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微信:paperwinner
工作时间:9:00-24:00
经济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资源型经济何以成功转型———转型成功国家的转型战略和启示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3-06-21     浏览数:3931     【 字体:

摘 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化时期,资源型经济转型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对部分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成功战略总结回顾的基础上,认为在政府政策保护扶助和企业家创业推动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快速发展,是历史上资源型国家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基本战略。对于这些经验和战略,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为代表的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应该积极予以借鉴。
关键词:资源诅咒; 资源型经济转型; 转型战略
How Could Resource - based Economy Transform Successfully?———The Main Experiences and Enlightenment From Successful Transformative Nations Abstract: Currently,China has entered the deepening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change of devel-opment mode. In this period,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ource - 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s undisputed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re transformation theme. In this paper,I explor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 rich nations in the history,such as the UK,the USA,Australia and Scandinavian na-tions. And then,I think the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manufacturing sectors under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in these nations. This experiences should be studiedcarefully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 based regions in China,especially in the building of ShanxiNat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erimental District of Resource - based Economy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the resource curs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 based economy
  一、引言
  曾几何时,资源型经济转型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世界性难题”( 钱勇,2012) ,“资源诅咒”( Auty,1993) 也不是资源型国家和地区必然陷入的发展陷阱。事实上,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曾经是典型的资源型国家,但是,它们非但没有遭遇所谓的“资源诅咒”,反而依赖丰裕的自然资源基础,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Abramovitz,1956) 。由此可见,对于资源型国家和地区而言,只要能够采取得当的转型战略,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资源诅咒”根本不足为虑。
  我国虽然整体称不上是资源型国家,但仍然是一个资源型地区分布相对广泛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对我国而言仍然是一个相当严峻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当下我国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情况更是如此。但是客观地讲,自 2001 年阜新被确定为第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到 2010 年国务院确立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近十几年中我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恶化的趋势。本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在于很多资源型地区对于转型紧迫性的认识严重不足,而且当前普遍奉行的转型思维和转型战略存在重大缺陷。
  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回顾英、美等国跨越“资源诅咒”陷阱,实现成功转型的历史,在战略层面上探讨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以期对我国当前的资源型经济转型进程提供有益借鉴。
  “资源诅咒”还是发展方式诅咒
  自从“荷兰病”( Corden,Neary,1982) 、“资源诅咒”等术语被创造出来以后,自然资源在人们意识中的地位,从经济增长的基础逆转而成为经济增长的“诅咒”,而且大量的经济计量研究也似乎证明了“资源诅咒”的普遍存在性 ( Auty,2001; Sachs ,Warner,1995,2001; Gylfason,2001; Mehlum,Moene,Torvik,2006; 徐康宁,王剑,2006; 邵帅,齐中英,2008,2009) 。
