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工作时间:9:00-24:00
计算机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6-12-18     浏览数:7460     【 字体:

 39卷  计  算  机  学  报  Vol. 39    2016年  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CHINESE J OF COMPUTERS  Online Publishing No.163 ——————————————— 本课题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2CB316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2390, 61472321);  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3102014JSJ0013, 3102014JSJ0005)资助.  刘海龙(通讯作者),男,1980年生,博士,讲师,计算机学会(CCF)会员(10265M),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管理技术,数据质量管理技术,E-mail: liuhailong@nwpu.edu.cn.  李战怀,男,1961年生,博士,教授,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E-mail: lizhh@nwpu.edu.cn.     陈群,男,1976年生,博士,教授,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管理技术、数据质量管理技术,E-mail: chenbenben@nwpu.edu.cn.  陈肇强,男,1988年生,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质量管理技术,chenzhaoqiang@mail.nwpu.edu.cn.  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刘海龙  李战怀   陈群  陈肇强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西安  710072)  摘  要  信息质量已经成为诸多应用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动检测和修复信息系统中的信息错误是改善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利用WEB对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扩展以助于信息错误的自动检测与修复具有对待检测与修复的信息本身依赖少、信息质量规则更灵活、适用性更广、信息修复相对更准确等优势,可以有效克服现有的基于规则、基于扩展信息和基于人机交互的信息错误检测与修复技术的不足。文中详细分析了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的优势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框架。该框架包括:WEB信息自动拓展模型、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算法、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修复算法和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基于上述框架,文中系统总结了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技术、信息错误自动修复技术以及信息扩展核心技术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提炼出了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且讨论了初步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关系数据;信息质量;错误检测;数据修复;WEB 中图法分类号  TP311    论文引用格式: 刘海龙,李战怀,陈群,陈肇强,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2016,Vol.39,在线出版号  No.163 LIU Hai-Long,LI Zhan-Huai,CHEN Qun,CHEN Zhao-Qiang,A Review on Web-based Technique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Information Errors in Relational Databases,2016,Vol.39,Online Publishing No.163    A Review on Web-based Technique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Information Errors in Relational Databases LIU Hai-Long  LI Zhan-Huai CHEN Qun  CHEN Zhao-Qi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Abstract Information qua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many application areas.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information  errors  has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information  quality  in  most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WWW)  can  help  us  overcome  the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9 01:18:12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26.TP.20161029.0118.008.html2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rule-based,  external-information-based, human-based  information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techniques for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a great extent. The advantages of web-based techniques include less  dependence  on  the  sufficiency  of  the  database,  more  styles  of  constrains,  wider  applicability  and  more accurate repairs. In this review, we detail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techniques. We propose a technological framework and believe it should include four components, including  web-based  information  expansion  model,  web-based  error detection  algorithms,  web-based  error correction algorithms and web-based evaluation models for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current research works on the topics like web-based error detection techniques,  web-based  error  correction  techniques  and  web-based  information  expansion  techniques.  We also refine out two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which all web-based information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techniques must concern. Furthermore we prospect some future research topics and ideas.    Key words  relational data; information quality; error detection; data repairing; WEB 1. 引言 信息已成为一个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对于任何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来说,高质量的信息都是保障获得有意义分析结果的重要前提。而现实应用中诸多实例表明严重的信息质量问题已给社会带来很高的成本消耗1,2,3。信息质量已经成为商业、科学计算、医疗、环境、公共服务等信息技术应用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善信息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提前预防,即在信息生命期的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信息规划和约束来防止低质量信息的产生;二是事后诊断和修复,即事后采用特定的方法检测和修复低质量的信息。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过程复杂,往往无法采用提前预防的手段控制所有信息源的质量。事后检测与修复就显得尤为必要。判断信息异常或错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的常识或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仅仅依赖人力无法高效检测和修复巨量信息中的信息错误。因此,用户往往希望信息系统具有自动检测和修复信息错误的能力。 根据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依赖的信息,关系数据库中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的相关技术可分为三类[1]:一类只依赖数据库本身的信息,力求从数据库中挖掘信息特征来解决,其技术主要是基于规则的检测与修复技术;第二类需要借助数据库以外                                                                 1  'Dirty  Data'  is  a  Business Problem,  Not  an  IT  Problem,  Says Gartner. http://www.gartner.com/newsroom/id/501733 2http://www-new.insightsquared.com/wp-content/uploads/2012/01/insightsquared_dq_infographic-2.png 3  Meta  Group.  Data  Warehouse  Scorecard. http://www.sfdama.org/ dwscorecard.pdf, 2003. 的信息,力求结合数据库及相关外部信息源发掘信息特征来解决,其技术主要是基于扩展信息的检测与修复技术;第三类需要辅以人的常识或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技术主要是以众包技术为代表的交互式检测与修复技术。这三类技术互为补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1所示。  D atabas e仅 依 赖 数 据 库 自 身 信 息 的技 术知识库依 赖 于 外 部 信 息 的 技 术依 赖 人 的 反 馈 的 技 术WEB人的反馈 图 1 关系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分类[1] 基于规则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理论及技术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围绕一致性、完整性、实体同一性、时效性、精确性这五类错误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信息质量规则描述及挖掘技术[2][3][4][5][6][7][8][9][10][11][12][13]、信息错误检测技术[5][14][15][16]和信息错误修复技术及信息修复的可靠性保障技术[17]  [18][19][20][21][22]。但是此类技术尚存在如下不足:(1)  要求待检测与修复的关系型信息中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否则无法发掘有效的信息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3 质量规则或者发掘出来的信息质量规则不能够准确反映信息的真实特征,也无法借助质量规则推导出合适的候选值进行信息错误修复。