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经济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论文
不同所有制结构中资本积累与就业的影响分析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3-06-08     浏览数:3706     【 字体:

摘 要: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源泉。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制下,我国国有资本总量增加趋势明显,私营经济资本总量直追国有资本投资总量。体制改革使我国整体就业人数下降,私营企业吸纳就业量逐年增加,此外,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本就业弹性数据也逐年变化。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资本积累和就业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如何进行就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积累; 所有制结构; 就业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mployment in Different Ownership Structure
 Abstract: The accumulation is expanded reprod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and source. Ownership structure is the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Uphold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body,the many kinds of system of ownership common development system,our country state - owned capital a-mount increase trend obvious,private economic capital straight after the total amount of state - 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mount. The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 owned enterprise makes thenumber of jobs in reducing,and private enterprise’s employment was bigger. Our country state - owned,collectiveand private enterprise capital employment elasticity also gradually to change,to our country employment structureadjustment in a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lastic impact.
Key words: capital acumula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employment
  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源泉,资本积累对于就业具有排挤作用。西方经济学从关系论和要素论的角度分析资本积累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劳动和资本积累数量的增加是粗放型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产出的基本要素,合理的就业结构意味着两者的最优组合,既实现了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了经济增长。然而,影响就业结构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制度因素,如果泛泛讨论资本积累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容易以偏概全,因为资本积累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保证,关于资本积累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不同资本积累方式下资本积累量对于就业的具体影响。所有制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基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我国所有制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不同所有制结构中资本积累与就业量的关系。
  不同所有制结构中的资本积累量和就业量演变
  统计数据显示,从 1980 年到 200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一直呈递增趋势,而且增幅较大。200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量为 224598. 8 亿元,是 1980 年的 246. 6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长幅度在逐步扩大,1981 年比 1980 年仅增长 50. 1 亿元,2009 年比 2008 年增长 51770. 4 亿元,增幅扩大明显。当然 2009 年比 2008 年增幅迅速拉大,也不排除是因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启动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投资增量增速来看,投资增速也呈现阶段性的增长,且增速加快。第一阶段大致为 1980 年到 1991 年,第二阶段为 1992 年到 2003 年,第三阶段为 2003 年之后。这也正是我国改革对应的几个阶段。我国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在 1993 年之前一直超过 60%,从 1993 年开始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开始下降,到 2005 年国有经济比重只占全民经济 30%左右,其中没有包含国有控股和参股的企业。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变化不大,除去 2005 年统计口径变化而引起的急剧下降之外,所占比例在 10% ~ 20%。变化最大的是私营经济所占比重,总体上缓中有升,到 2008 年私营经济所占比重基本和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持平。截至 2009 年,我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三者固定资产投资之和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60% 以上,但也在逐步减少,主要是由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尤其是股份经济和联营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所有制的改革方向。1980 年国有 经 济 占 全 民 经 济 的 80%,个 体 经 济 只 占13. 06% ,2009 年国有经济占全民经济的 31% ,个体经济占 25% 左右,可见混合经济所占比重大幅上升。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从 1981 年到 2005 年变化不明显,但从 2005 年开始急剧下降。总体来说,我国国有资本总量增加趋势明显,私营经济资本总量直追国有资本投资总量。
