热点尚悦 曾润喜·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的文献计量分析012345678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发表年代文献篇数文献篇数图1 年载文献数量分布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103之一。实际上,期刊载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国际上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和研究的进程之间密切相关。例如:美国在1995年和1996年先后出台《政府纸张消除法案》(Government Paperwork Elimination Act)和“重塑政府计划” (Reinventing Government),要求在200310月以前实现政府办公无纸化,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加拿大在1999年正式颁布国家电子政务战略计划“政府在线”(Government Online),要求政府部门成为使用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典范,计划到2004年实现政府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日本自2000年起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以及相关基础工程建设等。[3]正是在这些实践的影响下,自2001年起有关电子政务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才逐步上升的。(二)著者发文量分析数据显示,本文采集的29篇有关电子政务的文献分别来自53位作者,平均每篇文献由1.8名作者参与完成,表明在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献是多位作者合作的成果。多作者共同完成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逻辑更为严谨,研究方法更为多样,研究视野更为开阔。数据还显示,从事相关研究的高产作者并不多,只有8位作者发表文献的数量在1篇以上(参见表1),说明电子政务尚属于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三)论文的国家地区分布在样本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献是由多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者合著的,因此在统计时,将统计数据分别记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统计,在该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献主要来自5个国家。其中,文献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并且远多于其他国家(参见表2),表明美国是当今电子政务领域研究最为成熟的国家。尚悦 曾润喜·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的文献计量分析作者文献篇数占比Moynihan Donald 3 10.3%Norris Donald 3 10.3%Bretschneider Stuart 2 6.9%Chen Yu-Che 2 6.9%Moon 2 6.9%Mossberger Karen 2 6.9%Svara James 2 6.9%Tolbert Caroline 2 6.9%1 作者分布(前8名)表2 论文国家地区分布国家/地区文献篇数占比美国24 82.8%中国3 10.3%澳大利亚1 3.4%韩国1 3.4%荷兰1 3.4%值得注意的是,该期刊收录了三篇来自中国的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文献,其中中国澳门一篇、中国台湾两篇,未收录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文献。这说明中国大陆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对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子政务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学术界需更加重视,加大研究力度,缩小与国际领先国家或地区的差距。(四)论文研究机构分布通过对撰写样本文献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发现,高等院校是研究电子政务领域的主要阵地。相关文献共来自34所研究机构,并且全部出自大学。根据统计,发表文献篇数在1篇以上的院校有8所,全部来自于美国。进一步考察这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可以发现美国的大学大多数设有独具特色的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比如,在排名靠前的大学研究机构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文献主要产自于信息科学学院,尤其是隶属于该学院的信息政104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策与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关注的领域是电子政务的公共政策分析;而伊利诺伊大学的论文主要产自于城市规划与公共事务学院,侧重于对电子政务的规划与项目管理的研究(参见表3)。下降,形成管理上的空白地带,甚至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峙。针对这种担忧,就如何改善官僚制政府的现状,Tobin[4]学者认为,电子政务的应用可以改变政府的权力结构和政策制定过程,大大地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为公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平台;同时,电子政务也使得政府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有效地消除了官僚制带来的障碍。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由于政府组织结构的刚性,电子政务的应用将显著地影响韩国政府官僚机构的组织形态。同时针对这个假设又作了补充,即电子政务的应用加强了政务监督的能力,并且通过对某些工作的创新和抑制改变了组织形态,减小了管理幅度。他们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韩国中央政府中的10个部门(如农业部、通信与信息部)19892005年的电子政务应用现状,探讨了信息技术对政府组织纵向结构变化的影响。他们认为,电子政务确实改变了传统的官僚制金字塔式结构,显著减少了较低级别员工的数量,同时电子政务也有助于节省办公时间,提高办公效率;他们也遗憾地发现,电子政务会成为官僚制背景下的一种特殊政治工具,它对组织变革的作用可能会被当权者利用,成为政治斗争的砝码,因此电子政务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二)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公共服务领域,电子政务可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考虑到每个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同,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政务平台,为公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例如,Meijer[5]发现电子政务能够为政府组建一个网络虚拟服务社区,政府通过这个网络社区平台收集每一位市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并将其归类,然后针对不同需求的公民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优质服务。同时,市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认识有相同需求的人群,成立一些互帮互助的团队,以便于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尚悦 曾润喜·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的文献计量分析3 论文研究机构分布(前8名)研究机构文献篇数占比亚利桑那州立大学3 10.3%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3 10.3%雪城大学2 6.9%德州农工大学2 6.9%伊利诺伊大学2 6.9%马里兰大学2 6.9%马里兰荣誉大学2 6.9%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 6.9%(五)研究方法分析通过分析样本文献发现,该期刊发布的电子政务类文献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法所占比重较大,以案例分析、模型分析等方式为基础,采用实验法、访谈法、社会测量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样本文献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探究方式,既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又加强了文章的条理性,将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参见表4)。