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EI期刊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EI期刊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预警能力研究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5-06-19     浏览数:3132     【 字体:

  要: 大数据时代下提升高校辅导员预警能力对于应对高校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目前高校辅导员存在预警意识不强、 信息掌握渠道单一以及预警工作与其他工作渗透结合不够的问题。 高校要帮助辅导员提高信息意识, 提升研判能力,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善用学校大数据以及把握好重要关键点。 同时, 高校应通过提供专业研判支持、 畅通大数据使用以及加强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来保障辅导员预警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辅导员

目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明显增多, 高校突发事件也在不断增加, 各高校普遍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 辅导员的预警能力至关重要。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实施者和指导者。 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关键性作用, 是预警机制的基础环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辅导员预警能力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亟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加强。

一、 大数据概念及其意义

“大数据” 概念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 现已成为科技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 所谓大数据, 泛指巨量的数据集, 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1]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以灵活感知为特征的物联网 / 传感网技术、 3G 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 以泛在为特征的云计算技术等产生了海量的信息数据。 人们普遍认为, 2013 年是大数据元年, 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爆发时, 谷歌公司出人意料地成为预测到这场大范围流感爆发的组织, 这让很多公共医疗组织与官员既震惊又尴尬。 当人们阅读到谷歌公司在流感爆发前几周在 Nature 发表的文章时, 发现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 可以预测未来并辅助决策。 谷歌公司保存了多年来用户所有的搜索记录, 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 其预测的准确度与官方数据相关性高达 97 这则案例给我们认识大数据的力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大数据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数学算法来分析海量的数据,最终预测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首先, 大数据能够反映校园舆情和民意。统计显示, 我国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 100% 其中 90.5% 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2]众多大学生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 记载了他们的思想、 行为和情感, 这其中蕴涵了巨大的内涵和信息。 其次,高校自身建设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也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可以利用的数据, 如校园 “一卡通”、学工系统、 心理档案系统、 办公系统等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有待挖掘、 处理与共享, 可以为校园管理和服务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最后, 通过整合以往传统方式收集的信息, 与现在的大数据加以综合研判, 可以更准确地得到学生的基本状况, 以帮助预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实现预警工作信息化、 科学化。

二、 预警能力概念

所谓 “预警” “预先警示”, 通过预先发出警报, 以利于预警主体做出相应的对策性决定。[3]一般来说, 高校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 发展和蔓延的过程, 其间总有一些信息和情绪通过各种迹象和渠道显现出来。[4]辅导员预警能力是指通过特定的工作方法获取信息,确定预警信号, 进行分析判断预测, 以便能超前性采取相应对策的综合能力。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最高境界是预防问题的发生。[5]若辅导员预警能力突出, 作用发挥明显, 则可减少隐患, 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预警能力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发生前, 而非发生中或发生后; 它是一种防范控制能力, 即提前预判,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其特点是把工作重心前移, 以绝后患, 而非事中解决或事后补救。

三、 高校辅导员预警能力之不足

1. 工作繁重导致预警意识不够大数据时代下, 辅导员工作时间和空间更是大为拓展, 其难度和内容要求远超出以往。而且目前高校辅导员大都存在超标配置学生数量现象, 根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200 名学生以内标准配置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338 超过标准配置的占 66 ,其中较大规模超过标准配置的约占 31 严重超过标准配置的达 10 以上。[6]辅导员超配学生数量, 必然大大增加其工作量, 使他们成天超负荷运转, 容易陷入到事务中, 疲于应付各项具体任务。 同时, 相关部门对辅导员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 使辅导员的预警意识未充分得到提升。 一些老辅导员由于学习能力不够, 知识结构老化, 对新的形势变化无法及时跟上, 对预警信号麻木懈怠, 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一些新辅导员工作时间太短, 业务不熟练, 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因而对预警信号缺乏辨识和判断能力。

2. 信息掌握渠道单一辅导员能稳定有效地掌握学生思想、 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信息, 是提高预警能力的关键。目前高校辅导员信息渠道主要来自学生干部和网络平台交流, 其工作力度全赖于其自身的信息意识。 高校虽也建立了学生信息员队伍, 但由于重视程度不一, 或缺少正规有效的培训,使得工作效果难以达到要求, 常常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 此外, 对于家校、 师生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汇报方面, 部分高校还缺少制度上的安排, 这也导致辅导员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单一,造成某些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还浑然不知,处于事后诸葛亮的被动应付状态。 同时, 大数据的获得需要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到高校中仍有少量辅导员 (主要是年龄较大的辅导员) 对新媒体使用较少, 未能娴熟运用网络平台, 甚至也不使用智能手机, 很少上网与学生互动交流, 成为学生眼中的 OUT MAN 其预警工作仍局限于传统方式, 这就大大限制了信息来源,其 “情报站” “缓冲站” 作用难以发挥。

