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MBA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MBA论文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20-12-13     浏览数:1945     【 字体: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李建军 彭俞超 马思超内容提要: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概念辨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与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采用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 个标准差,东部地区的人均实际 增长率平均将提高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平均将下降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民营经济更多的地区更显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或农业 占比更高的地区更强 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要考虑地区的条件差异而因地施策,从而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二元经济李建军彭俞超( 通讯作者) 马思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作者感谢尹志超董艳吕勇斌顾雷雷以及香樟论坛( 北京) 与会者给予的重要建议,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金 融 排 斥金融密度差异与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资助 当然,文责自负参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为了与普惠金融发展区分,后文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发展简称为传统金融发展一引 言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 ) 的概念,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普惠金融体系 此后,包括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多家国际机构都积极致力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 尽管中国金融发展总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但在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中小企业和贫困地区的居民无法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国内外较多研究都指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少有学者对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概念进行辨析,也鲜有学者比较中国语境下的普惠金融发展与国际组织所界定的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概念异同,因此未能构建出体现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导致现有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结论莫衷一是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发展不同 从内含看,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发展主要强调了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和金融总量的扩大,包括金融机构和工具的日益丰富市场规模的增加与金融功能的完善等,在实证分析中大多用金融深化来度量 而普惠金融发展强调了金融服务的普惠年第 期性,即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够以合理的成本享受到金融服务 从目的看,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发展是为了提高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满足经济主体的投融资需求,分散经济金融风险,优化资源的跨时空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推行普惠金融发展旨在让那些被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村居民低收入者以及小微企业等群体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注重规模的粗犷式金融发展能够使社会闲散资金迅速汇集,从而促进实物资本形成并推动经济增长 但是,当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时,仅注重总量的金融发展模式就难以为继 宏观上充裕的金融供给无法满足金融弱势群体的广泛金融需求,反映了我国当前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普惠金融可以分为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和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 广泛的包容性是普惠金融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组织所界定的普惠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金融服务在地理空间与人群两个方面的覆盖程度,反映了企业或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特定化配比程度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它指的是对受金融排斥的群体提供更加倾斜的金融支持,反映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商业可持续性是中国普惠金融的特色所在,指普惠金融服务参与主体双方都应是成本收益相匹配的,服务关系可以长期维持,它反映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本质是一种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行为 有鉴于此,本文继承和发展了国内外文献与中国人民银行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提出了一套新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包含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和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十三项内容,共二十个明细指标 基于该指标体系,结合可得数据,本文实际测算并合成了 年的 个大陆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经济发展应当包括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了效率和公平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而又统一的目标 世界银行提出普惠金融这一带有公平意义的概念,正是为了呼吁各国更加注重公平,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在经济增长方面,一些国外研究指出,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家庭储蓄,从而汇集更多的金融资源,能够促进消费和激励企业家的生产性投资,从而支持经济增长( ) 一些国内学者也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金融服务实 体 经 济( 周 小 川, ) ,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焦 瑾 璞 等, ) 然 而,李 涛 等( ) 基于跨国样本的实证研究却并未发现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影响 在收入分配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普惠金融发展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而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农村居民享受到银行服务对缓解农村贫困至关重要( )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且中国当前的普惠金融发展并未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吕勇斌和李仪, ) 