例如表 1中,当数据库中某元组的isbn号码唯一的情况下无法利用isbnà title 这样的函数依赖推导出该元组的title值。(2)在信息错误修复时,只是寻找合适的值使得修改后的信息与所发掘的信息质量规则一致。鉴于关系数据库信息量的有限性,发掘出的“合适的”值不一定是真实的值。 基于扩展信息的信息错误检测与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基于规则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比较典型的工作有借助主信息[23]判断元组缺失等信息错误[24][25]和加入用户(领域专家)反馈以确保信息错误检测与修复的可靠性[26]。这些工作中外部信息源主要是主信息。在企业的某些关键领域(如雇员,项目,设备等),主信息是完全的和精确的,即封闭的。而对于其它领域(如销售纪录,用户支持)则没有完整的主信息。 人工干预的方法相对来说最准确有效,但是效率较低。另外,用户(领域专家)的知识领域有限,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也无能为力。采用众包策略可以有效弥补用户(领域专家)知识领域的不足,比较典型的工作有结合知识库和众包技术的数据清洗技术[27]、基于众包策略的实体识别技术[28]和多版本WEB数据清洗技术[29]。但是此类技术易受制于众包平台的成熟度、成本以及用户对响应时间的要求,更适用于较小规模信息错误的自动检查与修复。 关 系 数 据 库( 脏 )W E B查 询扩 展 信 息 ( 属 性 值 、属 性 关 系 等 )信 息 错 误关 系 数 据 库( 干 净 )查 询验 证 结 果 图 2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核心思想示意图 截止到2008年7月GOOGLE已经在互联网上发现超过10000亿个独立网址,独立网页的数量还在以每天几十亿的速度持续增长4。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页数目达到了1899亿个5。WEB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源[30]。相对于典型的知识库系统(例如主信息库),WEB信息具有涵盖领域广、信息源多等优势,因此对许多应用领域的信息都可以利用WEB对待考察的信息进行扩展以帮助进行更准确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核心思想是:(1)根据关系数据库中的已知信息生成合适的查询;(2)依据查询从WEB中获取所需的扩展信息;(3)结合扩展信息生成合适的信息质量规则或者修复方案;(4)根据信息质量规则检测信息错误或根据修复方案进行信息错误修复;(5)利用WEB校验信息错误检测与修复结果的正确性。其示意图如图  2所示。 本文将深入分析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的优势及面临挑战,系统总结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 优势与挑战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对待检测与修复的信息本身依赖少。利用WEB进行信息扩展,可以帮助用户以更加全局的视野发掘信息特征以助于信息库进行信息质量规则的自动发现以及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以助于信息错误的自动修复,从而有效克服待检测与修复的信息中信息量不足而导致的信息质量规则无法发现以及信息错误无法修复等问题。例如:  仅依赖数据库自身信息的无法为表  1 中isbn 值为“978-0123814791”的元组找到一个合适的publisher值,但是可以根据该元组的已知属性值(例如isbn 或者  title 值)从WEB中获取其publisher值。 (2)信息质量规则更灵活。借助WEB数据挖掘技术发现信息之间关联关系,利用信息之间的关                                                                 4  http://www.google.cn/intl/zh-CN/about/company/history/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P020150203548852631921.pdf  4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联关系判断信息的正确性,规则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好。例如:如果WEB中“Data  Mining  :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hird  Edition” 与“Morgan Kaufmann”共同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于“Data Mining :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hird  Edition” 和“Springer”共同出现的次数,就可以判定:若该书的出版社是“Springer”,则该条信息中存在错误的可能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WEB中信息的分布情况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质量检测规则。 (3)适用性更广。关系型信息质量主要包括完整性、一致性、实体同一性、精确性、时效性五类问题[31]。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对这五类问题都适用。根据关系数据库中的已知信息可以从WEB中获取关系表中的缺失属性值以及描述同一个实体的不同时间、多种精度、多个副本的值,因此理论上讲基于WEB信息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完整性、精确性、时效性问题,例如:借助WEB可 以 获 取表  1中的isbn 值为“978-0123814791”的元组的publisher值、可获取不同精度的中国2015年人口数量以及不同时期的美国总统姓名。另外,WEB中存在大量对同一个实体的不同表述以及隐藏了多个实体之间的多种关系,可以借助这些信息有效应对一致性、实体同一性问题,例如:  若在WEB中“gem”和“jewel”与“precious stone”同时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则可以判定它们指代同一种物体的可能性比较大。 (4)信息修复相对更准确。传统的数值型数据错误修复策略一般取用平均值、中位数、频繁值等近似值进行修复,不能保证修复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这种修复策略忽略了信息的特异性,对于信息个体来说可能导致修复结果错误。例如:在表  1中,“Springer”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是其并非为isbn值为“978-0123814791”的元组的publisher,该元组的publisher值应为“Morgan Kaufmann”。而基于规则的信息修复技术的原则是修复后的信息与规则匹配,并不着眼于发掘信息的真实值。所以这两类修复方法相对来说都不能确保修复的准确性。从理论上讲,若信息的真实值存在于WEB中并且能够被正确发掘,则可以做到对错误信息进行比较准确的修复。 尽管具有上述优势,由于WEB信息具有海量、不一致等特征以及WEB信息实体获取技术尚在发展,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1)WEB信息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不同于知识库系统,WEB信息本身具有海量、信息源自治、数据动态变化、数据不规范、数据不一致等特征[32]。这些特征使得从WEB中获取相对正确的信息本身就变成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例如:  “谣言”会导致WEB中存在“基督教”和“穆斯林”这两类相互冲突的对于奥巴马的宗教信仰的描述[33],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甄别、筛选。 (2)缺乏适用的基于WEB信息的信息实体扩展技术。作为主流的WEB信息获取工具,目前搜索引擎只能返回相关文档而无法直接返回相关信息实体, 例 如 : 利 用表  1 中isbn 号 “978-0123814791”或者该元组的其他属性值作为搜索引擎关键词搜索时,只能得到一系列的文档而不能直接获取到“Morgan  Kaufmann”。很明显,现有的搜索引擎无法直接满足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平台的需求。 (3)  关系型信息的不同属性之间上下文关系不明确、不同属性在信息源内部的约束关系不等同于其在WEB上的约束关系、关系型信息类型和描述形式多样。这些特征都会给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技术的研究带来新的困难,  例如:在获取表 1中isbn 值为“978-0123814791”的元组的publisher值时,尽管isbn 值可以作为关系表的主键,但是其不一定是最佳的搜索关键词。 (4)信息质量问题种类多样。  完整性、一致性、实体同一性、精确性、时效性五类问题每类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完整性错误的修复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缺失值,而时效性错误关键在于借助辅助时间信息判定信息的有效性。另外,这五类问题常常相互交杂,例如:合适的值可能也有不同的时效和不同的精度。因此,为这五类问题建立相对统一的信息扩展平台并且依据扩展信息及WEB信息特征发掘各类错误的信息质量判定规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表 1 图书记录 isbn    title   author  publisher   year 978-0-387-30768-8 Encyclopedia of Machine Learning  Claude Sammut  Springer  2010 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5 1-930708-38-6  Database Integrity: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Jorge Horacio Doorn  Idea Group  2002 978-0-521-56876-0 Computational principles of mobile robotics  Michael R. M. Jenk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978-0123814791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hird Edition Jiawei Han    2011 3. 研究框架 基 于 WEB信 息 的 信 息 自 动 扩 展 模 型信 息 错 误 自 动 检 测 算 法关 系 型 信 息信 息 错 误 自 动 修 复 算 法WEB算 法可 靠性 评估 模型 图  3  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框架 根据图 2可知,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需要解决如下问题:(1)如何从WEB中获取改善关系数据库信息质量所必需的信息?(2)如何结合所获取的WEB信息进行有效的信息错误检测与修复?(3)如何自动验证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的可靠性?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体系可划分为如下四个方面:WEB信息自动拓展模型、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算法、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修复算法、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可靠性评估方法。其中,WEB信息自动拓展模型是其他几个方面的基础技术。各内容之间的支撑关系如图 3所示。各部分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WEB信息自动拓展模型。研究利用WEB自动判定关系型信息属性间的上下文语义关系的方法;研究利用所获得的属性值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及已知信息与拓展信息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等进行准确的信息实体获取的方法与技术。 (2)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算法。研究基于WEB信息的信息相对和绝对时效性的判定算法、信息绝对精确性的判定算法、属性值同一性的判定算法;研究基于WEB信息的数据依赖规则的挖掘算法及基于相关规则的元组同一性判定算法、信息一致性的判定算法。 (3)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修复算法。研究基于WEB信息的属性值缺失错误的自动修复算法、信息相对和绝对时效性的修复算法、信息绝对精确性的修复算法、信息一致性的修复算法。 (4)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的可靠性评估模型。