3. 预警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不够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学业预警、行为预警、 心理健康预警、 贫困预警和就业预警五个方面。[7]但在实际工作中, 辅导员往往对显性信息表现较为明显的学业、 行为和贫困等方面预警工作较为重视, 而对心理健康和就业等方面的工作则预警工作开展不够; 加之对一些隐性信息缺乏分析、 挖掘, 往往会错过时机,造成工作贻误。 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由于缺少预警意识, 预警工作能力欠缺, 总是习惯于“问题出现一个解决一个, 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 的被动滞后的工作方式, 使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大大降低。

四、 提高辅导员预警能力切入点

1. 提高信息意识获取信息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基本保障,是预警工作的基础; 无法获得大量信息, 也就:无法分析出预警信号。 辅导员应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意识对于预警能力的重要性, 要注意在平时的工作、 学习、 生活和交往中发现、搜集、 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 除了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 教室、 食堂等场所外, 还应不断“尝鲜”, 学习各种信息知识, 学会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 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习各种网络语言, 熟悉大学生的思想与沟通方式。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学生信息员队伍, 提高学生信息员的信息工作能力, 把信息意识教育拓展到学生当中, 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工作效果。

2. 提升研判能力一个完整的辅导员预警工作流程应包括信息收集、 聚焦预测、 科学评价、 即时干预和及时反馈等五个方面。 辅导员应对自己平时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要弄清事情起因原委,对事件的性质、 影响程度等状况作初步评估,确定出较为明确的预警信号, 并对事态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定的预测。 对于影响小、 易解决、性质不严重但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应立即解决,不留后患。 需要向上级汇报, 或需要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 应马上报告, 积极求援, 争取尽快解决, 以防止事态扩展。 要学习一些经典案例, 从中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给自己工作提供极佳范例。 辅导员应具有较强的敏锐性, 透过现象迅速看到事情的本质, 预测事件可能发生的后果。 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往往有一种特殊 “嗅觉”, 即对信息极为敏感, 能迅速捕获信号, 同时抓住关键, 作出预判评估, 对问题的处置合理度很高, 领导也对其比较放心。这要求辅导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理论,熟悉工作流程, 努力成为这方面的 “专家”。 更为重要的是, 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实际经验, 向优秀辅导员学习, 并善于总结经验, 提升自己对局面的分析判断能力, 从实战中提升自己的预警能力。

3.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辅导员要学会经常在网络上查看动态, 捕捉信息, 要进行观测、 监督和管理, 每天都要养成在新媒体上登录的习惯。 比如一早上一上班就应该习惯性地到学生常去的社交网络看看,了解有什么热点和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上班级主页或 QQ 群与学生互动, 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心理状况和其他诉求。 应主动加入到学生社交网络中, 了解各种 “游戏规则”, 与他们打成一片, 成为他们的网络 “好友”, 保持自己的 “话语权”。 辅导员甚至应努力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 借助自身特殊影响力疏通民意、化解矛盾, 妥善处置和解决问题。 在网络上与学生的沟通保持畅通便利, 某些特殊预警信号往往能就在师生间的聊天互动中不经意间得之,有些信号往往极具价值。 所有人的思想状况都可以通过分析其网上活动留下的痕迹和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种种数据而被总体把握和揭示。[8]通过学生发布的个人信息、 日志和心情状态等情况, 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动态, 一旦发现问题, 应及时进行沟通和干预。

4. 善用学校大数据目前高校拥有的内部大数据应得到充分利用, 应该给予辅导员工作相匹配的权限。 例如,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获得学生的食堂就餐数据, 对经济困难学生饮食消费情况可得到深入了解; 通过宿舍门禁数据可了解到学生住宿和晚归情况; 通过实验室、 图书馆等门禁数据可以大致判断学生在校的主要时间段及活动区域。 这些数据对于掌握学生行为十分重要, 可便于我们采取措施及时干预。 中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贫困生预警系统。这为辅导员加强多方面预警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化的指导。 一些高校建立的学工系统, 包括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以及是否单亲、 是否贫困生和奖惩贷等信息, 并且还实现了与教务成绩系统的互联, 极大地方便了辅导员工作。 一旦发现有特殊情况的学生, 可以及时查询、 分析该生的全方位数据。 当然, 辅导员对这些数据查阅和使用应在合法范围内, 应充分尊重学生隐私, 保障学生个人权利。