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可能与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关 这些研究均采用国际文献的度量方式来评估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难以捕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特点,也难以识别广泛的包容性商业可持续性和特定化配比程度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机制有鉴于此,本文利用新构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 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显著; 普惠金融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更明显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个标准差,东部地区的人均实际 增长率平均提高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平均下降 分维度的回归显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广泛的包容性和特定化配比程度上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民营经济更多的地区更显著,对城乡收入的缓解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或农业 占比更高的地区更强,验证了信息渠道和资源配置渠道 考虑多种模型设定不同自变量和因变量度量方式,以及不同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均不改变本文的主要结论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详细辨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发展的概念差异,并构建了中国语境下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现有指标体系大多借鉴和参考国外研究构建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更多地侧重于对金融密度和金融可得性的度量 中国语境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更加强调对受金融排斥的企业或人群提供倾斜性的金融服务,并重视商业可持续原则因而本文从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和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十三项内容共二十个指标,刻画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内涵 第二,揭示了普惠金融发展不同维度对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影响 普惠金融发展包含三个维度 现有文献主要强调金融可得性( 即广泛的包容性) 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特定化配比程度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均有积极影响,而商业可持续性的作用不明显 第三,基于新的指标体系评估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效果,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本文发现,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但应当注意区域平衡和制度条件,提供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二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 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辨析普惠金融也称作包容性金融金融包容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普惠金融是能够使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广泛无障碍地享受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体系 ( ) 我国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 中指出: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 有 效 的 金 融服务普惠 本是佛教用语,普的意思是普遍,惠的意思是仁德,普惠两个字连在一起的意思是对广大人群施以仁德 因此,我们不能够将普惠金融中的 惠理解为便宜,更不能将普惠金融理解为提供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 事实上,只要需求方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是可负担的,且满足商业可持续原则,这样的金融服务就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 普惠就是要让各社会阶层各地区都能享受到现代社会中价格合理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它强调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即金融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在参与成本较高时,贫穷地区的居民融资难的中小企业会因负担不起金融服务的成本而进行主动的自我金融排斥,这样的金融服务就不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是不同的 表 从内含理念目的与度量四个角度辨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差异 从内含上看,传统金融发展主要指金融深化,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金融工具日益丰富,以及金融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而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排斥相对,其内含是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 从目的上看,传统金融发展的目的是动员更多的社会储蓄,并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汇集社会闲散资本并转化为投资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而普惠金融强调了享受金融服务的平等机会,其目标是使那些被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经济主体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享受金融服务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背景和现行的经济政策来看,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就是践行平等机会 从理念上看,传统金融发展是以效率为导向,旨在将资源配置到效率高的地区和行业 而普惠金融发展以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性为理念,并不强调金融机构要最大化利润或最大化经济效率 从度量上看,经典文献在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常常以金融规模与经济规模之比作为传统金融发展度量( ) ,而普惠金融发展的度量则一般采用指数合成的方式,具体的分项指标包括银行网点覆盖率 覆盖率人均存款人均贷款贷款利率上浮比率等年第 期参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例如,佛教著作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中提到: 当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视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表 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区别概念 传统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内涵 金融深化 金融广化目的 汇集社会闲散资本转化为投资 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够以合理的成本享受到金融服务理念 以效率为导向,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特定化配比程度度量以 信 贷 股 票 市 场 规 模等指标分别度量银行体系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对网点覆盖率人均银行账户数人均贷款贷款利率上浮程度等指标进行合成( ) 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普惠金融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多从金融深化角度入手,即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两个方面关注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 