研究基于WEB信息的信息完整性、一致性、精确性、时效性、实体同一性错误的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建立有效的机制对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的可靠性进行自动评估。 4. 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目前国际上在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技术、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修复技术和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核心技术三个方面已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节将详细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4.1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技术 信息错误检测的本质是对信息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根据信息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语义关联关系,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信息之间存在明确的语义关联关系,称之为“连续型”信息。例如: “Barack Obama is a Muslim”这条信息中“Barack Obama”和“Muslim”之间存在明确的语义上下文关系,所以此类陈述性信息为“连续型”信息。另一类信息之间没有明确的语义关联关系,称之为“离散型”信息,例如:表  1中属性isbn 和publisher之间语义关联关系并不明确或者不易被自动识别,所以此类信息为“离散型”信息。据此,本文将信息正确性验证技术划分为“连续型”信息的正确性验证技术和针对“离散型”信息的正确性验证技术。 4.1.1 “连续型”信息的正确性判定技术 文献[33]研究了利用WEB对陈述性声明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方法。其中将陈述性信息划分为主题单元(Topic Units)和质疑单元(Doubt Units)。例如:对于信息“Barack  Obama  is  a  Muslim”,“Muslim”是质疑单元,“Barack Obama”为主题单元。文献[33]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方法:(1)首先根据所质疑的陈述的主题单元从WEB中获取多6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个质疑单元的候选值构成关于同一话题多个候选陈述,例如“Barack Obama is a Muslim”、“Barack Obama  is  a  Christian”。(2)根据候选陈述构造WEB查询、利用WEB搜索结果对所有候选陈述进行排序,从中选择正确的可能性最高的陈述,从而完成对相关陈述的正确性验证。例如,  对“Barack Obama is a Muslim”进行正确性验证时,可分别将候选陈述“Barack Obama is a Muslim”、“Barack Obama is a Christian”作为查询,利用搜索引擎获取Snippets,然后根据所获取的Snippets信息对这两个候选陈述进行排序。本例中“Barack  Obama  is  a Christian”的排序高于“Barack Obama is a Muslim”,所以可以判定“Barack  Obama  is  a  Christian”比“Barack Obama is a Muslim”正确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可以判定“Barack Obama is a Muslim”是错误的。在获取候选陈述和对候选陈述进行排序时,文献[33]考虑了结果的覆盖率、结果与查询的相关性、与主题单元的距离、类型的匹配程度、语义的相关度、返回网页的个数等多种因素,并且利用TREC-8 和TREC-96作为测试集验证了其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只支持对一个质疑单元的验证,而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多个质疑单元。另外,由于主题单元信息的有限性(例如没有时限、精度限制等),正确的值可能有多种,例如1992年诺贝尔医学奖是由两个人共同获得的、多个不同的歌手都演唱过同一首歌曲、多个人曾在不同的时期担任过美国总统等。对于此类情况文献[33]中都没有涉及。 文献[34]介绍了两类质疑单元包含多个真值的情况。一类是相容性概念(Compatible Concepts),即一些候选值是另外一些候选值的泛化或者包含这些候选值,例如“动物”是“鱼类”的泛化,“陕西”包含“西安”等;另外一类是多值属性,即多个候选值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答案,例如Jean-Pierre  Sauvage, 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共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针对多值问题,文献[34]提出了两类解决方案。一类是首先通过类似于文献[33]的方法获取排名TOP K的候选值,然后利用这些候选值与排名第一的候选值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所有合适的候选值。另一类是根据候选值之间的相关性对它们进行分组,选取排序时评分总和最大的一个组作为最终的候选值。文献[34]在计算相关性时考虑了候选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同                                                                 6  http://trec.nist.gov/data/qamain.html  义、泛化与实例、局部与整体、相关等关系。文献[34]对来源于TREC-8 、TREC-9和TREC  2001的50个质疑陈述进行了正确性验证,验证的准确率超过了80%。虽然文献[34]的方法可以处理多候选值的情形,但是其必须要求事先指定质疑单元。另外,文献[34]  在计算评分时并没有考虑信息源的可信度。 针对文献[33]必须指定质疑单元以及无法处理多候选值局限,文献[35]提出了一种四阶段的正确性验证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可信信息源提供的信息更正确”这一假设通过衡量WEB信息源的可信度来判定陈述性信息的正确性。四个阶段主要包括:(1)将待验证陈述作为查询利用搜索引擎获取排名TOP K的所有结果;(2)计算搜索结果和待验证查询之间的语义包含关系;(3)计算搜索结果的可信度;(4)  根据搜索结果的可信度和对查询的支持度判定陈述的可信性。计算搜索结果ri和待验证陈述fs之间的语义包含关系时,文献[35]通过Stanford Praser[36]分析搜索结果中单词的语法关系、选取所需的关键词,继而计算搜索结果对待验证查询的支持度Sup(ri,  fs)。在衡量WEB网页可信度Cranki时,文献[35] 主 要 考 虑 了WEB网页的重 要 性(Importance)和受欢迎的程度(Popularity)这两个因素。在判定待验证陈述的正确性时,首先计算相关的搜索结果Spos和中立搜索结果Sneu的D函数值。其中i S r s i pos Crank / ) f , r ( Suppos i ∑∈ = Δ。文献[35]坚信如果陈述为真,则neu pos/Δ Δ一定大于某一个阈值并据此判定陈述的正确性。文献[35]将陈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以适用于“English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Philippine”此类一个陈述有多个答案并且不指定质疑单元的场合。实验结果显示其判定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但是,文献[35]中只考虑信息源的可信度这一个因素,并没有考虑陈述性信息之间的关系及WEB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时效性、一致性、信息源之间引用关系等因素,信息判定的准确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文献[37]  提出了一种领域无关的事实陈述可信性判定模型。该模型基于“可信信息源更可能传递可信的信息”这一假设,试图通过衡量WEB搜索引擎返回的网页的可信度来评估事实陈述的可信度。其中,首先计算事实陈述与搜索引擎返回结果中的相关文本信息之间的语义相似度,然后通过计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7 算相关文本信息所在网页的可信度和受欢迎程度来评估相关文本信息的可信度,最后根据相关文本信息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及可信度来评估事实陈述的可信度。因为事实陈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所以献[37]可以回避文献[33]必须指定质疑单元以及无法处理多候选值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文献[37]中的方法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9%。但是因为自然语言的多样性,很难从WEB文档中准确抽取与事实陈述语义密切相关的陈述,所以文献[37]的判定准确率并不是很高。 大多数基于WEB的正确性验证方法的一个重要前提“由更多信息源提供的信息更准确”。由于WEB的开放性,WEB信息本身会产生冗余、不一致、不同信息源的准确度不同、相互引用和拷贝等问题。文献[38]通过对航班和股票数据的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由于错误信息可能会在信息源之间拷贝以及数据会过期,这些原因导致错误的信息可能比正确的信息分布更广。针对不同信息源的影响,通过直观感觉和对真实WEB数据的分析,文献[30]总结了四点启示:(1)一个对象某个属性只有一个正确的值;(2)这个正确值在不同的WEB信息源中是相同或者相似的;(3)错误值在不同的WEB信息源中一般是不同的;(4)在一个特定领域,如果一个网站提供的很多对象的信息都是正确的,那么它提供的其他信息的正确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即:如果一个网页提供的绝大多数信息可信,那么该网页更可信,可信网页提供的信息也更可信。基于上述启示,文献[30]构建了一种利用WEB网页可信性及其与信息实体正确性之间的关系从冲突的WEB信息源中获取正确的“事实”以及识别可信网页的迭代模型。其中,网页的可信度等于其所提供的“事实”的平均可信度。“事实”的平均可信度则由支持它的信息源以及其与其他“事实”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模型中,网页的可信度的初始值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值。文献[30]在图书作者以及人工数据集上识别准确率均达到了90%。该方法主要关注了信息源的质量对正确信息获取的影响,对于影响WEB信息正确性判定的其他因素没有涉及。 文献[39]提出了一种半监督式的正确信息的获取方法,其策略是:首先人工判定少量的陈述,然后借助这些已判定的陈述来推导其他陈述的正确性。在判定陈述信息的正确性时,文献[39]利用了陈述信息之间的三种关系:(1)相互印证,即:如果一个陈述为真则另外一个也为真,例如“Google has  21000  employees”  和“Google  has  21500 employees”相互印证。(2)相互排斥,即:如果一个陈述为真则另外一个陈述必为假,例如若“Microsoft  was  founded  in  New  Mexico”  和“Microsoft was founded in Washington”之中一条为正确信息则另外一条为错误信息。(3)同源同质,即若某一个信息源提供的大多数信息是正确的,那么它提供的所有其他信息正确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文献[39]中将信息正确性判定问题转换成了图学习的问题。其首先将陈述信息和信息源组织成一个如图  4所示的图结构,图中的顶点表示信息以及信息源,边表示信息之间以及信息和信息源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上述陈述之间的三种关系来推算未知信息的置信度。例如:图  4中,如果人工标定陈述①为真,因为陈述①和陈述⑦相互排斥,所以陈述⑦不可信,置信度需设置为-1;而陈述⑦和陈述⑥来源于同一信息源D3,所以陈述⑥也不可信。实验表明,文献[39]在图书作者数据集上判定的准确率达到了91%和在WEB数据集上判定的准确率达到了78%~96%。上述基于图模型的方法为WEB信息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因为同一个信息源不同部分信息质量有可能是不同的、信息可能存在多种正确的值,这些问题文献[39]均没有涉及。该类方法的准确度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图  4  信息、信息源关系图[39] 4.1.2 “离散型”信息的正确性判定技术 关系数据是典型的“离散型”信息。关系型信息的正确性判定主要是包含完整性、一致性、实体同一性、精确性、时效性这五类问题的判定。目前,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正确性判定技术主要集中在实体同一性判定问题上。 l  实体同一性判定的相关工作进展 实体同一性判定又称重复实体检测或记录匹8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配。