5. 把握重要关键点根据大学学业特点和以往的经验, 以下几个关键点高校容易爆发突发事件, 辅导员应特别关注, 针对不同情况, 予以特殊对待。重大事件敏感时期: “九·一八”、 “七·五”、“两会” 召开期间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应特别加大预警工作力度。开学初: 贫困生面对新学期学费和生活费压力较大; 成绩差的学生面临留级、 退学的处理导致精神压力较大; 有厌学情绪的同学会产生逃避现实的想法等。毕业季: 毕业生即将走上社会, 面临人生许多重大选择和变化, 各种压力陡然增多, 矛盾容易爆发。期末考试和考研结束: 学习压力普遍增大,心理焦虑者增多; 考试成绩不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导致意外发生。感情受挫、 就业不顺、 家庭变故及违纪处分后: 这些情况在高校中比较普遍, 也是辅导员较难处理的但又应特别关注的对象。

五、 高校对辅导员预警工作的保障环节

1. 提供专业研判, 引领辅导员预警工作大部分突发事件都涉及专业的应对知识和背景。 学校各职能部门应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充分分析大数据, 总结工作规律, 提交研究报告, 对辅导员预警工作提出建议, 这对于辅导员是极具意义的。 比如心理中心专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布所在学校学生年度心理问题白皮书, 分析学生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 提出一段时间内辅导员预警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人群和方向; 教务部门可就学校和院系层面学生的学习问题定期出具学业状况分析报告, 对学风、考风等方面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 以便采取对策, 配合教务等部门共同抓好学业预警工作; 就业部门通过对近年人才招聘单位信息的收集、 整理和分析, 可以明确不同行业、 不同岗位需求的变化, 为大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2. 加强数字化建设, 畅通大数据使用高校应制定大数据战略, 将信息化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进行整合,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深度挖掘。 现在高校不同部门间建立了不少系统, 他们大都委托第三方进行开发,可是由于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 各子系统间信息交互性差, 融合度低, 系统查询效率很低, [9]“信息孤岛” 现象普遍存在。 辅导员想了解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系统里, 有时需分别登录, 有时需提交申请, 并经相关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开放,协同效率较低。 这大大制约了辅导员对校内大数据的分享, 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因此, 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 加快系统间整合, 从使用者需求特点出发, 进行前瞻性的设计。 比如针对学业预警, 可以设计一个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 使辅导员和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选课、 成绩、 学业完成情况, 这个平台还可包含早操和课外锻炼等信息, 以增强对学生学业完成过程的预警管理。 同时, 高校应给予辅导员相对较大权限, 方便其使用系统数据。

3. 加强培训教育, 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预警工作队伍高校应站在全局的高度, 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 着力提升辅导员预警能力。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大数据的特点、 预警能力培养等方面认识较少, 因此应经常地开展预警能力问题的培训与研讨。 辅导员要经常研究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应对策略, 逐步细化自己的应急工作机制, 提高预警能力。 目前高校培训侧重宏观多、 理论多, 但涉及具体事务少,切入个案更少。 因此高校还需要加强应急演练,增强辅导员的实战能力, 增加预警工作经验。辅导员也应主动开设自己的博客、 微博、 微信、QQ 群和 QQ 空间, 积极开拓自己的网络工作平台, 为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时把预警工作深深融入其他思政工作中去。 高校必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 业务熟练、 预警能力强、 富有创造力、 能引领学生发展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4. 提供经费支持, 鼓励全天候在线一旦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对于辅导员预警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就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经常保持在线。 辅导员只有将 QQ 微信、 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时时打开, 信息随时畅通, 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即时监测。 数据只有及时化和动态化, 预警信号才容易捕获。 高校应给予辅导员通讯费用和宽带费用的最大支持, 如帮其选择不限流量的包月套餐, 由学校予以报销, 以鼓励他们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后仍可自由畅通地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随时与学生保持在线, 不必因担心费用而减少在线时间和次数。

参考文献:[1] 邬贺铨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J].求是, 2013 4 ): 47-49[2] 侯静 . 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认识 [J] 红旗文稿, 2014 3 ): 31-32[3] 潘雯 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工作方法研究—— Y 大学为例 [J] 科教导刊, 2011 ,(上): 204-205[4] 徐明磊, 李会勋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辅导员在其中的定位 [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 2 ): 62-65[5] 牛晓峰, 刘红晓 辅导员视角下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J] 河南教育 (高教), 2013 ,( 2 ): 60-61[6] 李磊, 刘利芳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再思考 [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 ,( 5 ): 106-109[7] 陈二祥 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J]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2014 2 ): 111-114[8] 胡数祥, 谢玉进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 6 ):60-62, 102[9] 单耀军 大数据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重构 [J] 职教论坛, 2013 30 ):15-18

[返回]
上一篇:高压气井环空压力预测与控制措施
下一篇: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