  关于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变化趋势,最为明显的变化趋势是国有企业就业人数下降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上升,国有企业由于劳动力过剩通过国企改革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私营企业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单位,这和私营企业的资本增加是一致的。集体企业吸收就业人数逐步减少,更多的劳动力被股份制企业吸收。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就业人员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在减少,而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在增加,而且增幅巨大。我国从 1980 ~1995 年国企就业人数一直呈递增状态,到 1995 年达到顶峰,1995 年国企就业人数达到11261 万人。为了改变我国国企的“大锅饭”状态,国企改革开始之后,国企就业人数从 1995 年开始到2009 年一直减少,国企改革带来了大量需要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但是,从 2005 年开始我国国企就业职工人数开始稳定,2005 年国企就业人数是 6488 万人,到 2009 年是 6420 万人,下降已经不明显了,国企吸纳的就业人数稳定在 6400 万人左右。集体企业就业人数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从 2004 年开始急剧减少,占总体就业人数比重最低。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一直增加,到 2006 年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2006 年之后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幅度仍然较大,到 2009 年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甚至超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之和。
  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资本积累的就业弹性分析
  在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中,资本变化量与就业变化量之比被称为就业弹性系数。通过对就业量的弹性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所有制结构中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和影响程度,即每一单位资本的变化引起就业量的变化。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本就业弹性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资本增加会引起就业量的减少,在我国国企改革之后,国有企业的表 1 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单位资本就业弹性年份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1990 0. 37 - 0. 19 - 1. 181995 0. 03 - 0. 22 1. 052000 - 1. 57 - 1. 17 - 0. 152005 - 0. 18 - 0. 48 0. 322006 - 0. 08 0. 08 0. 152007 - 0. 01 - 0. 12 0. 372008 0. 01 - 0. 22 0. 372009 - 0. 01 - 0. 19 0. 40平均值 -0. 20 -0. 48 0. 77资本就业弹性均小于零,说明从 1995 年之后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的增长反而带来就业人员的减少,就算考虑我国 1995 年之前的就业弹性,我国国有企业的就业弹性平均值仍然是负数,平均值为 -0. 2,说明我国国有单位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投入量会减少20% 的就业量,这是我国所有制改革具有的特征。我国从 1995 年开始的所有制改革使得大量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显性化,而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也集中在 1995 年到 2005 年这 10 年之间,所以资本对于劳动量的排斥效应表现十分明显。集体企业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也表现为资本的增加而就业量的减少,并且平均弹性小于国有企业的就业弹性,仅为 -0. 48。私营企业的就业弹性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就业弹性截然相反,私营企业的就业弹性平均为 0. 77,我国私营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的投入量会增加 77%的就业人口。从某种程度上说,私营经济缓解了我国的就业问题。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本就业弹性趋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资本就业弹性变化趋同,从 1995 年开始资本就业弹性为负值,而私营企业的资本就业弹性几乎均为正值,从 2005 年开始私营企业的资本就业弹性稳定上升。图 1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单位资本就业弹性
  国有资本吸纳就业量变化的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在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一直在释放劳动力,而且国有企业资本的增加反而引起劳动力的减少。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就业过剩率约为 20% ~50%,根据我国国402013 年第 4 期企就业总量推算我国国有企业隐性失业 2000 万人。1979 ~ 1996 年的 18 年间,我国国企过剩就业人数增加 1326. 75 万人,增长 1. 74 倍,其中 1979 年的过剩就业率最低,为 23. 77%,1995 年的过剩就业率最高,为 49. 11%。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过剩就业现象,这一点人们—般不存在异议。
  国有企业的过剩就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劳动力: 一类是边际产出为零的劳动力投入,通常称为无效劳动力; 另一类是边际产出小于劳动成本的劳动力投入,通常被称为低效率劳动力。根据市场配置最优理论,劳动力作为自由资本市场的流动要素,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配置最优点是在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与工资率正好相等的那一点,也是市场经济效率型的就业点。企业会根据市场中劳动力价格自动调节劳动力的雇佣成本和劳动力的雇佣量,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会自觉吸收高效劳动力,劳动力雇佣量总能趋于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等于工资率的那一点。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也转变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以效率型就业点为准。
  国有企业的破产是国有企业劳动力减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78 ~1988 年国有企业亏损额很少,平均亏损额为 4. 99 亿元,亏损率也很低。但从1998 年以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开始逐渐恶化,1989 ~ 1996 年,平均亏损额为 433. 4 亿元,是前十年平均亏损额的 9. 65 倍。从亏损面看,1989 ~1996年为 27. 9%,较 1979 ~1988 年平均值 15. 40% 高出12. 56 个百分点。1997、1998 年情况继续恶化,亏损额分别达 831. 0 亿元和 l150. 7 亿元( 包含国有控股工业企业) 。随后三年,情况虽有好转,但2001 年国有企业亏损仍维持在 988. 8 亿元的水平,亏损企业也还有 1. 34 万家。国有企业破产事件在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据统计自 1996 ~ 2001 年间已有近 2000 家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原因复杂,既有历史遗留的社会制度因素,也有资本、技术等宏微观经济因素。如国有企业包袱重、冗员多,企业办社会现象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无力进行技术更新等; 也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治理整顿,90年代中期的宏观经济收缩; 还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知识老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等,但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体制性的因素。