4 研究分析方法及篇数分布分析策略篇数占比定量分析15 51.7%定性分析9 31.0%混合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5 17.2%四、文献研究方向与主题(一)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政府转型的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信息社会的整体发展效率相比,传统的官僚制政府在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会导致政府决策执行的效率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105进行集中管理,民众也可以通过团队或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对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在过去的几年中, 在G 2 B G o v e r n m e n t t oBusiness)方面,电子政务通过政务网站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及利用XML与企业进行数字通信等,减轻了政府给企业带来的行政负担。例如,在规章审核、网络报税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企业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有效的融资平台必不可少,就政府如何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平台,ChenThurmaier[6]提出了G2B平台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利用网络政府平台为企业进行融资。他们深入美国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就电子政务在政府财政方面的应用、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财政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为企业融资,通过组建招商引资的网络平台,或者利用政务网站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从而减少企业交易成本,扩大企业的合作面,为企业营造了一个新的经营模式;同时,也可以帮助政府寻找财政资源,增加财政收入。(三)电子民主电子民主指公民通过网络就公共问题与政府交换意见或表达自身诉求的活动。[7]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民主越来越受到公共行政领域学术界的关注,围绕电子民主的议题,学者们主要分为正反两派。一派认为电子民主有利于政治民主建设,Ahn[8]学者就支持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电子政务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平台,基于电子政务的网络民主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同时增加政府运作透明度、提高政府问责性。他们以韩国江南区的电子政务应用现状为蓝本,重点分析了电子政务在参与韩国政治民主中的作用,试图论证电子政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首先,他们对当地市长选举过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电子政务对公民参政议政的影响力;接着,在新一届政府诞生之后,他们又对公民利用电子政务的方式参与政府立法和政策制定进行了研究。Ahn等学者虽然主张电子参政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改革,但也认为电子民主若要成功,必须要有相关立法的保证;同时,他们认为将来的研究应该关注电子民主参与机制稳定性与在这种机制下选举出来的官员自身执政阶段稳定性的关系。另一派认为,电子民主带来的并不全是正面影响,其建设和完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Norris[9]_____为,电子民主在过去的20年中虽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电子政务仍然还只是以提供信息和服务为主要目的,电子民主关于直接参政议政的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即使到了2020年,电子民主也不会产生跨越式发展,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着电子民主的发展,诸如缺乏有效的法律管制、数字鸿沟、电子参政者的背景不可预知、电子参政者实际网络参政时的环境不可预知、网络安全等。Dawes[10]也认为,电子政务是一把“双刃剑”,给公共行政带来了风险和机遇。她回顾了美国各州政府20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发现电子政务可以在政府管理、民主进程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网络社会同样充满了新的威胁和挑战,诸如电子政务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政府机要安全、网络黑客等问题,这些威胁将波及到社会稳定、个人隐私,甚至是国家安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是未来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问题。Ahn[8]学者虽然认同电子政务给公共行政领域带来了很多正面的效应,譬如增加政府运作透明度、提高政府问责性等,但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也发现,电子政务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明显减少政府的工作量,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显得并不适应,这就需要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在思想上转变他尚悦 曾润喜·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的文献计量分析106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尚悦 曾润喜·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的文献计量分析们对新技术的观念;更重要的是,电子民主的参与也为公共行政带来了很多政治风险问题,比如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以及电子投票环境的不确定等,这些都亟待研究解决。由此可见,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有关电子政务研究的深入,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尽管电子政务创新了政府管理模式,但是我们还是应当冷静地看待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信息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四)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学者们认为,电子政务能够帮助政府转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绩效,但是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应当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不切实际。例如,来自中国台湾的Chen[11]等学者比较了中国台湾和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家或地区在文化、制度、政府结构上的不同,将会对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产生影响。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电子政务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要本土化,应结合当地公共行政条件,符合当地的实际环境。Lee[12]学者则认为,政策变动、政治形态等因素会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民主的发展。他们对横跨131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和电子民主发展的相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一个公共政策的采纳和扩散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探讨了电子民主的作用和影响电子民主的因素。政务网站的建设和绩效管理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Wood[13]通过与美国州立公共事业委员会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的方法,探究分析了政务网站的运营模式。他认为,造成政务网站普遍比较低效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制度性的因素,政府首先需要转变思想,正确地利用政务网站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也需要进行制度改革,妥善地解决这些影响因素,这样政务网站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一直是困扰和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因素,解决该问题必须要加快地区的数字化进程。Ahn[8]学者对韩国江南区2000户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2007年,88.7%的韩国家庭拥有一台PC97.1%的人经常上网,正是基于户均高PC拥有量,江南区的电子民主选举才得以有效地实施。Jain[14]分析了美国费城无线项目的使用现状,认为市政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为公民上网享受政府提供的网上服务提供了条件,将有助于解决电子政务的“数字鸿沟”问题;城市管理者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他们同时指出,这样的无线网络需要建立一个相适应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所带来的成本需求、对社会的影响和成效等还有待继续研究。