而普惠金融从金融服务公平性的角度,针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失灵,提供更为平等和广泛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第一,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储蓄的形成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现金持有理论,人们会在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决策最优的现金持有规模和投资的比例 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由于信息沟通不便,金融机构与居民之间存在着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居民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 广泛的包容性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覆盖密度增加,缓解居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居民面临的交易成本,进而使其持有的银行储蓄增加 这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也使金融机构汇集了更多的金融资源,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困难 促进企业投资( )在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中受到歧视的中小企业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扶持目标之一 这 些 企 业 受制于金融排斥,不能便利地及时地把握具有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李涛等, ) 有效降低这些企业遭遇的金融排斥,将有助于缓解它们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投资 从 某 一 时 点 看,中小企业是那些风险较高 抵押品不足的企业,但 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中小企业也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初创和成长阶段 将中小企业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也不利于企业部门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而 且,相 当 一 部 分 中 小企业是具有高科技技术和创新性人才的企业,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能提高其技术外溢性,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 普惠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普惠金融是一个均衡器,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使所有公民从中获益 如果没有包容性金融体系,经济中将会出现持续的收入不均和经济增速放缓现象( ) 也就是说,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具体地,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普惠金融有助于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金融资源积累,进而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发展 与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点原因类似,在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对更加严重,家庭和企业所面临的交易成本也较高 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广度,提高了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使偏远地区的居民和企业也能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 随着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度提高,企业和家庭的现金留存就会更少,从而更多的储蓄资源能够流入为金融体系内部,并通过信贷的方式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缓解经济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收入差距第二,普惠金融有助于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实施了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进行了补贴,从而使农业被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 何德旭和苗文龙, ) 相对农村而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金融需求的种类较多,从而金融创新和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包括存款汇兑等最基本的服务) 还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尹志超等, ) 农村经济发展也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 农业信贷有助于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支持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小规模 高风险和高成本的特点,提供农林业相关的保险产品,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也将有助于农村经济增长 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成本合理的金融服务,能够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三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比较( ) 已有研究中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由于普惠金融的内涵较为丰富,现有研究常采用多指标来衡量普惠金融发展 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是 ( ) ,采用了八个不同的指标,包括银行网点地理密度银行网点人口密度地理密度 人口密度人均储蓄账户数人均贷款账户数人均贷款人均 人均储蓄人均 等 后续研究大多将普惠金融的多个度量指标分为不同的维度来进行分析( 焦瑾璞等,) ( ) 将普惠金融度量为银行账户的拥有情况储蓄情况及账户使用的频率, ( ) 将普惠金融分为地理渗透性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产品使用有效性( ) 将普惠金融度量为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 金融广度) 企业贷款需要提供的抵押品数量( 金融深度) 以及金融机构以低成本提供贷款的能力( 金融效率) 等三个方面 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概念各有差异,但大体涵义都是类似的,主要分为可得性使用情况和质量三个部分 第一,金融可得性是普惠金融的最基本要求,指的是金融需求者从物理上与金融机构接触的可能性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在被访人群中,超过 的被金融排斥者认为距离金融机构网点太远是造成其不愿( 或不能) 拥有银行账户的原因 我国中西部的地区幅员辽阔,生活在农村的居民难以便利地接触到城镇的金融机构,这是造成其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最基本原因 第二,金融使用程度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它反映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 金融需求者即使能够接触到金融机构,但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也难以实现金融服务需求 如企业因抵押品不足而无法获得贷款,贫困消费者因征信信息不完善而享受不到贷款服务等 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能够衡量个人享受金融系统服务的多少 第三,金融服务质量是普惠金融较高级的目标 当金融需求者能够获得一定的金融服务时,金融服务的质量就成为了进一步的要求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布了普惠金融相关的分析报告 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 