  如果深入分析资源丰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现实,不难发现,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才是造成资源丰裕地区经济低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资源诅咒”实质上是一种发展方式“诅咒”。所谓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国际或国内贸易,资源采掘、资源采掘机械制造、资源粗加工等资源型产业部门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导和支柱产业部门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虽然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是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内需不足、产业2013 年第 4 期结构畸形、主导产业创新能力低下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都注定了这种方式的不可持续性,过度依赖甚至迷恋于这种发展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是,资源型地区只要能够下定决心,采取适当的战略,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全能够成功跨越“资源诅咒”陷阱,实现从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高质量增长方式的跃迁。历史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北欧国家的成功转型都证明了这一点。接下来,本文将对上述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战略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其赖以成功的转型战略进行总结。
  英、美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战略
  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英国和美国这两个近两百年先后主宰世界的经济霸主,都曾经是典型的资源型国家。与当前深受“资源诅咒”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上的英国和美国成功地驾驭了自然资源,并且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究其原因是采取了恰当的转型战略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一) 英国跨越“资源诅咒”陷阱的基本战略从大历史观的视角来看,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迅速崛起,可以视为工业经济时代第一个成功跨越“资源诅咒”陷阱的成功案例。众所周知,英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端于工业革命,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导火索,英国成功地解决了工业化的动力问题,并由此踏上了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彼时英国工业化的基础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内资源,特别是作为蒸汽机驱动能源的煤炭资源。甚至可以说,正是丰富的煤炭资源,经过蒸汽机这个转换装置,开启并持续驱动了英国的大国崛起进程。可见,英国依靠自然资源实现崛起的历史与当下深受所谓“资源诅咒”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能够适时采取恰当的转型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无疑是英国跨越“资源诅咒”陷阱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英国跨越“资源诅咒”陷阱实现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即有效的产业保护扶持政策和活跃的企业家创业。
  在产业保护与扶持政策方面,英国政府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英国之所以能够在资源型重工业发展的同时,启动大量制造业部门,并由此跨越“资源诅咒”陷阱,政府的扶持与保护政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这方面,《谷物法》、《航海条例》等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最具代表性。英国通过《谷物法》成功保护了本国农业部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机械等制造业部门的启动和快速发展; 通过《航海法案》保护了本国纺织工业,使其避免了印度棉纺织业的冲击,使英国成功地将纺织业培育成了工业革命时期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罗斯托,1997) 。随着制造业部门的启动和快速发展,英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实现了多元化和高级化。也正是在这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英国成功地跨越了“资源诅咒”陷阱。由此可见,在资源型重工业发展的同时,通过产业保护和扶持政策帮助本国制造业的兴起,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多元化无疑是英国留给当今资源型国家和地区实现转型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在企业家创业方面,英国工业革命和跨越“资源诅咒”陷阱时期的表现无疑也是十分优秀的。甚至可以说,英国跨越“资源诅咒”陷阱,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其实也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企业家阶层崛起的历史。“英国 18 世纪中叶就是一个企业家个性得到张扬的时代; 而那个时期经济加速增长的原因,也可部分归结到总人口中拥有企业家素质的人群比例的上升以及他们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彼得·L·佩恩,2004) 其实不止“18 世纪中叶”这个工业革命的发端时期,在以后的岁月中,企业家创业都是英国产业部门不断崛起的基本驱动力量。在企业家和“他们的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即活跃的企业家创业推动下,英国的纺织工业、制铁和机械行业、陶器制造业等当时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从而保证了英国能够在资源型重工业部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多元化,最终在产业部门协同互动的基础上规避了“资源诅咒”的陷阱。表 1 列举了英国跨越规避“资源诅咒”过程中的企业家创业和新兴产业部门崛起的基本情况。表 1 英国规避“资源诅咒”时代的企业家创业和新兴产业行业 代表性企业家棉纺织行业阿克赖特、奥尔德罗、斯特拉特、皮尔、欧文、姆康奈尔、肯尼迪、戈特、马歇尔制铁行业和机械行业克劳谢、劳埃德、雷诺兹、罗巴克、沃克、威尔金森、博尔顿、瓦特、布拉莫、莫兹利陶器制造业 明顿、斯波德、韦奇伍德化学工业 邓多纳尔德、加伯特、基尔、麦金托什、坦南特酿造行业 惠特布雷德、思拉尔、杜鲁门