它是信息质量方面研究最多的领域。文献[40]将实体匹配技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统计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所采用的分类的方法,另外一类是数据库领域所采用的基于规则的方法。文献[40]认为分类的方法扩展性差,因为它需要将所有的元组两两配对以进行分类,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基于规则的匹配方法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产生匹配规则的时候会有些限制,例如必须假定某一个属性值相同或者相似;二是不能直接适用于近似匹配的场合;三是没有解决在近似匹配的场合“多相似才表示同一?”的这样一个问题。针对第三个问题,文献[40]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选择相似度函数的机制。但是,现有的实体匹配方法中相似度函数大多是用于计算文本相似度,对于语义相似度尚少涉及。因为自然语言灵活性,现实世界中对同一个对象存在不同的描述形式,另外缩写、简写、拼写错误使得同一性判定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例如“计算机”和“电脑”、“ICDE”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Jaiwei Han”和“Han Jiawei”等。此时,通过计算文本相似度来判定属性或者元组的同一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当数据库中包含的信息有限时,仅仅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很难判定语义相似度。基于此,文献[41]、[42]、[43]、[44]、[45]中提出了几种基于WEB信息的实体同一性判定方法。 文献[41]认为如果一个实体e 是另外一个实体ec 的副本,那么它们一定会同某一组信息data(ec)在WEB中频繁地一起出现。  例如:如果“John McCarthy”和“McCarthy,  N.J.”与“LISP”或者“time sharing”在WEB中共同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则“John McCarthy”和“McCarthy,  N.J.”是同一个人的可能性非常高。基于这一前提,文献中提出了一种基于WEB信息的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将ec作为查询关键词获取相关文档,然后采用基于TF-IDF的指标体系提取data(ec),再分别将e和data(ec)、ec 和data(ec)作为查询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计算两组查询返回结果的相似度。文献[41]证实利用WEB信息可以有效提高实体同一性判定的准确率。 搜 索引 擎gemjew elH( “ gen ” )H( “ jew el ” )H( “ gem”  A N D  “ jew el”计 算 相 关 网页 的 数 量Web JaccardWeb OverlapWeb D iceWeb PMI支 持向 量机词 法模 式聚 类X is  a Y : 10X an d Y : 12X,Y : 7...网 页 片 段 中 词 法模 式 出 现 的 频 率搜 索 引 擎 返 回的 网 页 片 段“ gem”  AN D  “ jewel ”    (X)                    (Y )        语 义 相似 度待 比 较 的 单 词基 于 网 页 数 量计 算 相 似 度 图  5  基于WEB的单词语义同一性判定算法框架[43] 单词的相似度计算是实体同一性判定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献[42][43]提出了一种借助WEB计算单词语义相似度的方法,其算法框架如图  5所示。大致过程为:首先把两个待比较的词作为查询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然后根据返回的相关WEB文档数量、文档中抽取的语法模式这两类因素计算两个单词的相似度。文献[42][43]中提出了WebJaccard、WebOverlap、WebDice、WebPMI四种基于WEB文档数量的单词相似度的计算函数和从snippets中提取待比较单词之间语法模式(例如:is  a)及将这些语法模式分类的方法。文献[42][43]中将所划分的N个语法模式类和4种基于WEB文档数量的相似度值作为一个(N+4)长度的向量的维,然后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将两类因素集成以判定两个单词的语义相似度。训练支持向量机时,文献[42][43]借助WordNet[46]手工产生一系列同义和非同义词作为训练集。实验结果显示:文献[42][43]中的方法较当时已有大多数方法准确率高,在两个不同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74%和86%。 简称并没有统一的规则,例如“MOU”这个简称包括介词“of”,“MIT”却不包含介词;“ICDE”是 由 全 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的首字母构成,而“UbiComp”却是由“The  ACM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最后两个单词前三个字母构成。上述原因使得在缺乏上下文信息时,简称和全称的对应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文献[44]提出了一种利用WEB信息以助于简称和全称对应的方案。其方法为:将简称或者全称作为查询关键词,通过分析借助搜索引擎获取的相关WEB文档中的全称或简称出现的频率来判定简称和全称的对应关系。 文献[45]认为现有的基于语料信息(主要为WEB信息)的实体同一性判定方法还存在如下问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9 题:(1)  受搜索引擎索引及排序机制的影响,判定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2)  一些方法,例如文献[44],在进行相似度计算时需要和搜索引擎交互,存在比较大的通信开销,不适用于在线的应用;(3)在上下文中以词或者N-GRAM统计分布忽略了一个语义单位可能是由多个词构成的以及单词或者短语本身存在歧义性这一状况;(4)  主要关注的是两个单词或者短语在WEB文档中是否临近出现,这种模式更侧重于计算其语义相关性而非相似性。文献[45]尝试了从一个源于WEB文档的概率语义网络Probase[47]中直接提取上下文信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相对于原始的WEB文档,Probase已存储大量语义上下文信息。所以相对于现有方法,文献[45]的方法效果更好,在NASDAQ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了99%左右。 在不同数据库中,姓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形式,例如:Han Jiawei, Jiawei Han, J.W. Han 等。这些因素使得姓名的同一性判定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文献[48]对已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要的综述。借助WEB信息来进行姓名同一性判定的工作主要包括文献[49]、[50]、[51]、[52]、[53]、[54]。 假设需要判定“Mark  Orey  and  David  Miller, Diagnostic  Computer  Systems  for  Arithmetic, Computers  in  the  School,  volume  3, #4,  1987”和“Miller,  D.,  Atkinson,  D.,  Wilcox,  B.,  Mishkin,  A., 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 Control of a Mars Rover,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FAC  Symposium  on Automatic  Control  in  Aerospace,  pp.  127-130, Tsukuba,  Japan,  July  1989.”这两条文献中的“David Miller”和“Miller, D.”是否为同一个人。很明显,两条文献中待判定的作者描述形式是不同的。另外,文献中也没有其他共同的作者,论文题目和出处也不同。这些因素使得作者的同一性判定变得非常困难。文献[49]试图从WEB中获取扩展信息来应对上述困难。其中将所有的作者组织成一个图,图中的顶点代表包含待判定作者的文献引用,边的权表示两个作者同一的概率。其核心思想为:将两篇文献的文献名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查询关键词输入到搜索引擎中,然后采用两种策略来更新图中边的权值。一种是:如果搜索引擎返回相关的结果则更新这两篇文献之间的权值。另一种为:将返回结果中的一个Web网页作为新的节点加入到图中,并在两篇文献和新的节点之间建立新的边,然后借助这些新的顶点判定作者同一的概率。第一种策略在DBLP7、Penn和Rexa等数据上判定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0.5%,87.7%和91.8%,第二种策略DBLP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了88.2%。其实验还表明,文献中的优化策略可以使得通过1%的查询获得其中53.5%的结果。 文献[50]尝试通过WEB获取待判定对象的合作作者集合,然后通过判定合作作者集合的相似度来判定待判定作者的同一性。其中使用了1999-2006年韩国的一些出版文献作为测试集,结果显示其F1值可以达到0.85。 文献[51]则尝试通过WEB获取作者的个人主页、简介等信息,然后借助这些信息来进行同一性的判定。其基本思想为:如果一组待判定的文献出现在同一个人的个人主页中,那么待判定作者为同一人的概率就比较高。其处理过程为:(1)  为待判定文献引用中的每一个构造查询提交给搜索引擎,选取排名前n的文档构成文档集合;(2) 从文档集合中选取描述待判定作者个人信息的文档,并且根据IMF[55]值为这些文档赋予不同的权重;(3)借助获取的文档集合,对待判定的文献引用进行分组,使得每个聚类代表一个唯一的作者。DBLP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文献[51]的K,  pairwise F1和cluster F1的指标分别为0.8,0.76和0.14。除了利用“同一个作者的文献一般在会在同一个主页中出现”这一信息外,文献[52]还假设同一个作者关注的主题是相关的。文献[52]结合了这两个因素来判定文献作者是否同一。文献[52]中判定的平均准确率可以达到75%。 上述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文献作者这一特殊属性的同一性判定问题。因为利用WEB中可以获取合作作者、作者主页的文献列表、文献主题等诸多特定信息,所以相对来说作者的同一性比较容易判定。其他类别的信息的判定相对要困难很多,目前相关工作尚少。文献[53]关注了作者单位的同一性判定问题。文献[53]注意到:文献中作者单位的表述并不统一,包括:简称全称不统一,例如  “M.I.T.” 和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 地址的详细程度不一致,例如:有的包含院系甚至街道、邮箱号等具体的地址,有的只有机构名称等。文献[53]尝试将一组作者单位分别作为关键词输入到搜索引擎,通过计算返回结果中URL的相似度                                                                 7  http://dblp.uni-trier.de/xml/ 10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来判定作者单位的相似度。尽管只考虑了URL这一个因素,文献[53]中的方法相对于诸如编辑距离的传统字符串相似度计算方法要更有效。 上述工作都证明:利用WEB信息可以有效的提高实体同一性判定的准确率。但是获取WEB信息本身是比较耗时的工作,搜索引擎对返回的结果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用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取所需的信息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献[54]针对实体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代价敏感的WEB信息获取模型。该模型利用信息源之间的依赖关系来减少不必要的WEB查询。实验证明文献[54]中的方法可以减少90%的WEB查询。 4.1.3 小结 总体而言,现有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检测技术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陈述性信息的正确性验证和关系型信息同一性判别。现有研究成果中对关系型信息正确性验证尚少涉及。尽管陈述性信息的正确性验证可以给关系型信息正确性验证提供很好的借鉴,但是相关方法还存在如下问题:正确性验证时没有考虑质待验证的信息时效性、精确性、实体同一性等问题。离散型信息属性值语义同一性判别工作也只是进行了一些的尝试,其处理速度及判定的准确度都有待提高。目前尚未发现基于WEB信息的关系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时效性、精确性检测方法。 