在该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与目前的可得性 使用性和服务质量的三维度划分基本一致 在可得性方面,主要考虑了网点可得性具有融资功能非金融机构可得性 和机可得性 助农取款点可得性等指标 在使用情况方面,主要考虑了账户和银行卡使用情况电子支付使用情况 个人投资理财情况个人信贷使用情况小微企业贷款使用情况民生贷款使用情况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使用情况 贫困人口贷款使用情况 保险使用情况等指标 在质量方面,主要考虑了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为 金融服务投诉 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 信用贷款情况 信用建设等指标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指标体系虽然与国际文献较为一致,但与中国对普惠金融的定义和要求却并不十分契合 其一,从构建逻辑上,未能将支持特定人群和商业持续性两个原则体现在维度分类中 与年第 期国外文献与国际机构不同,中国语境下的普惠金融更加强调机会平等要求与商业可持续原则机会平等要求,就是要凸显支持被金融排斥的群体,如支持小微企业 支持 三农 领域和支持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原则,就是要考虑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收益问题 其二,在指标构建中,缺少对公平性的考虑 例如,小微企业贷款与人民币各项贷款之比越高,并不能说明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越高,还需要考虑小微企业本身的数量或销售额占比情况 其三,一些服务质量相关的指标不能体现普惠金融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 信用档案建档率等指标,未能体现普惠金融所强调的机会平等和成本可负担( ) 本文构建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根据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 中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定义,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和商业可持续性 广泛的包容性与金融可得性的含义接近,指的是金融服务对人群和空间的覆盖程度,既包括传统金融可得性定义中的物理上的覆盖,又包括数字普惠金融所强调的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在空间上的覆盖 广泛的包容性是普惠金融的基本要求,与国外研究所度量的普惠金融有较高的一致性 特定化配比程度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中的机会平等原则有关,指的是对那些受金融排斥人群的支持情况 有保有压 有扶有控等结构性操作,是经济新常态以来,国家政策的常见思路 中国的普惠金融政策,就是要让那些没有得到基本金融服务的人群也享受到金融服务,对受到排斥的小微企业 三农领域等进行倾斜性的金融支持 商业可持续性指的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各参与方的成本收益情况有关 普惠金融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行为,并非行政管制,不能违背市场的基本原则 任何参与方都应该实现成本收益匹配,才能使普惠金融服务做到商业可持续 以借贷活动为例,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合理的成本就至关重要,过高的融资成本并不利于企业经营,还会提高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 对于银行而言,过低的资金利率也不利于其实现盈亏平衡,甚至无法支付存款人的利息基于以上思路,本文从广泛的包容性 特定化配比程度和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全新的指标体系,如表 所示 首先,关于广泛的包容性,本文考虑了银行服务保险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等内容与央行构建的指标类似,本文选取银行网点密度和银行账户覆盖程度作为银行服务可获得的指标,包括地区银行网点数与地区人口( 面积) 之比地区 密度拥有银行账户( ) 人数占比人均银行账户( ) 数等 如果居民均匀地分布在某个区域中,较高的银行网点地理密度就意味着人们能够更便利地获得金融服务 拥有银行账户的人数占比直接度量了银行账户覆盖人群的比例,更能反映银行服务的覆盖程度 但是,拥有银行账户人数的数据较难获得,文献中常常替代性地采用人均银行账户数来度量居民获得银行服务的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问题 类似地,本文采用购买保险人数占比 保险密度( 人均保险费) 来度量保险服务获得情况 此外,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服务也应当构成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本文在指标体系中纳入了数字金融覆盖广度 数字金融使用深度 支付便捷性等指标来刻画数字金融服务其次,关于特定化配比程度,本文考虑了支持农户情况支持中小企业情况支持贫困人群情况民生贷款使用情况等方面 三农领域中小企业贫困人口等一向是被金融排斥的对象 刻画对这些人群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就反映了普惠金融的特定化配比程度 现有央行指标在度量普惠金融时,用特定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比重来度量是存在问题的 例如,湖北的支农贷款比重可能比上海支农贷款比重高,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湖北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大 因为湖北是农业大省,其农业占比也比上海农业占比高,直接将贷款占比高就认为是支持力度强会高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因此,本文分别采用农户经营贷款占比农业增加值占比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中小企业资产占比贫困人口贷款占比贫困人口占比创业担保贷款占比创业企业数量占比等指标来刻画普惠金融的特定化配比程度 此外,考虑到股票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程度也属于特定化配比的范围,本文加入了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占比这一指标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表 本文构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维度 定义 指标广泛的包容性银行服务获得地区银行网点数地区人口地区面积地区 密度拥有银行账户( ) 人数占比人均银行账户( ) 数银行服务信息化 网银手机银行开户数银行个人账户数数字金融获得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支付便捷性 第三方支付额支付总额保险服务获得购买保险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保险密度特定化配比程度支持农户情况 农户经营贷款占比 农业增加值占比支持中小企业情况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中小企业资产占比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占比支持贫困人群情况 贫困人口贷款占比 贫困人口占比民生贷款使用情况 创业担保贷款占比 创业企业数量占比商业可持续性汇兑成本 不同存款余额客户的汇款费率之比贷款利率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个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贷款经营情况 涉农企业 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保险赔付率 保费支出保费收入最后,关于商业可持续性,本文考虑了汇兑成本贷款经营情况贷款利率保险赔付率等指标汇兑成本反映了客户享受金融服务时的成本 普惠金融要求各个客户有平等的机会以合理的价格享受金融服务,那么,不同客户的汇兑成本应该一致或接近 因而,本文选择不同存款余额客户的汇款费率之比来度量汇兑成本的普惠性 融资成本是金融服务另一项主要的成本,中小企业往往由于高昂的融资成本而难以获得融资 贷款利率是企业融资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适当的贷款利率将能够刻画借贷企业的商业可持续性 参考吕勇斌和李仪( ) 的方法,本文选择贷款利率上浮程度作为商业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 小微企业 三农 领域都是风险较高抵押品较少的领域,容易发生信用风险,造成银行损失 本文选择涉农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来衡量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如果不良贷款率较低,则反映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商业可持续性的 