(五)电子政务发展模式随着电子政务利用率的提高,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如何使电子政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Morgeson[15]指出,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应当向电子商务学习。他提出了一个以电子政务和市场为中心的公共部门改革理论,旨在让电子政务借用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在某些经营或创新方面已经成熟的优势理论或实践(如电子商务),促使政府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节约成本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对美国政务网站的服务质量和网站之间的差异性作了比较,同时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发现64%的受访者访问政务网站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他们认为,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向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因为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目的也是搜索和传播信息。他们比较了美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优劣,认为要使电子政务网站引导政府服务方式转变,政务网站的建设就应当以客户为导向,通过政务网站为公众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应当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对不合格的政务网站予以淘汰或责令其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107尚悦 曾润喜·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的文献计量分析府以公民为中心的承诺。在公共行政领域,政府利用电子政务实行财政支出电子化,即电子采购,可以提高政府公共开支的透明度,加大对政府的问责。HardyWilliams[16]通过建立一个政府电子采购的研究模型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研究电子采购的可行性需要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涉及经济、法律、社会、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并不只是IT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电子政务应当从理论结合实际、学术结合实践的角度发展,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方案。(六)GIS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是电子政务领域的重要技术,是一门综合的新兴边缘科学。GIS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环境监测、土地利用、防灾减灾、城市交通、通信指挥以及突发应急事件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必须以GIS平台作为支撑。PPGISPublic participati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属于GIS技术的应用之一,它以扩展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程度,并且提高非政府组织、基层民众和社团组织的参与程度为目标,实现了公共会议参与、公共参与合作等事务。[17-18] Ganapati[19]认为,PPGIS作为GIS系统的延展,可以在公共行政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会在交通信息、地理信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以及政府决策等四个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交通信息方面,PPGIS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状况;同时,还可以针对公共交通信息需求量大的特点与公交公司合作,提供公共交通信息。在地理信息方面,PPGIS可以让公民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处地理环境的信息,特别是在突发灾难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公民在第一时间安全地离开灾难点,减轻政府的救援压力。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PPGIS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对公民的服务效率,当公民对政府有服务请求时,政府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定位,并通知相关部门迅速进行处理;同时,PPGIS系统还可以提高公民意识,公民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向政府反映出现问题的区域。最后,在政府决策领域,PPGIS虽然在前三个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公众都进行了普遍参与,但是它们主要是提供信息,公众并没有参与决策,PPGIS在政府决策方面同样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多通过该系统提出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继续研究。五、研究结论(一)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中电子政务领域论文的研究特点第一,研究主题更关注公共行政领域中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政治民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样本文献主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后发现,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注重分析和解决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而非单纯的理论阐述,对一些热门的研究领域分析得较为具体。学者们的研究表明,电子政务能够在公共行政领域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完善公共服务、拓宽民主渠道,但是应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的契合度。如何提高两者的契合度值得学界继续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电子政务必将在公共行政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学者以公共行政的视角全方位地探究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在探究电子政务给公共行政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关注了在电子民主选举以及电子政务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隐患。根据学者的探究,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减少组织层108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级,增强决策的透明性;同时,也在增加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学者们意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公共行政领域广泛引入电子政务的同时,电子民主带来的有关信息安全、政治安全、选举安全方面的危机,以及在建设电子政务时所产生的一些弊端,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新的公共行政危机。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电子政务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多元化。通过对选取的文献进行阅读与分析发现,国外研究电子政务的学者们除了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案例分析等方法,还运用了实验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第四,中国大陆学者文章数量不足。该期刊中电子政务相关文献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呈现出以美国为主导的态势,中国大陆的学者没有在该期刊中发表电子政务类文章,可能说明中国大陆现阶段对于电子政务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与全球学者进行国际合作的力度不足;也可能是大陆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学者把相关论文投到了其他国际期刊上,如政府信息季刊(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等。(二)对中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启示第一,将电子政务研究和公共行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探究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的作用和影响。纵观现有研究,基于公共行政的电子政务研究成果还较为零散。事实上,基于公共行政的电子政务研究是一个包含诸多元素的有机整体。