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经济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2015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和趋势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5-09-06     浏览数:3349     【 字体:

选取了2013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检索的期刊文献为样本来源,对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SSCI检索文献进行了主题分析和评述,并总结和提出了电子政务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除持续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数字鸿沟等方面以外,还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研究主题和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聚焦于公民需求角度的电子政务采纳影响因素分析和绩效评估;凸显在政府管理过程以及电子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不同国家、地区和层级之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互操作性、一体化研究;研究地区的着眼点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方电子政务的建设;其他相关的理论、技术与电子政务的交叉结合来推进电子政务的研究发展;逐渐强大的社交媒体话语权对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改革的影响。电子政务;文献分析;SSCI**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4-01-15学术篇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世界各国对电子政务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电子政务在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蓬勃发展。众多学者结合实际情况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收录的电子政务领域相关文献每年都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产出数量。本文对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希望有助于中国电子政务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了解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以获取对国内电子政务建设有参考意义的思路和方法。一、文献获取方法和文献分析(一)文献获取本文以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样本。作为国际上相当重要的评价性数据库,SSCI数据库所涵盖的文献类型众多,以S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样本分析可以充分体现出电子政务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本文将2013年度作为文献检索的时间跨度,在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搜索2013年内包含“electronicgovernment”“e-government”“egovernment”“digitalg o v e r nme nt”“mo b i l e g o v e r n m e nt”“el e c t r o n i cgovernance”“egovernance”“e-governance”等关键词的文献,得到最初论文。利用数据库下载相关论文,通过分析摘要进一步判断文章相关性,删除由于系统自身原因导致的部分重复或无用文献,最终选取了64篇相关文献样本。(二)文献期刊来源分析这些样本文献的期刊来源如表1所示。在最终的6 4 篇文献中, 有2 5 篇来源于期刊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GIQ),占总文献数的39.1%GIQ作为较早关注电子政务的专业期刊,其发表的论文几乎都是和电子政务相关的,是电子政__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全方位、规范而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1]。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和政府对于电子政务服务的偏好点也会发生变化,由于不同接受主体自身需求的差异,其对电子政务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因此,电子政务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重影响因素的体系。在电子政务研究领域中,电子政务评估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各自提出了新的评估思想和模型。Barbosa[2]从电子政务的四个相关社会群体出发,提出了电子政务评估模型的7+2测量维度;从公民和企业这两个相关社会群体出发提出了7项测量维度:对公民需求的理解程度、门户网站的便捷性、门户网站的服务质量、门户网站沟通渠道、对门户网站的信任度、人工服务的质量及公民和政府的关系等;从公共管理者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实施者这两个相关社会群体出发提出了2个测量维度:公共管理的效率、管理的透明度。Hsieh[3]通过对台湾电子政务网站服务质量的调查,提出从电子政务网站服务的效用和效率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他认为评估电子政务网站服务效用的五个标准分别是:信息的丰富性、信息的多样性(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用户设计、隐私和安全措施、互动性。对于电子政务网站服务效率的评估,作者从每个部门在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比来进行比较,投入因素包括办公电脑数量、服务人员数量、电子政务的政府预算、电子政务系统的维护经费、相关人员的工资收入等;产出因素包括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通过电子平台完成的交易数量、外部的恶意攻击、网站的容量、上传或者下载信息所需的时间等指标。Tan[4]将服务质量划分为以IT技术为1 样本文献的期刊来源期刊名称文章数所占比例(%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5 39.1The Amer ican Review of PublicAdministration3 4.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Management2 3.1Information Development 2 3.1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 3.1Transylvanian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Sciences2 3.1Other 28 43.8合计64 100112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4年第8期(总第140期)媒介的服务内容及提供服务的方式。他认为以IT技术为媒介的服务内容界定了公民为实现自身的目的可以从政府网站上获取的内容和帮助,服务提供方式则界定了公民享受服务的途径和渠道。Alfadli[5]在整合原有的以技术、政治、社会和文化为中心的绩效评估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评估模型,他认为公民需求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动力和目的,因此,公民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也处于中心地位。Wang等人[6]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服务视角出发,对网站设计、网站内容、网站绩效、互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了更能符合政府与企业电子政务服务的评估模型。Barahona[7]则通过政府电子服务的信息质量标准来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他提出衡量政府电子信息质量的标准有“互动的程度、内容的质量、媒体质量”。