4.2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修复技术 4.2.1 完整性错误修复 现有的大多数完整性错误修复算法仅仅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本身的分布特征来进行计算[56]或者借助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推导[57]出一个近似值来进行修复,修复的目的着重于消除数据缺失带来的影响而非获取数据的真实值。当源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较少时,仅基于关系表内部的方法将会变得失效,例如很难从表  1 推导出isbn 值为“978-0123814791”的元组的publisher值。鉴于此,有学者开始关注引入外部信息来进行缺失属性值填补,代表性的工作有文献[58]、[59]、[60]、[61]、[62]、[63]、[64]、[65]、[66]  等。 填充查询有效数据填 充 值P - D I 学 习 C - D I 学 习置 信 度 估 计实 例 表不 完 整 的 实 例完 整 的实 例步 骤 1 : 学 习 步 骤 2 : 填 充获 取 获 选 值确 定 填 充 值 图 6文献[59]迭代算法框架 为了应对训练信息不完整对所构建的贝叶斯网络精确性的影响,文献[58]提出了一种从WEB获取缺失属性值的方法。其处理过程为:首先人工构造查询,然后利用Google获取选取相关文档,最后根据已知属性和不完整属性之间的关系构建信息抽取模式利用信息抽取工具WHISK[67]从相关文档中获取所需信息。其中主要考虑了两类已知属性和不完整属性之间的关系:点概率以及定性的影响。文献[58]认为:相对于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WEB信息的属性值缺失错误修复方法可以有效应对信息缺失率较高的情况。文献[58]中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部分参数,填补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0%以上。该方法侧重于发现数值信息,比较适用于分类器的构建;是一种半监督式的方法,查询关键词由领域专家人工生成,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 文献[59]提出了一个基于WEB信息的关系数据缺失属性值填补框架。文献[59]认为基于WEB信息的完整性错误解决方案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如何根据已知属性值构建查询以助于有效地获取缺失的属性值?(2)如何从获取的候选属性值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值?(3)存在多个缺失属性值时如何安排缺失属性值填补的顺序?文献[59]还认为构建查询的方法和信息抽取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提出了两种WEB信息获取的方法P-DI和C-DI。P-DI方法的核心思想为:基于完整的元组来学习语法模式,然后根据该语法模式为存在缺失属性值的元组构造查询抽取候选值,例如:根据  (“Jack M. Davis”, “jdavis@mit.edu”) 或(“Tom Smith”,  “tomsmith2  @cs.cmu.edu”)构造查询,从搜索引擎返回的文档中可以抽取Name和Email之间的语法 模式“send  email  to  [NAME]  (Email: [EMAIL])”,利用该模式构造查询“send email to Bill wilson (Email:” + “)”来获取Bill Wilson的Email值。该方法的弊端为:相关的语法模式过于严格,会导致从WEB获取候选值有限,甚至无法获取到合适的候选值。C-DI方法的核心思想为:根据完整元组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11 中的信息学习两个属性之间的通用的上下文关系,然后利用该通用上下文关系构造查询及获取候选信息,例如:基于(MIT,MA), (CMU, PA), (Yale, NY)学习(University,  Location)之间诸如“locate  at”之类的通用上下文关系。与P-DI不同的是:C-DI中只需要抽取两个属性之间最频繁出现的上下文而非严格的语法模式。两个属性之间可能存在语法模式或者上下文关系,所以可能会产生多种查询。文献[59]中采用支持度和覆盖率这两个指标对查询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查询的置信度计算候选值的置信度。对于一个元组存在多个缺失属性值的场合,可以为每一个缺失属性值构造查询获取候选字进行填补。但是因为已知属性值不一定是最适当的“种子”,所以这种方式不能够获取最合适的候选值。鉴于此,文献[59]采用迭代的方法来进行缺失值的填补,其策略为:每一轮采用已知属性值构造查询来进行填补,填补结果保存在数据库的一个中间实例中;下一轮填补时,新填充的属性值中的一些置信度高的值会被用来作为“种子”来重新填补一些已经填充过的缺失值。迭代的算法框架如图  6 所示。文献[59]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近似方法,文献[59]中的方法填补的准确率更高,其在PersonInfo和DBLP这两个数据集上都达到了70%-80%的准确率。 在计算查询置信度时,文献[59]会考虑所有的已知属性值组合并且使用所有的完整元组作为训练集,这种方式代价高昂。针对该问题,文献[60]、[61]提出一些优化策略用于减少训练元组的个数和每个元组所产生的查询的个数以降低估计填充查询置信度的代价。在获取语法模式时,文献[59]需要基于完整的元组来评估所有查询的置信度。对于每个属性来说,可以使用多种已知属性的组合来构造查询。因此,在所有完整元组上对所有的缺失属性的所有的组合进行评估代价高昂。文献[60]认为查询评估的代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元组内的代价,即:为获取某一个缺失属性所构造的查询数目。另一部分为元组间的代价,即:基于完整元组计算某一个查询的支持度和覆盖率时,该查询被调用的次数。文献[60]提出了优化策略以减少这两部分的代价,其核心思想为:通过抽样减少训练元组的个数和尽早删除置信度低的查询来提高元组内的评估代价,利用语法模式之间的包含关系、查询中所使用的属性的包含关系以及属性之间交换性等性质制定规则以减少元组间的代价。文献[60]中的实验表明:采用元组间的优化策略,代价可以减少45%~50%;采用元组内的优化策略,代价可以减少80%;两种策略都采用的话,代价可以减少85%~92%。  文献[61]中的方法则着重于减少元组间的代价,即减少查询被调用的次数。其核心思想为:(1)只有当一个答案比其他候选答案的置信度都高时,才能作为被选中的候选值。因此,可以基于已调用查询的查询结果和未调用查询的数量及置信度计算每一个候选答案的置信度上界和置信度下界。  如果发现一个答案的置信度下界比其他所有答案的置信度上界都高的话,则可将其作为最终的候选值,其余查询不必调用;(2)针对相同的缺失属性的具有类似格式、包含相同属性值组合的查询在不同训练元组上表现是相似的,所以如果一个查询在一组训练元组上无法获得目标属性值则在其他训练元组上也无法获得,例如:如果使用“Title + Name +Zip”组合无法获得某一组训练元组的Street值,那么使用该查询模式获取其他训练元组Street值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因此可以预先识别并且剔除这些查询。实验证明,采用文献[61]中的优化策略,查询执行的次数比文献[59]减少了85%以上。 因为并非所有的缺失属性值都可以从外部信息源中获取到,所以文献[62]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的方法,试图结合基于WEB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填补算法的覆盖率。但是,文献[62]中使用的WEB数据仅仅局限于WEB表格。因为文献中缺乏混合式的方法的实验数据,所以其效果还有待确认。 在整合不同的数据库时,需要找出两个数据库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文献[63]提出了一种利用WEB补充两个实体集中的实体映射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已知的实体映射关系作为导引借助WEB挖掘两个实体集的映射上下文关系模式,然后根据上下文关系模式从WEB中获取未知的实体映射关系。其中首先结合基于术语频率、位置邻近和甄别信息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上下文关系抽取模型,然后基于该抽取模型提取合适的上下文关系来构建查询。构建查询时,采用了一种基于上下文关系树的查询构建方法,以达到只用调用少部分查询即可获取有效的映射关系。实验表明:在一系列真实的数据集上基于WEB的方法相对于基于模式的方法准确率要高50%以上。尽管不同关系表映射关系的补全与单一关系表缺失属性的填补的应用场景有所不同,相关方法还是可以为单一关系表信息12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完整性错误的修复提供很好的借鉴。 基于WEB信息的缺失属性值填补技术在获取目标属性值时可能会得到多个候选属性值,合理的候选属性值的排序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排序方法是累加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候选属性值出现的频率、候选属性值所在网页的排名、查询关键字的覆盖率、候选属性值与关键字的文本距离、候选属性值的文本模式等。每一种因素的权重通过训练获得。此类方法容易受制于因素的选择,需要特定的领域专家参与。文献[64]认为,候选属性值所代表的实体与它的周边实体是相互影响的,并提出了用网页片段的信息来构建实体图,以随机游走的方式来传递实体间的影响进而对候选属性值进行排序。由于WEB上的文档大多是非结构化的,并且通用搜索引擎只是提供相关文档,并不保证是语义匹配。针对上述问题,文献[65]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概率估计的候选属性值排序框架,它将多种特征以语义推理的方式融合到一个统一的概率评估框架。该排序框架包括网页影响力模型和语义匹配度模型,其中,语义匹配度模型用于评估网页片段中的候选属性值与存在缺失值的元组的语义匹配度。该模型又可细分为上下文匹配概率和属性值匹配概率的计算,计算框架分别如图 7、图 8所示。 a   b o o kI S B N0 0 0 7 1 3 9 4 1 1t i t l eT h e   C r a s h  o f  H e n n i n g t o np u b l i s h e rF l a m i n g o书 本 数 据 库一 个 元 组网 页 片 段 集一 个 网 页 片 段上 下 文 匹 配 度 评 估a u t h o r( 属 性 值 缺 失 )p u b l i c a t i o n  y e a r2 0 0 3T h e   C r a s h   o f   H e n n i n g t o n   -   P a t r i c k   N e s s  | e B o o k s - s h a r e . n e t   D o w n l o a d   e B o o k   " T h e   C r a s h   o f  H e n n i n g t o n "   ( I S B N :   0 0 0 7 1 3 9 4 1 1 )   b y   P a t r i c k   N e s s  f o r   . . .   f r o m   a   d e b u t   a u t h o r   w h o   w i l l   a p p e a l   t o  r e a d e r s   o f   P e t e r   C a r e y   a n d   T o m   R o b b i n s   ' I   . . .U R L : w w w . e b o o k s - s h a r e . n e t / t h e - c r a s h - o f - h e n n i n g t o n 图 7 上下文匹配概率计算框架[65] a u t h o r( 属 性 值 缺 失 )T h e   C r a s h   o f   H e n n i n g t o n   -   P a t r i c k   N e s s  | e B o o k s - s h a r e . n e t   D o w n l o a d   e B o o k   " T h e   C r a s h   o f  H e n n i n g t o n "   ( I S B N :   0 0 0 7 1 3 9 4 1 1 )   b y   P a t r i c k   N e s s  f o r   . . .   f r o m   a   d e b u t   a u t h o r   w h o   w i l l   a p p e a l   t o  r e a d e r s   o f   P e t e r   C a r e y   a n d   T o m   R o b b i n s   ' I   . . .U R L : w w w . e b o o k s - s h a r e . n e t / t h e - c r a s h - o f - h e n n i n g t o n t h e   b o o kI S B N0 0 0 7 1 3 9 4 1 1t i t l eT h e   C r a s h  o f  H e n n i n g t o np u b l i s h e rF l a m i n g op u b l i c a t i o n  y e a r2 0 0 3属 性 值 匹 配 度 评 估P a t r i c k   N e s s 图 8 属性值匹配概率计算框架[65] 仅依赖数据库自身信息的缺失属性值填补技术的查全率(recall)比较低,基于外部信息的缺失值填补技术查全率高但是效率又较低。