类似地,保险赔付比率反映了保险公司成本收益率比率,本文选择保险赔付比率来作为保险公司的商业可持续性指标( )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合成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包含三个维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为了能够得到统一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衡量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需要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合成在具体的指标测算中,限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仅选取了部分指标 具体地,广泛的包容性方面,本文采用了人均借记卡量和人均银行卡量数据保险密度 密度机构网点密度等指标 在特年第 期文献也提出了其他的合成方法( ) 参考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方法,本文先对各分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以各指标变异系数作为权重( 吕勇斌和李仪, ) ,也合成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法基本一致定化配比程度方面,测算了支持农户情况和支持中小企业情况 在商业可持续性方面,采用了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保险赔付比率 此外,由于部分指标仅能刻画到省层面,如拥有银行账户( ) 人数占比 人均银行账户( ) 数,为了避免省市不同级别数据交叉合成的问题,以及最大化数据覆盖年份,本文采用了省级面板数据 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 所有数据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均进行了标准化由于不同维度之间指标内涵差异较大而同一维度的指标内涵接近,因而本文首先对每个维度内的各分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 根据文献的做法,我们以累积载荷 作为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包容性指数 特 定 化 配 比 程 度 指 数 和商业可持续指数接着,本文对这三个指数再进行一次主成分分析,以各自的载荷作为权重,加权平均得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单一指标,记为 最终,我们测算得到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覆盖年 个大陆省市自治区图 展示了传统金融发展与不同维度的普惠金融发展的情况 传统金融发展以银行贷款余额与 之比来度量 可以看到,传统金融发展与广泛的包容性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商业可持续性与特定化配比程度则与传统金融发展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广泛的包容性与金融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有关,当广泛的包容性不断提高时,金融资源积累水平往往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广泛的包容性与传统金融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 然而,特定化配比程度强调了对受金融排斥人群的倾斜,商业可持续性强调了金融服务成本的合理性,与传统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内含上都是迥异的 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数据相关性的差异佐证了前文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论辨析图 普惠金融指标三个维度与传统金融发展指标的比较四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 实证模型构建经济发展应当注重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 其中,效率主要指经济总量的增长,公平主要指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本文重点从地区经济增长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和城乡收入分配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有关研究( ) ,并考虑到不同省份特征的差异性,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回归模型如下: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由于分地区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与涉农企业不良贷款率数据不可得,本文采用整体的不良贷款率来作为替代的度量方式 国有企业地方龙头企业一般受到政府隐形担保,贷款违约率较低 当经济下行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最先出现问题的企业,因而总体的不良贷款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普惠金融业务的贷款经营情况作者感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编写组提供的支持, , , , ,( )其中,下标和分别指代省份和年份 因变量 是人均实际 自然对数值的一阶差分( 即对数增长率) ,用以度量经济增长 自变量 代表前文构建的普惠金融指数,作者预计系数 的估计值大于,即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考虑到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是迥异的,为了剔除传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回归模型中控制了传统金融发展( ) ,用贷款余额与 的比重来度量参考 ( ) ,本文在回归方程中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 ) 具体而言,本文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外商直接投资( ) 以控制当地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加入教育水平( ) 以控制人力资本的积累,加 入 政 府 规 模( ) 来控制当地政府的作用,加 入 邮 电 业 务( ) 以控制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除此之外,国有经济占比和互联网发展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回归模型中纳入了国有经济占比( ) 和互联网普及率( ) 作为控制变量 模型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 ) 和年份固定效应( ) ,分别用于捕捉省份的个体异质性特征和全国共同的经济增长趋势,,是随机误差项 详细的变量定义见表表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变量 描述 度量 均值 标准差 样本量普惠金融指数 根据表 中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广泛的包容性 根据表 中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商业可持续性 根据表 中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特定化配比程度 根据表 中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实际 自然对数值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传统金融发展 银行贷款余额与 之比政府规模 政府支出占 比重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与 之比教育水平 每十人中的高中在校学生数邮电业务 邮电业务总量与 之比国有经济占比 国有经济投资与总投资之比互联网普及率 互联网用户数与人口之比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缩小是公平的重要体现之一 为了分析普惠金融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将全样本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分别估计回归方程( ) 如果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那么普惠金融将不利于地区间的经济平衡; 反之,若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地区,那么普惠金融将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改善公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城乡收入差距也是收入公平的重要体现,参考陈斌开和林毅夫( ) 的方法,本文设计如下实证模型:, , , , ,( )年第 期东部地区包括: 北京福建广东海南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浙江; 