  私有资本吸纳就业量的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开始放松对私营经济的管制,198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对城乡个体经济超过国家规定雇工人数放松限制,私营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90 年代以来,私营经济资本量在增加的同时对于就业量的吸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我国放开了对私营经济的限制,私营经济的较快发展决定的; 另一方面是由我国私营经济自身具有吸收劳动力的特点决定的。我国私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一般说来,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因此其生产效率较高,再有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方式,灵敏的市场反应能力,明晰的产权结构所节约的监督成本以及较强的内部激励机制都使私营企业具有较高的微观经济效率。90年代开始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也为部分私营企业通过兼并,购买、租赁等方式迅速实现规模扩张提供了契机。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正进一步消除,私营经济将面临更宽松的外部环境,也会吸纳更多的就业。
  结论及启示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改革是把双刃剑,我国的就业状况和体制改革密不可分。一方面,1978 年体制改革伊始,我国开始出现失业问题,尤为严重的是国有企业大量职工的失业问题。我国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一直处于 4% 以上,国际标准认为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 4% 左右,而我国真实的失业率远远高于 4%,因为城镇失业人口的登记仅仅指登记在册的下岗职工,并不包括城镇已有的自由劳动者和季节性失业人员,我国还有大量的劳动力在农村,这些都没有包括在 4% 之内。另一方面,前面的数据分析显示私营经济是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然而,私营经济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就业问题并不能一味地依靠私有化来解决。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私有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一味地私有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否定,也是有悖于我国社会主义本意的。不能否认的是私营经济有利于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但它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必然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作为商品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从生产过程中溢出,产生失业问题,私营经济中的失业问题和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从根本上是一样的,所以一味地私有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违背。第二,私营经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虽然私营经济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于劳动力良好的需求弹性,但是,私营经济的性质宋 静: 不同所有制结构中资本积累与就业的影响分析从根本上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有私营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利益而不是就业,那么随着私营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私营经济同样会溢出多余劳动力,一旦饱和,同样无法解决就业压力。第三,国有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国有经济应该承担缓解就业压力的社会责任。历史证明,在计划经济初期,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在盈利的情况下解决了全民的就业问题。计划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90 年代后期,国企快速“私有化”反而导致了严重的失业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综上所述,私有化不能作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应该依赖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所有制改革,国有经济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1]钱 进 .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2) .[2]方福前 .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失业原因分析的比较[J].教学与研究,2007,( 6) .[3]王 昊 .“高增长、低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 新视野,2005,( 6) .[4]张振立 . 决定劳动就业量的一般规律[J]. 殷都学刊,1989,( 4) .[5]张义柱 .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在我国的发展[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4) .[6]田贵生 . 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7]崔 丹 .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就业问题[J]. 天府新论,2006,( 6) .[8]何静慧 .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J]. 统计观察,2005,( 5) .[9]姚战琪,夏杰长 .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5,( 1) .[10]黄彬云 .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综述[J]. 求实,2006,( 10) .[11]潘爱芹 .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 20) .[12]柳秋红,林 翰,霍艳丽 .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西部某城区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07,( 4) .[13]王小梅 .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以青海为例[J]. 经济问题,2006,( 9) .[14]邱 东 . 劳动投入与经济增长[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19.[15]Zmimerman. The Employment Consequences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 Demand and Labour Costs in 16 German In-dustries [J]. Empirical Economics,1991,( 16 ) : 253 -266.[16]Tapio Palokangas.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mploymentCycles in a Model of Creative Destruction[R]. CesifoWorking Paper,2003,( 2) .

[返回]
上一篇: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
下一篇:国有企业准租金流失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