  在众多的创业企业家中,马修·博尔顿和理查德·阿克赖特无疑是英国规避“资源诅咒”陷阱,实现新兴制造业部门崛起的杰出代表。马修·博尔顿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里程碑式人物。18 世纪末期,博尔顿以免除 1200 万英镑债务的代价从约翰·罗巴克的手中接过了与詹姆斯·瓦周建波: 资源型经济何以成功转型特合作的合同,继续推动蒸汽机的产业化应用。1781 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在博尔顿的索霍工厂实现产业化应用,“飞快旋转的蒸汽机轮子最早在索霍工厂推动了鼓风机、滚轧机和汽锤,接着它又在伯明翰、曼彻斯特、伦敦和欧洲各国推动了面粉厂的磨面机,纺织厂的纺纱机,陶器厂的燧石磨……最后推动了整个世界,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蒸汽机的隆隆巨响中诞生了。”( 张维迎,盛斌,2004) 理查德·阿克赖特是英国近代工业的创始人。阿克赖特白手起家,终身奋斗,凭借卓越的企业家创业才能,在不断开创人生新境界的基础上,也对英国棉纺织业技术革新和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他一生创办了众多企业,晚年时期,他成为“当时英国最富有的纱厂主,他的工厂是为数最多的、最大和组织最好的,他继续不断地发展他的企业,他不仅建立新的工厂,而且对旧纱厂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 张维迎,盛斌,2004) 。
  ( 二) 美国跨越“资源诅咒”陷阱的基本战略众所周知,美国的煤、石油、铁矿石、森林等自然资源异常丰富,但却成功跨越了“资源诅咒”陷阱,成为紧随英国之后的有一个依托自然资源实现工业化和国家崛起的典型案例。阿莫拉布维茨( 1956)的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北战争以后有利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条件之一。Weight( 1990) 和 Nelson( 1991) 也都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美国大规模工业生产方式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就基本策略而言,美国与英国如出一辙,恰当的产业保护和扶助政策,再加上活跃的企业家创业也是美国规避“资源诅咒”的基本战略选择。在产业扶助和保护政策方面,美国也是一个成功典范。通过政府的保护和扶助政策,美国本土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得以崛起,并最终使其避免了“资源诅咒”的厄运。1807 年,美国颁布《禁运法案》,开启了对本国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等新兴产业进行保护和扶助的历史进程,并将其维持了将近百年之久。也正是在 19 世纪的这一百年中,美国首先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拓展期,发展了本国的纺织、冶铁、铁路等产业部门,并首先在美国东北部地区实现了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化。后来,美国又成功地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机会窗口,快速推动了钢铁产业、机械制造业、电力产业等部门的发展,经过这两次发展高潮,美国彻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级化,并成功地将所谓的“资源诅咒”消灭。最终,美国于 1894 年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强国。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工业部门的迅速崛起和多元化,在部门协同效应的作用下,美国的农业和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部门也实现了快速的现代化。美国前总统威廉·麦金利( 任期为 1891 ~1901 年) 将美国能够实现这一切的原因归结为“关税保护制度”,他曾经说: “我们成了世界第一大农业国; 我们成了世界第一大矿产国; 我们也成了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关税保护制度。”( 托马斯·K·麦格劳,2000) 其实,美国 19 世纪成功规避“资源诅咒”,实现工业化的扶助和保护政策不限于关税保护,只不过它更具代表性罢了。简而言之,美国政府的扶助与保护政策为本土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等当时的新兴产业部门的启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正是在此基础上,美国不但跨越了“资源诅咒”陷阱,而且实现了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企业家创业层面来看,19 世纪也是美国企业家阶层产生并快速成长的时代,正是这些企业家的创业行为为美国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级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来源,并保证了美国免于坠入“资源诅咒”陷阱。对于美国 19 世纪企业家的关注和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本文不再赘述,仅列举一些代表性的著名企业家,如“钢铁大王”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王”摩根、“报业巨子”普利策、“可口可乐之父”阿萨·坎德勒、“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等。总而言之,美国 19 世纪企业家阶层的涌现和创业活动的异常繁荣,是实现美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原因之一。这一点同样也是当今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应该借鉴的重要历史经验。
  二战后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战略
    历史地看,澳大利亚、北欧一些国家也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成功典范。总体来看,虽然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都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情,但这些国家规避“资源诅咒”,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与历史上的英、美也是十分相似的。在政府产业扶助保护政策和企业家创业推动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本国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启动和快速发展,也是这些国家得以成功转型的基本战略。众所周知,澳大利亚不仅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产品、羊毛、铁矿石等初级产品出口对于其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农业和资源型产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该国的支柱性产业部门。同样,澳大利亚在这2013 年第 4 期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采取了积极的转型战略,并成功地跻身到了发达国家行列。具体来说,澳大利亚采取了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手段为本国制造业启动和发展创造环境,直到 20 世纪末,其制造业已在出口总额中占据 20%以上的份额时,其关税水平才实现了整体性降低。