中部地区包括: 重庆安徽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吉林山西; 西部地区包括: 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四川新疆云南西藏其中, ,为省第 年的城乡收入之比,定义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回归方程的核心解释变量是普惠金融发展指数 ,度量方法与前文一致 类似地,为了区分传统金融发展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差异,本文在回归模型中控制了传统金融发展 关于其他控制变量 ,与模型( ) 一致,本文控制了政府规模外商直接投资教育水平邮电业务量国有经济占比互联网普及率等可能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量 由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减缓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和融资约束,促进农村收入增长,因此,作者预期在普惠金融越高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应当越小,即( ) 式中普惠金融的系数 的估计值应该小于( ) 数据说明及统计描述关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数据来源,前文已经交代,此处不再赘述 其余省级层面的经济数据如人口 外商直接投资 政府支出 高中在校生数量 国有企业投资规模 互联网普及率等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需要指出的是, 年国家统计局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调整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口径,这导致 年前后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因此,在度量城乡收入差距时,本文采用了 年以后的新指标 变量的均值 标准差和样本量见表五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结果分析( )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表 报告了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 如 第( ) 列 所 示,普 惠 金 融 发 展( ) 的系数为 ,在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这表明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影响,与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一致 通过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每提高 个标准差,人均实际 增长率将提高 个百分点 例如,若江西的普惠金融程度( ) 提高到广东的水平( ) ,则江西的人均实际 增长率将提高大约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无论是经济显著性还是统计显著性,普惠金融发展均能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表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因变量( ) ( ) ( ) ( )( )( )( )(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是年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 是省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 是样本量注: 括号中报告的是标准误, 分别表示回归系数在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下表同考虑到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本文进一步分别实证检验了广泛的包容性 商业可持续性与特定化配比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如表 第( )( ) 列所示 在第( ) ( ) 列中,广泛的包容性与特定化配比程度的系数分别为 和 ,且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均在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而第( ) 列中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的系数则不显著 可以看出,就普惠金融的广泛的包容性商业可持续性与特定化配比三个维度而言,广泛的包容性和特定化配比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商业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并不明显 广泛的包容性是普惠金融的基本要求,反映了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 提高广泛的包容性能够有助于居民和企业更便利地享受到金融服务,缓解企业居民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特定化配比程度反映了对小微企业等受金融排斥群体的金融支持 提高普惠金融的特定化配比程度极大地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推动小微企业投资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商业可持续性维度,主要刻画了金融机构普及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提高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支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必然会为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利润损失 商业可持续性正是保障了金融机构不以牺牲自身健康运作为代价来缓解金融排斥,从而能够让金融机构有动力长期保持对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而,商业可持续性在短期内可能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普惠金融与区域不平衡发展从统计结果来看,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这势必会带来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间差异 无论是 年还是 年,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均在东南沿海地区最高,在西北部地区次之,而在华中华南西南地区最低,呈现出较强的中部塌陷特征 自年以来,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也较高 始于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始于 年的中部崛起计划使大量的资金被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支持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了这些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 然而,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南等西南省份却因自然地理因素而落后于其他中西部省份为了考察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在不同的区域下不同,表 第( ) ( ) 列分别用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子样本估计了模型结果 在第( ) 列中,普惠金融发展的系数为 ,在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第( ) 列与第( ) 列中普惠金融发展的系数则均不显著 简单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一个标准差,东部地区人均实际 增长率将平均提高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普惠金融发展虽然能够带动东部地区的增长,却不能有效地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同步经济增长,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这一方面是由于东部地区较早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水平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另一方面则是东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多,如果受资源约束金融排斥的小微企业能够得到普惠金融的支持,将更有助于经济增长 进一步,本文分别估计了普惠金融三个维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 