文献[66]探讨了结合仅依赖数据库自身信息进行推导的缺失属性值填补技术和从外部信息中获取的缺失属性值填补技术以提高查全率缩短填补时间的可行性,创新性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的缺失属性值填补方案。其策略是交替采用这两类方法以达到通过最少的查询来获得最高的查全率的目标。文献[66]的实验表明:相对于纯粹基于规则推导的方法,基于WEB信息获取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结合基于规则和基于WEB信息获取的方法可以在获取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同时提高处理效率。尽管文献[66]中只考虑了函数依赖和条件函数依赖这两种推导方案,其中混合式的修复思路为我们开展完整性错误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 4.2.2  精确性错误修复 用户在表述地理信息时往往是不精确的,例如‘Midwest in the US’。对于此类不精确的地理信息描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文献[68]、[69]、[70]、[71]尝试了借助WEB信息来自动界定不精确地理区域边界。 文献[68]的策略是:利用WEB获取候选地理位置以及这些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位置点建立核密度图,从而确定不精确地理位置的范围。其中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A is a town in B”之类信息抽取模式从WEB文档中提取。 文献[69]的思路为:(1)  首先利用搜索引擎从WEB中获取该区域内的地理位置点,例如城市、小镇等。这些位置点中可能包含噪声。(2)  结合地理知识库发掘这些位置点的坐标,并将其都标红色,然后根据这些位置点的坐标信息划定一个区域的长方形边界。(3) 在地理信息库中查找长方形边界内的其他位置点,这些位置点在WEB中没有搜索到,所以标定为蓝色。(4)  寻找一个多边形使得尽可能多的红色的点在它的内部、尽可能多的蓝色点在它的区域外。该方法中,WEB中的信息为非精确地理位置的界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文献[69]在Triger 中定义了区域和地理位置点的上下文模式,基于Triger中模式从WEB中相关与区域相关的地理位置点。其地点辨识的准确率为Wales 地区88% ,Midlands 地区为81%,  South  East 地区为76%,   East Anglia 地区为59%。文献[70]提出了两种方法以寻找一个更加合适的多边形把文献[69]中的红色点和蓝色的点准确地区分开来。 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13 因为自然语言描述的多样性,文献[69]中所定义的Triger不能覆盖所有的上下文模式,可能会导致部分地理位置没有被有效获取。文献[71]认为这种方式不够有效转而采用命名实体识别的方法来获取地理信息点。  但是因为WEB网页中的信息存在噪声和偏差,搜索引擎返回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另外,地理位置名称也存在歧义,例如:(1) 同一个名字表示不同区域中不同地理位置点;( 2) 一个地理位置点有多个不同的名字;(3) 一个名字既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也可以表示一个组织的名称或者人名[72]。这些问题,文献[69]、文献[71]都没有提出通用有效的解决方案。鉴于以上原因,上述方法判定的精度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4.2.3 小结 总的来说,现有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修复技术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信息完整性错误的修复技术和地理位置信息精确性的修复技术。影响这些技术准确率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否通过已知信息获取所需要的充分的缺失或者辅助信息。目前尚无较好的基于WEB信息的信息一致性错误、时效性错误、以及除地理位置以外的其他信息的精确性的修复方法。 4.3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核心技术 针对GOOGLE、YAHOO、BING等主流搜索引擎的主要目标是获取相关文档而非相关实体的现状,文献[73]提出了利用搜索引擎直接从WEB中获取相关实体的构想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链接关系分析的实体排序算法——PopRank。  PopRank算法中同时考虑了对象在WEB中的流行程度及对象之间的关系。与PageRank[74]算法不同的是PopRank算法中认为对象之间链接关系的语义和重要度是不相同的,为此PopRank算法为每一个链接引入了一个流行度传播因子(popularity  propagation factor)并且为不同的链接关系(例如:cited-by, authored-by和published-by)赋予不同的传播因子。其中WEB对象的流行度的计算公式为: X的流行度=ε×X的流行度+ (1-ε)  ×其他所有邻接对象对X的影响 在计算其他邻接对象对X的影响时考虑了对象之间的链接的流行度传播因子。文献[73]着重于计算实体的重要度而非实体与查询关键词的相关度。但是,因为实体重要度可以作为实体相关度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文献[73]的工作可以为本文的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文献[75]研究了根据一组关键词从一组文档中获取相关对象的方法,例如输入“lightweight” 和 “business use”期望从一组文档关于计算机评价的文档中获得“Dell Inspiron 700m”和“Sony VAIO”。  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  如何匹配一个对象和一组关键词,例如“Sony  VAIO” 与(“lightweight” ,  “business  use”)?(2)如何计算一个目标对象的相关度?例如:如何计算“Dell Inspiron  700m” 、“Dell  Latitude  D810” 与(“lightweight” ,  “business use”)的相关度?即:如何判定“Dell  Inspiron  700m”与“Dell  Latitude D810”哪一个与查询关键词更相关?文献[75]中假设搜索的对象为一组已建立索引的特定WEB文档或者某种全文搜索系统,首先根据查询关键词搜索出相关的文档并且计算文档对关键词的支持度;然后从文档中获取匹配实体,其核心思想为:包含该实体的文档覆盖的关键词越多、匹配度越高那么该实体的与关键词相关度就越高。文献[75]还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减少获取排名TOP  K的对象时的代价。  作为WEB信息拓展模型信息获取一个阶段,相关工作可以为WEB信息拓展模型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 基于已知信息从WEB或者知识库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典型应用还包括集合自动扩展系统(Automatic  Sets  Expansion)和问答系统(Question &  Answering)。比较典型的集合自动扩展系统有SEAL[76][77]、NTT  Set  Expansion  System[78]、WebSets[79]  、Google Sets[80]。这些系统从WEB表格中抽取与种子实体相关的实体,然后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序,得到扩展后的实体集合。这些工作的目标只着重于发现同类事物,例如根据一组水果发现更多种类的水果,其适用的领域非常有限。而且,截止目前,这些方法都只对一些特定类别的集合(例如汽车、水果等)扩展效果较好,所以相关项目的开展都不是很成功,  Google Sets已经下马。 基于WEB的问答系统比较典型的有卡内基•梅陇大学开发的开源问答系统Ephyra[81]。系统自动分析用户输入的问题,然后借助WEB自动获取答案。为了更有效地分析问题的语义、确定备选答案的域、抽取备选答案,Ephyra中使用了WordNet、维基百科、自然语言处理语料库等通用知识库以及用户自定义知识库。鉴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识别的14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复杂性,目前该问答系统的准确率还不高,有待改善。另外利用计算机自动将“离散型”信息转化成“连续型”信息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Ephyra并不能被我们直接使用。 文献[82]研究了如何从大规模互联网中的详细页面中自动抽取结构化数据及计算大规模信息网络中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度量方法。文献[83]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从微博中形成基于众包技术的专家知识发现框架,并探讨了众包技术在此问题上的效用。  这些工作都只局限于WEB信息拓展技术的一个极小的方面,例如信息的结构化、信息源的选择等,对于影响WEB信息扩展其他诸多因素都没有涉及。 总之,现有的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技术考虑利用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信息扩展,可以为本文相关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但是尚不成熟。现有的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系统只限定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及场景,适用面窄,准确度不高,不能直接适用。 4.4   测试数据及数据生成工具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开展相关研究,本节将对相关工作中采用的测试数据集进行梳理并且对数据质量测试数据生成工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现有工作中测试数据集情况如下: 在对连续型数据的正确性验证技术进行评估时,使用频率较高的测试数据集是TREC,例如文献[33]、[34]、[35]。TREC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标准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很多陈述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对实体同一性判定技术进行评估时,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集主要包括:DBLP、ACM  Digital  Library8、GENOMES9等来源于专业机构的公开数据集。因为WEB中存在大量与这些数据集相关的数据,所以比较适合采用基于WEB信息的技术进行处理。对基于WEB的完整性错误的修复技术进行评估时,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集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开的数据集,如:DBLP、Google Books10等;另外一类研究单位自己从公开数据源整理的数据集,例如:Multilingual  Disney Cartoon  Table  (Disney) [59][60][61]、 Personal  Information  Table (PersonInfo)[59][60][61]以及Academic  Staff  &                                                                  8  http://dblp.uni-trier.de/xml/ 9  http://www.ornl.gov/sci/techresources/Human_Genome/acronym.shtml 10  http://books.google.com/ University  (Staff)11等。在评估地理位置精确性修复技术时,一般选取一个特定国家,例如:UK,来构造与位置相关的查询作为测试数据集,使用维基百科12来校验答案的正确性。 通过上面的梳理可知:现有工作中采用的数据集比较多样。截止目前,尚没有与数据质量相关的标准测试数据集。 现有工作中使用的数据集大多是干净的数据集,其中的错误需要注入。而现有工作中都没有提供数据错误的注入工具,也鲜有对数据错误注入方法的介绍。针对上述现状,文献[84]中研制了一款信息错误自动注入的工具——BART。BART最典型的特点是可以根据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质量规则自动随机注入多种数据错误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其可注入的错误包括:拼写错误、重复、数据缺失、假值等。BART是截止目前出现的第一款开源的数据错误生成工具,相信会被广泛应用于数据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中。 