虽然澳大利亚的制造业水平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制造业的发展仍然发挥了保证澳大利亚免于坠入“资源诅咒”陷阱的良好作用( 麦克莱,泰勒,2009) 。与澳大利亚明显的保护和扶助政策不同,北欧国家芬兰和挪威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则要更多地归功于企业家创业和新型高技术产业的启动。以芬兰为例,1970 年,芬兰木材、纸浆和纸制品等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占到其出口总额的 70% 左右,芬兰仍然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此后,在诺基亚等高技术企业的推动下,芬兰的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并迅速成为世界最为著名的高技术创新国家之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诺基亚还是一个横跨多个领域,主营业务并不明确的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也并不突出。但在 1960 年,时任总裁 Bjorn West-erlund 开始专注于电子信息领域,并迅速整合资源,开启了诺基亚的电子信息业务领域。后来,诺基亚发展惊人,而且它的发展也带动了芬兰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和爆发式增长。事后来看,正是 BjornWesterlund 的战略决策,不仅实现了诺基亚自身的战略转型,也为日后芬兰成功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20 世纪澳大利亚和北欧部分国家的成功转型,再次印证了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战略的有效性。概而言之,无论是历史上的英、美,还是近 30 年崛起的澳大利亚以及北欧等国,其规避“资源诅咒”陷阱,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战略都是相似的,即通过政府保护和产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活跃的企业家创业启动本国的新兴产业部门,实现本国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级化,并最终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阶段。图 1 基于历史经验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战略
  结论与启示
  经过上述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北欧国家成功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历史的简单回顾,本文认为,“资源诅咒”并非资源型国家和地区的必然命运,只要能够适时启动转型程序,同时采取恰当的转型战略,资源型国家和地区完全可以在丰裕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从上述这些成功转型国家的经验来看,通过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扶助,以及活跃的企业家创业的推动,能够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同时,启动本国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等新兴产业,这是历史上资源型国家规避“资源诅咒”,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而资源型转型无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为此国务院适时启动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期探索成功的转型战略和转型模式。本文认为,历史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北欧国家资源型经济的成功转型,对于我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特别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一,就政府方面而言,不仅要出台产业扶持和保护政策,同时要围绕企业家创业出台政策。唯有如此,资源型地区才能在制造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启动和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第二,就企业家创业而言,资源丰裕地区的企业家,特别是资源型产业的企业家要时刻树立忧患意识,在政府实施保护和扶持政策的条件下,积极开拓新的投资领域,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为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政策保护与企业家创业相结合的基本转型战略也应该是我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战略,而我国当前单纯强调政府主导的转型战略应该作出必要调整。唯有如此,我国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才能切实取得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1]钱 勇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2.[2]徐康宁,王 剑 .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 经济研究,2006,( 1) : 78 -89.[3]邵 帅,齐中英 . 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8,( 4) : 147 -160.[4]邵 帅,齐中英 . 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能源输出型城市 R&D 行为研究[J]. 财经研究,2009,( 1) : 61 -73.[5]罗斯托 .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6]彼得·L·佩恩 . 大不列颠的工业企业家与企业管理[A]. 剑桥欧洲经济史( 第七卷) ———工业经济: 资本、劳动力与企业[C].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16 -301.[7]张维迎,盛 斌 . 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8]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9]伊恩·麦克莱,艾伦·泰勒 . 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A].丹尼·罗德里克 . 探索经济繁荣[C].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9. 25 -56.

[返回]
上一篇:论“中等收入陷阱”
下一篇:环境创新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