与表 的结果类似,在东部地区,广泛的包容性与特定化配比程度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 ) ,而在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所有维度均不显著 这表明,普惠金融仅促进了东部经济增长的结论是稳健的,而且,这种促进作用源于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提高,以及对受金融排斥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表 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因变量( ) ( ) ( )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 ( ) ( )年第 期将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同时放到回归方程中,得到的实证结果也是一致的限于篇幅,本文未报告该实证结果,作者留存备索续表因变量( ) ( ) (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年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省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样本量( ) 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公平是影响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的区域不平衡反映了空间维度上的收入分配问题,而城乡收入差距则反映了同一个省份里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问题 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 ) 作为衡量收入省内分配公平的指标,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如表 所示表 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因变量( ) ( ) ( ) ( )区域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 ( ) ( ) (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是年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 是省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 是样本量在表 第( ) 列中,普惠金融发展( ) 的回归系数为 ,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将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但是,该系数在 的统计水平上不显著 这可能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指标口径变更有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的说明,在新口径中,常驻城镇的农民工不再被计入农村居民的范围中 由于常驻城镇的农民工较农村常驻居民收入更高,因而造成统计口径变更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下降了 这导致本文低估了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民工作为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纽带,有助于提高经济辐射效应 如何以金融资源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利用在城市里学习的技能返乡创业,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是下一阶段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表 第( ) ( ) 列对东中西三个子样本分别估计了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第( ) 列中,普惠金融的回归系数为 ,且在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而在东部中部均不显著,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 样本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值为 ,简单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 个标准差,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在统计口径变更前的子样本中,普惠金融的系数是显著的 由于篇幅原因不在文中体现,作者留存备索距将大约下降 进一步,本文分别估计了普惠金融三个维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地区差异 与表 的结果类似,特定化配比程度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这是因为,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相对低端化,农业发达而工业和服务业薄弱,普惠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使更多的农村经济享受到金融服务,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缓解了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 传导机制探索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东部经济增长和缓解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这背后的传导机制如何? 本文从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两个角度对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进行探索 经典的信贷配给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引起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 在偏远落后地区,交通便利性不足通信基础设施落后,因而商业银行获取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监管的成本较高,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对居民和企业金融服务的不足 发展普惠金融,首先就要提高金融可得性,让更多的人有可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具体的手段包括增加银行网点的分布密度,增加 的配置,普及互联网金融等方面 随着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增多,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物理距离将缩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将得到缓解 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也将使得金融机构借助信息技术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换 缓解信息不对称一方面能够使金融机构更加愿意提供包括贷款在内的各项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激励家庭增加银行存款,减少现金持有,促进金融资源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的收入水平,既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够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由此本文推测,缓解信息不对称是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缓解收入分配的一条重要机制 如果这一条机制成立,那么,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缓解收入分配的作用应当在通信基础设施越差的地区越强 本文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邮电业务( ) 与普惠金融发展的交乘项,通过估计交乘项的系数来识别这一机制 表 第( ) ( ) 列汇报了该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本文发现,普惠金融发展与邮电业务交乘项的系数在第( ) 列中显著小于 ,而在第( ) 列中显著大于 这表明,在通信基础设施越差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均更强,支持了本文的推测 由此可见,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渠道对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均成立表 