(二)电子政务采纳影响因素分析电子政务的采纳一直是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电子政务采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Alawneh等人[8]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影响电子政务采纳的因素有安全隐私、信任度、可用性、公共服务的意识、公共服务的质量等,从而使电子政务更能符合公民的需求和意愿。Wang Huiju[9]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对政府的信任度、便利的环境、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政府门户网站使用的态度等是影响电子政务采纳的关键因素,并认为在政府门户网站使用的大环境下,对网络的信任度、自我效能、主观规范等因素对电子政务采纳的影响力度减弱。Manoharan[10]验证了制度、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县级电子政务采纳的影响,认为制度因素是影响电子政务采纳的最重要因素,再次肯定了先前文献认为制度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影响电子政务采纳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ReddickRoy[11]则从通过电子政务网站或电子政务服务作为沟通渠道完成的商业活动数量这一角度来考察影响电子政务采纳的因素。(三)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改革⒈电子政务与新技术的运用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技术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为公民享受公共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基于安全的JAVA手机应用程序和基于SOA的移动政务平台,MarkovićĐorđević[12]提出了一个安全的跨国界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包括诸如PKIXKMSSTSUDDITSA等额外的外部服务器,模型的主体部分是安全的JAVA手机应用程序和基于SOA平台的安全网络服务。Shareef[13]提出采用云计算这种新兴技术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的缺乏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这一难题。云计算技术主要依赖于互联网、虚拟技术、网格化计算、网络服务等途径,是通过互联网的通用媒介,根据需求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针对大规模的数字网络驱动的海量电子文件,Costa[14]提出采用INVENIO这一开源软件包来对电子政府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它的范围涵盖了摄入文件从分类、标引、策划传播到文档管理的所有环节,成为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电子文件管理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Shi-Jinn[15]根据遗传算法(GA)将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奇异值分解(SVD)结合起来,提出了针对电子政务文档图像的有效的盲版权保护方法,通过这种新的方法使水印图像可抵制来自外部的多种恶意攻击,同时可提高图像自身的效能和安全性。实验结果也表明,相对于现有的其他方法,这种盲版权保护方法能更有效地抵制外部多种类型的攻击。Latre[16]从与环境相杨兰蓉 赵玉攀·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和趋势——基于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分析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4年第8期(总第140期)113关的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出发,提出了运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s)来应对环境板块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的复杂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水平和公民的满意度。⒉电子政务的协同性和一体化建设政府间电子政务的协同能力是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显著标志,在政府之间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有助于显著提高效率,降低运作成本。MarkovicDordevic[17]认为可以通过安全的JAVA手机应用程序和基于SOA的移动政务平台来建立一个跨国界的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一种跨越地域限制的电子申请和电子批准的电子政务在线服务。Radu[18]旨在提出解决罗马尼亚跨境电子政务服务需求的方案,强调了在需要不同政府间协同处理大量信息的背景下语意互操性的重要性。Sołtysik-PiorunkiewiczBanasikowska[19]提出了电子政务系统互操作性和标准化的概念,认为互操作性即协同性的标准是技术、组织及语义,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电子政务互操作性的功能和效用。Fan[20]从分析管理的决定因素、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的重新设计等三个方面来研究电子政务的横向一体化建设,他发现影响电子政务横向一体化建设的管理决定因素有一般的管理经验、政府改革、项目经验、法律法规等,同时还指出管理机制的重新设计对于电子政务横向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KhanPark[21]通过社交网络分析技术和三重螺旋指标体系对国家、区域、机构三个层次之间的电子政务协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层次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协作机制,指出了影响电子政务网络协作的关键因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方向。HellbergGrönlund[22]认为政府间互操作性实施困难的原因并不是政府、社会、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是他们各自所包含的价值之间的冲突;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会趋势、互动和复杂性、信息管理、人为因素、政府的目标和角色这些因素和价值之间的冲突是影响政府间协同的主要原因。⒊电子政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运用和发展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方向,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提高政府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丰富了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同时,随着电子政务在公共管理中重要性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电子政务与其他理论、学科、领域的交叉发展。EstevezJanowski[23]将电子政务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方向结合起来,探索电子政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分别从电子政务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构建新的领域框架,电子政务的维度包括:政府、技术、互动、公民、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机构的可持续性。