其中,利用电子政务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是其愿景,实现公共服务电子化和电子民主是实现愿景的根本途径,完善政务网站的建设是必要手段。当务之急是要将公共行政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公共服务、电子民主、相关技术应用等的研究纳入统一的框架下,研究其理论和实践应用,从而解决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对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全方位思考。在电子政务研究之初,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了电子政务在精简政府机构、提高政府效率、拓宽公众参政途径等方面的益处。随着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应用和研究的深入,电子政务在诸如电子民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这些弊端的解决,有利于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更好地应用。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在帮助政府善治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对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政治安全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制约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更多地关注电子政务给公共行政带来的弊端,为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提供借鉴和指导。第三,电子政务研究方法需多元化。根据上述研究发现,国外电子政务研究深入、方式方法多元化,采用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同时注重实证分析。此外,考虑到电子政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学、公共行政学等主要学科,跨学科研究的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借鉴多元的研究方式方法探究电子政务也显得尤为重要。第四,加快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国际化步伐。样本文献中并没有中国大陆学者的文章,说明中国大陆在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因此,中国大陆电子政务的研究要紧跟国际上的研究趋势,拓宽电子政务的研究领域。加快国际化研究的步伐,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分析国际文献中相关研究主题已有的理论,提高研究设计的质量;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和合作研究,积极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并参与国内外举办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尚悦 曾润喜·公共行政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国际研究态势——基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的文献计量分析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11期(总第131期)109参考文献:[1]张春博, 王续琨, 杨木. 基于作者共被引的公共行政研究状况图谱分析——以《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为研究对象[J]. 公共管理学报, 2009, 6(4): 38-44.[2]马少美, 汪徽志, 孔琛.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情报科学, 2009, 27(8): 1214-1218.[3]金湘军. 国外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概述[J]. 国外理论动态, 2010(5): 38-43.[4]Tobin 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Morphology: The Case of the Korean Central Government[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1, 71(3): 435-443.[5]Meijer A J. Networked Coproduc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Virtual Communities: From A Government-Centric to ACommunity Approach to Public Service Support[J]. 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1, 71(4): 598-607.[6]Chen Y, Thurmaier K. Advancing E-Government: Financing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Public AdministrationReview, 2008, 68(3): 537-548.[7]孟庆国, 张楠, 刘翔宇, . 2011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回顾——基于SSCI文献的分析[J]. 电子政务, 2012(5): 50-57.[8]Ahn M J, Bretschneider S. Politics of E-Government:E-Government and the Political Control of Bureaucracy[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1, 71(3): 414-424.[9]Norris D F. E-Government 2020: Plus ça Change, Plus C’estla Meme Chos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0,70(S1): 180-181.[10]Dawes S S. The Evolution and Continuing Challenges ofE-Governanc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8,68(S1): 86-102.[11]Chen Y, Hsieh J. Advancing E-Governance: Comparing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 Public AdministrationReview, 2009, 69(S1): 151-158.[12]Lee C P, Chang K, Berry F S. Testing the Developmentand Diffusion of E-Government and E-Democracy: A GlobalPerspectiv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1, 71(3):444-454.[13]Wood L, Bernt P, Ting C. Implementing Public UtilityCommission Web Sites: Targeting Audiences, MissingOpportunitie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9,69(4): 753-763.[14]Jain A, Mandviwalla M, Banker R D. Government asCatalyst: Can It Work Again with Wireless InternetAcces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7, 67(6):993-1005.[15]Morgeson F V, Mithas S. Does E-Government MeasureUp to E-Business? Comparing End User Perceptions of USFederal Government and E-Business Web Sites[J]. 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9, 69(4): 740-752.[16]Hardy C A, Williams S P. Assembling E-GovernmentResearch Designs: A Transdisciplinary View and InteractiveApproach[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1, 71(3):405-413.[17]徐晓林. 数字城市政府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46-47.[18]张伟. GIS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S1): 220-221.[19]Ganapati S. Us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s Applications in E-Government[J]. 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1, 71(3): 425-434.作者简介:尚悦,男,1988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政务、数字城市。曾润喜,男,1984年生,管理学博士,湖南邵阳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与公共政策。__

[返回]
上一篇:基于主题图的农村村级电子政务信息门户系统研究
下一篇:网络文本挖掘及其在事件相关性情报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