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探索因变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是 是 是年第 期限于篇幅,本文未报告该实证结果,作者留存备索在第( ) ( ) 列,控制变量中也包含了农业 占比( )续表因变量:( ) ( ) ( ) ( ) ( ) ( )年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 是 是 是省份固定效应 是 是 是 是 是 是样本量特定化配比是中国政府推行普惠金融政策时着重强调的内容,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对 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三农相关活动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若三农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倾斜性支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将会显著提高,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若小微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价格合理的融资,地区经济增长将会显著提升 为了检验上述机制,本文在基准模型中分别引入了国有经济占比( ) 农业占比( ) 与普惠金融发展的交乘项,重新对模型进行了估计 回归结果如表 第( ) ( )列所示 实证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国有经济更低 在农业 占比更低时更强,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在国有经济更高在农业 占比更高时更强,这些结果支持了本文的推断 由此可见,资源配置渠道对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均成立,但是,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实现,而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主要通过支持三农活动来实现( ) 稳健性检验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稳健性检验 首先,尝试改变不同的信息集,仅控制固定效应或加入公路覆盖程度银行竞争程度等其他省份层面控制变量,均得到了与基准模型一致的回归结果其次,在基准指标的基础上纳入了北大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重新对基本模型进行估计,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再次,考虑到实际 增长率是政府更加关注的指标,本文将因变量替换为实际增长率,对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得到的实证结果均不改变本文的主要结论 最后,参考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关研究( ) ,考虑到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可能,采用了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模型( ) 进行了重新估计,均得到了与基准模型一致的回归结果六结论和政策建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呼吁发展普惠金融,中国政府也出台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但其二者关于普惠金融内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 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国外的指标体系对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未针对我国政府所界定的内含来进行指标体系构建,难以评估中国普惠金融政策实践的效果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辨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内含目标理念和度量,并从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和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其次,基于中国 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对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而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在西部地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限于篇幅,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未报告,作者留存备索区更强,反映了普惠金融发展在实现不同目标时具有不同的经济条件 进一步分析表明,普 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民营经济更多的地区更显著,对 城 乡 收入的缓解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或农业 占比更高的地区更强,验 证 了 信 息 渠 道 和 资 源配置渠道以包容的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改善分配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应当注意区域平衡和制度条件 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应当深化经济市场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注重对外贸易,在一带一路中把握机遇,增加投资机会,鼓励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高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第二,对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应当着力优化农村经营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活力,有助于加强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普惠金融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第三,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应当借助普惠金融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城市的资源和技术带到农村经济中,发挥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有序地有倾向地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推进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体系,同时注意改善制度条件,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平衡增长和改善收入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参考文献陈斌开林毅夫, :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社会科学第 期何德旭苗文龙, : 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财贸经济第 期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张韶华王瑱, :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上海金融第 期李涛徐翔孙硕, :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金融研究第 期吕勇斌李仪, : 金融包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模型简,财政研究第 期尹志超吴雨甘犁, : 金融可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经济研究第 期周小川, :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求是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 昱 池) ( 校对: 晓 鸥)李建军等: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 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返回]
上一篇: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_回顾_挑战与展望_陈冬梅
下一篇: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促进规模农户种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