作者认为包含六个相关的领域:管理、可持续发展、信息沟通技术、政府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等,为这些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NazemMadankar[24]就电子政务在实现大学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展开了讨论,认为知识管理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是知识和信息的中心,是社会的思想库,而大学的经费预算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制约,探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实现大学知识管理的作用。Puron-Cid[25]认为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的现实中,忽略学科、领域间的交叉运用很可能会导致电子政务构建的失败。他在更深入地理解政府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的结构理论(IST),并在一个基于IT技术的预算改革方案中得到实证研究结果。他认为IST优于其他结构理论,因为这种理论结合了相关结构和不同影响主体的观点,并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话语意识。Latre[16]提出采用空间数据技术来推动电子政务在提供环境保护服务方面的发展,改变和完善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传统程序和模式。杨兰蓉 赵玉攀·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和趋势——基于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分析114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4年第8期(总第140期)(四)电子服务和电子参与公民参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程度,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特别是电子服务的效用是衡量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指标,尤其在移动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电子参与和电子服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MostafaEl-Masry[26]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人口因素、认知、消费心理因素对公民使用政府电子服务、参与电子政务的影响,从而改进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策略,提高电子政务的绩效。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电子服务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与公民参与呈正相关性,信任度是影响公民参与到电子政务和电子服务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政府应该认真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公信度。TavaresRodrigues[27]主要研究基层政府中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机制和工具,分别从政治参与和行政参与两个方面研究。他们认为政治参与的工具有公开听证会、投票、参与式预算、论坛等在线沟通工具等;行政参与的机制包括:一站式服务中心、网上帮助系统、网络投诉系统、电子进程监控系统、意见簿、服务质量调查等。他们采用一种包含利益相关者、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公民对参与工具的选择。Anonymous(匿名作者)[28]认为公民参与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有效的公民参与工具。在谈到政府在网络上的架构这一问题时,他认为关注的焦点不是公民,而应该是遏制政府官僚制在网络架构上的蔓延。为了实现电子政务的效率和效益,改善公民参与和信息管理、电子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五)电子政务和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主要是指个人、家庭、企业、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享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项活动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还对电子政务的构建及公民在享受政府的电子服务等方面产生影响。Choudrie[29]主要对老年群体使用电子政务的情况展开研究,其结论是:电子政务对公民的好处是相对的,取决于用户的年龄、感知和创新水平。他们在研究中指出,政府门户网站和其他电子服务中包含着许多与老年人相关的信息,而老年人缺少有关电脑和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很难有效地利用这些服务和信息。Taipale[30]通过调查数据发现性别和收入影响公民对政府服务的使用。研究表明,女性使用互联网和使用政府电子服务之间呈现正相关性,然而对于男性来说,利用政府电子服务的频率并不随着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而增加。就收入因素而言,低收入者对政府电子服务的使用会随着对互联网的使用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受教育程度、孩子数量、收入、住房面积的大小都会对公民使用政府电子服务产生影响。ChoiPark[31]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的情况下,研究性别差异对政府电子政务网站的需求,结果显示:①在使用政府电子政务网站上不存在持久的性别不平等;②家庭特征对电子政务网站的使用有重大影响。另外,作者还指出教育水平和职业也会对电子政务的使用产生影响。Abu-Doush[32]主要研究有视觉障碍的公民对政府电子政务网站和电子服务的使用。指出在研究的地域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政府网站和电子服务都没有针对视觉障碍的公民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为此,作者提出应提升服务意识,对系统开发者和使用者进行培训,并对视觉障碍者提供正式的服务指南。同时,还就视觉障碍者使用政府电子服务的问题,对现存的电子政务系统提出了需要改进的重点领域。(六)网络和社交媒体对政府及电子政务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改杨兰蓉 赵玉攀·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和趋势——基于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分析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4年第8期(总第140期)115变了公民期望的政府服务模式。随着网络舆论力量和社交媒体话语权的增强,世界各国也以社交媒体为基础对政府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因此,以社交媒体为主题的研究也渗透到电子政务研究的各个领域。在使用公共价值框架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YildizSaylam[33]从传播视角对影响电子政务的话语权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不同的话语类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对这些不同的话语类别进行研究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五种积极的话语类别和四种消极的话语类别,并对不同话语类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MargettsDunleavy[34]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公共管理的模式,公共管理模式从新公共管理转向一个数字管理时代。数字管理时代强调重返社会服务,主张政府通过网络及其他新的电子途径向社会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作者提出网络科学和组织研究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迅速汇集,开启了未来国家组织结构设计和国家干预的新模式。Yi[35]认为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使创建自下而上的网络社区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甚至是迫使政府利用双向参与的媒体模式。Liu[36]认为政务微博已经成为以服务为导向的政府服务积聚的新领域,作者从公民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尼尔森的易用性模型,初步提出了政务微博的适用性模型,为政务微博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三、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趋势(一)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评估和参与动机研究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电子政务对于改变政府服务模式、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各国在电子政务建设和研究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以技术、政治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评估模式转向以公民为中心的评估模式,服务质量、用户设计、用户价值和公众参与等因素逐渐纳入电子政务评估体系,不仅仅单方面地考查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效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还要从电子政务对公民需求的适用性和满足程度上进行综合评估。另外,对公民参与动机和采纳影响因素分析也是电子政务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公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电子政务不能单从政府的角度进行设计,要更多地从公民的角度进行构建,这样才能使公民更多地参与和使用电子政务,享受更高效的公共服务,这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初衷。对公民参与动机和采纳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政府网站设计、感知有用性、易用性、便捷性等因素是制约公民参与的因素。(二)电子政务的互操作性、一体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在世界各国及各级政府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子政务在增加政府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在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碎片化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国范围内,各级政府电子政务横向之间不相容,各自为政,在信息共享、应急处理等方面相互脱离,横向一体化建设滞后。在另一层面上,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都是按照各自的标准,没有共同的标准,在互操作性上存在障碍。在链条式的国际环境下,电子政务的国际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三)电子政务与其他理论、领域、学科的交叉研究电子政务作为公共管理的一个研究领域,现实中不仅仅涉及政府管理,还与诸如经济、文化等领域交叉,杨兰蓉 赵玉攀·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和趋势——基于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分析116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4年第8期(总第140期)与公民、企业、利益集团等相关者产生联系,与管理学、组织学、社会学等学科重叠。因此,将电子政务与其他相关的概念、理论、学科、领域相结合,不仅是解决不断涌现的新社会问题、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丰富电子政务理论,扩展电子政务建设方向,探索电子政务研究新领域,推动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网络和社交媒体话语权下的电子参与和电子政务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众多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如论坛、微博等。而这些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迎合了公民积极参与政府管理的要求,成为公民参与政治过程的最便捷途径,因此,网络风向和社交媒体的导向是影响政府管理甚至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对于政府来说,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开辟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双向沟通渠道,在广泛征集公民意见的基础上增强政府管理的民主程度,有利于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形成的强大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阻碍政府政策的贯彻实施,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虚拟性可能会扭曲事实,通过这些渠道的虚假消息将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造成影响。因此,如何保证政府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子政务及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应急处理,提高政府的信任度,应对新媒体时代政府面临的新问题是学术界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议题。四、结束语本文研究了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文献,对本年度电子政务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提出了电子政务未来的研究方向趋势,希望能够为国内的电子政务研究提供参考。最后要说明的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和政府治理中的许多环节都会发生变化。如移动通信技术为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利用政府电子服务提供便捷的途径,同时也改变了公民对政府的期望,由网络和社交媒体形成的话语权也可能较大程度上影响政策制定。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及时关注电子政务研究趋势的发展变化,从更深层面上理解信息化在政府管理中的烙印轨迹。参考文献:[1]徐晓林,杨兰蓉. 电子政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 22-23.[2]Barbosa A F, Pozzebon M, DINIZ E H. RethinkingE-Gover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om a CitizenPerspectiv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3, 91(3): 744-762.[3]Hsieh P H. Assessing Web Services of Emerging Economiesin an Eastern CountryTaiwan's E-Government[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3, 30(3): 267-276.[4]Tan C W. IT-Mediatied Customer Service Contentand Delivery in Electronic Governments: AN EmpiricalInvestigation of the Antecedents of Service Quality[J]. MISQuarterly, 2013, 37(1): 77-89.[5]Alfadli I, Munro M. Citizen Centered E-GovernmentServices Assessment Framework[C]. Italy: Proceedings ofthe 13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Government, 2013: 573-

[返回]
上一篇: 电子政务信息流的传播机制及其控制
下一篇:文本挖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