4.5   研究进展小结 表 2研究进展小结 研究方向  技术  代表性工作  进展情况总结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技术 正确性判定技术 “连续型”信息:文献[30]、[33]、[34]、[35]、[37]、[39] “离散型”信息:文献[41]、[42]、[43]、[44]、[45]、[48]、[49]、[50]、[51]、[52]、[53]、[54] 进展:陈述性信息的正确性验证和关系型信息同一性判定。 不足:尚未发现基于WEB信息的关系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时效性、精确性错误的检测方法。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修复技术 完整性错误修复 缺失属性值或映射关系填补:文献[58]、[59]、[60]、[61]、[62]、[64]、[65]、  [66] 映射关系填补:[63] 进展:关系信息完整性错误修复。 不足:对其他类型的信息错误极少涉及。 精确性错误修复 地理位置信息精确性:文献[68]、[69]、[70]、[71] 进展:地理位置信息精确性修复。 不足:对地理位置以外的其他信息精确性极少涉及。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核心信息扩展技术 实体流行度排序:文献[73]   实体获取:文献[75]   进展:实体排序或根据关键词获取目标实体。 不足:  只考虑了部                                                                 11  http://www.arwu.org/ 12  https://www.wikipedia.org/ 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15 技术  结构化: 文献[82]   知识发现: 文献[83]    分因素或只涉及信息扩展的部分阶段。 信息扩展系统 集合扩展:文献[76]、[77]、[78]、[79]  、[80]   问答系统:   文献[81]   进展:可扩展同类信息或对问题进行回答。 不足:技术不成熟,适用面窄,准确度不高。 测试数据集 数据生成器 文献[84]  进展:第一款开源的数据生成器 不足:用户界面有待改善 基于WEB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小结如表  2所示。目前国际上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和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尚少,主要集中在实体同一性的判定、完整性与精确性错误修复等方面。相关技术尚存在如下问题:大多只是针对关系数据库中特定类型的数据,例如实体同一性判定技术主要针对文献中的姓名、精确性修复技术则主要针对地址信息,对其他类型的数据尚少涉及;只是针对信息质量的部分特定问题(完整性、实体属性值同一性、精确性),对其他数据质量问题没有涉及,更没有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没有提供实用的信息错误检测准确性和错误修复可靠性自动评估方法。 5. 研究方向及研究思路 本文认为若想利用WEB信息有效改善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质量需要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1)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模型的准确性保障。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模型的准确性是保障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信息扩展的关键在于信息获取。如何结合关系型信息的特征自动形成WEB查询关键词和进行信息实体的抽取及评估是信息获取的关键所在。另外,因为目前WEB信息获取手段的局限性,信息扩展时搜索引擎会返回大量无关信息。因此,信息扩展的边界越大,代价越大,但是并非一定意味着获取准确结果的可能性越高。针对关系数据的信息质量的特定问题扩展信息时,需要确定所扩展的信息的边界。     (2)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正确性评估和信息修复的可靠性评估。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正确性评估模型是信息错误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修复的可靠性评估模型是衡量基于WEB信息的修复方法有效性和正确性的重要依据。这两种评估模型的本质都是衡量信息当前状态与真实状态的差距,所以可以统一为信息正确性评估模型。有别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正确性验证和评估系统,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缺乏严格规则系统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关系型信息不同属性值在数据库和扩展信息中潜在的约束关系、分布特征、来源属性等信息构筑合理的评估模型来评估信息的正确性。 鉴于此,未来需在基于WEB信息的自动扩展模型、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的可靠性模型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后续小节中将讨论针对上述诸方面的基本研究思路。    5.1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自动扩展模型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模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关系数据库中的已知信息从WEB中获取所需信息。目前搜索引擎是从WEB中搜集信息的主要手段。利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首先需要构筑合适的查询关键词。如何自动选择关系型信息的属性集构造WEB查询关键词可以抽象为组合优化的NP难问题,对于属性个数较多的信息集采用穷举属性子集构造查询关键词的方法显然效率低下。鉴于此,需要研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自动判定离散关系属性值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并藉此自动形成查询关键词模式。在设计机器学习算法时需要考虑训练元组个数,搜索引擎返回的含有目标属性值的文档片段个数,每次考察的片段个数等因素。在训练和调整的过程中关注这些因素与信息扩展边界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统计数据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 从搜索引擎返回的文档中自动抽取相关实体的准确率是影响基于WEB信息的信息扩展模型准确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自然语言的灵活性,现有基于语言模式的抽取方法存在局限性。关系数据库同一个表中每个元组及其属性之间的关系都是同质的,因此可以选取训练样例从中获取属性及其相关扩展实体之间的多种关系(上下文、语义)关系模式并结合WEB信息的特征来进行信息抽取。 5.2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算法 16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对于信息相对时效性判定问题,其核心是确定信息之间的时效偏序关系。待确认的信息的时效由其所依附的主属性的时效来确定。主属性不同时间的版本隐藏于WEB中。例如,  图  9(a)上下文信息中隐藏了三位美国总统在职的时间顺序,图  9(b)中网页的发布时间隐含了两位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在职的时间顺序。信息的绝对时效性判定问题,其核心是确定主属性及其在不同时期版本之间的相对时效性。这两类问题都归结于确定WEB中两个信息的相对时效性。所以可以考虑信息在WEB网页中的上下文及语义关系、信息关联的时间戳、WEB网页更新的时间戳、链接关系、PageRank值(相对权威性)等因素构建时效性评估模型。 文本信息的精确性涉及到自然语言的语义,判定比较困难,所以可以首先关注可度量型信息绝对精确性判定方法。令D表示数据集合,t 表示D中的一个元组,) (t v表示t 的当前值,) ( ' t v表示t 的真实值,)) ( ' ), ( ( t v t v dis表示由于上述因素所导致的元组t 的精确性错误。基于WEB信息的方法的目标是从WEB 中获取可以降低åÎD tt v t v dis )) ( ' ), ( (的) (t v。) ( ' t v通常是未知的。最理想的情况是借助WEB确定) ( ' t v,然后利用) ( ' t v来进行信息错误修复。可以充分利用WEB信息源的相对精确性、不同版本信息值的数量及分布特征等信息来建模以期提高) ( ' t v的准确度。首先借助关联属性设法从WEB中获取同一个信息不同版本或者来源的值,然后判定这些值的相对精确性,从中发现) ( ' t v。 对于属性值同一性判定问题,可以使用图模型描述从WEB中发掘的相关实体之间的关系,利用现有的图聚类方法聚焦与待检测与修复的信息聚合度高的扩展信息,通过比较高聚合信息的相似性来判定属性值的同一性及元组的同一性。图  10描述了利用扩展信息的关系图的相似度判定ICDE 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在语义上是否同一的思路。  (a)( b) 图  9  利用WEB信息判定信息时序关系实例 [ ] [ ]I C D E I n tern ation al C on feren ce … .相 似 度 比 较 图  10  基于扩展信息的实体同一性判定模型 对于一致性规则的发现问题,在待检测与修复的信息中信息量不足时可借助WEB进行信息扩展以发现与待检测与修复信息聚合度高的扩展信息,在高聚合信息的基础上拓展现有的函数(条件函数依赖)挖掘算法来发现数据依赖规则;对于一致性错误的检测,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算法结合数据依赖规则的特征来判定信息的一致性。 5.3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修复算法 对于属性值缺失错误的自动修复问题,可将其转换为根据已知属性从WEB获取未知属性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已知属性及属性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形成查询关键词和如何结合已知信息对从WEB中获取的候选实体进行评估和筛选。 对于时效性和精确性错误的修复问题,因为在进行相对时效性和精确性判定的同时我们确定了信息之间的时效偏序关系和精确性的偏序关系,所以选择相对来说最新或者最精确的值进行修复即可。 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17 对于一致性错误的修复问题,因为数据依赖规则主要依据待检测与修复的信息及其扩展信息获得,所以依据这些数据依赖规则借助信息扩展模型从WEB中获取相对一致的信息进行信息错误修复。在形成查询关键词和进行信息实体抽取时,可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依赖规则。 多种信息错误并存时,需根据错误的类型、粒度(属性级、元组级、表级)对规则和错误结果进行聚类,采用启发式算法构建的最小代价修复模型以确定合理的错误结果输出和修复方案。 5.4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可靠性评估模型 基于WEB信息的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可靠性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借助WEB对检测和修复结果进行再验证以确定检测算法及修复算法的可靠性,所以可以将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算法的可靠性评估问题转换为利用WEB进行关系型信息正确性评估的问题。在进行正确性评估时,可充分利用T-verifier[33]、Ephyra[81]等正确性验证和问答系统已有成果,构筑合理的模型利用网页的时间戳信息、PageRank值、链接关系、信息来源权威性、信息源的数量等信息来确定信息的正确性。 6. 结论 利用WEB信息以助于改善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极具挑战性。本文讨论了基于WEB信息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和展望了相关研究工作。期望本文的工作能为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Liu H , Li Z, Jin C, Chen Q. Web-based technique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information  errors  in  a  databas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and  Smart  Computing (BigComp).    Hong Kong,   China,    2016: 261 - 264 [2] Fan  W.  Dependencies  revisited  for  improving  data  quality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ACM  SIGMOD-SIGACT-SIGART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    Vancouver, Canada, 2008: 159-170.   [3] Fan  w, Geerts  F, Li  J, Xiong M.  Discovering conditional functional dependenc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1, 23(5): 683-698. [4] Chiang F, Miller R. Discovering data quality rules.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08, 1(1): 1166-1177. [5] Fan  W,  Geerts  F,  Jia  X,  Kementsietsidis  A.  Conditional  functional dependencies  for  capturing  data  inconsistencies.  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 (TODS), 2008, 33(2): 6. [6] Bravo  L,  Wenfei  Fan,  Shuai  Ma.  Extending  dependencies  with condi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 Vienna, Austria , 2007: 243-254. [7] Fan  W,  Gao  H,  Jia  X,  Li  J,  Ma  S.  Dynamic  constraints  for  record matching. The VLDB Journal, 2011, 20(4): 495-520. [8] Song S, Chen L. Discovering matching dependencies//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CM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Hong Kong, China, 2009: 1421-1424. [9] Fan  W,  Geerts  F,  Wijsen  J.  Determining  the  currency  of  data.  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 (TODS), 2012, 37(4): 25.  [10] Cao  Y,  Fan  W,  Yu  W.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attributes//Proceedings  of  the  2013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New  York,  USA,  2013: 565-576. [11] Fan W,  Jia X,  Li J,  Ma S.  Reasoning  about  record  matching  rules.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09, 2(1): 407-418. [12] Caruccio  L,  Deufemia  V,  Polese  G.  Relaxed  functional dependencies—a  survey  of approaches.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6, 28(1): 147-165. [13] Chen  W,  Fan  W,  Ma  S.  Incorporating  cardinality  constraints  and synonym  rules  into  conditional  functional  dependenci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2009, 109(14): 783-789. [14] Fan  W,  Geerts  F,  Ma  S,  Müller  H.  Detecting  inconsistencies  in distributed  data.  //2010  IEEE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ICDE 2010). California, USA, 2010: 64-75. [15] Fan  W,  Li  J,  Tang  N,  Wenyuan  Yu.  Incremental  Detection  of Inconsistencies  in  Distributed  D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4, 26(6): 1367-1383.  [16] Fan  G,  Fan  W,  Geerts  F.  Detecting  errors  in  numeric attribut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cau, China, 2014: 125-137.. [17] Fan W, Li J, Ma S, Tang N, Yu W. Towards certain fixes with editing rules  and  master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0, 3(1-2): 173-184. [18] Gao  Cong,  Wenfei  Fan,  Floris  Geerts,  Xibei  Jia,  Shuai  Ma. Improving data quality: consistency  and accuracy//Proceedings  of 18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the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   Vienna, Austria ,2007: 315-326. [19] Fan  W,  Geerts  F,  Tang  N,  Yu  W.  Inferring  data  currency  and consistency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2013 IEEE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ICDE).  Brisbane,  Australia, 2013: 470-481.   [20] Fan  W,  Li  J,  Ma  S,  Tang  N,  Yu  W.  Interaction  between  record matching  and  data  repairing.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JDIQ), 2014, 4(4): 16. [21] Bohannon P, Flaster M, Fan W, Rastogi R. A cost-based model and effective heuristic  for repairing constraints by value mod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Maryland, USA, 2005: 143-154. [22] Chiang  F,  Miller  R.  A  unified  model  for  data  and  constraint repair//2011  IEEE  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Hannover, Germany, 2011: 446-457. [23] Loshin D.  Master  Data  Management.  San  Francisco, US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Inc., 2008. [24] Fan  W,  Geerts  F.  Capturing  missing  tuples  and  missing  values. //Proceedings  of  the  29th  ACM  SIGMOD-SIGACT-SIGART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 Indiana, USA, 2010: 169-178. [25] Fan  F,  Geerts  F.  Relative  information  completeness.  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 (TODS), 2010, 2010, 35(4): 27. [26] Yakout  M,  Elmagarmid  A,  Neville  J,  et  al.  Guided  data  repair.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1, 4(5): 279-289. [27] Chu X, Morcos J, Ilyas I, et al. KATARA: A Data Cleaning System Powered  by  Knowledge  Bases  and Crowdsourc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15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Melbourne, Australia, 2015: 1247-1261. [28] Vesdapunt  N,  Bellare  K,  Dalvi  N.  Crowdsourcing  algorithms  for entity  resolution.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4, 7(12): 1071-1082. [29] Tong  Y,  Cao  C,  Zhang  C,  Li  Y,  and  Chen  L.  Crowdcleaner:  Data cleaning  for  multi-version  data  on  the  web  via  crowdsourcing// 2014  IEE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Chicago, USA, 2014: 1182-1185.  [30] Yin  X,  Han  J,  Yu  P.  Truth  discovery  with  multiple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providers  on  the  web.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 2008, 20(6): 796-808. [31] Fan W, Geerts F. Foundations of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Synthesis Lectures on Data Management, 2012, 4(5): 1-217. [32] Wan CX,Deng S,Liu XP,Liao GQ,Liu DX,Jiang TJ.Web data source selection technologies.Journal of Software,2013,24(4):781—797. (万常选,邓松,刘喜平,廖国琼,刘德喜,江腾蛟. Web数据源选择  技术.  软件学报,2013,24(4):781−797.) [33] Li  X,  Meng  W,  Yu  C.  T-verifier:  Verifying  truthfulness  of  fact statements. //2011  IEEE  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New York, USA, 2011: 63-74. [34] Li X,  Meng W,  Yu C.  Verification  of  fact statements  with multiple truthful  alternatives//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WEBIST).   Roma,  Italy, 2016:87-97. [35] Wang  T,  Zhu  Q,  Wang  S.  Multi-verifier:  A  novel  method  for  fact statement verification. World Wide Web, 2015, 18(5): 1463-1480. [36] De  Marneffe  M,  MacCartney  B,  Manning  C.  Generating  typed dependency  parses  from  phrase  structure  parses//Proceedings  of LREC. Portorož ,Slovenia,2006, 6(2006): 449-454. [37] WANG  Teng,  ZHU  Qing,  WANG  Shan.  Facts  Statements verification  Based  on  Semantic  Similarity.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 2013, 36(8): 1668-1681. (王腾,  朱青,  王珊.  基于语义相似度Web 信息可信分析.  计算机学报, 2013, 36(8): 1668-1681.) [38] Li X, Dong XL, Lyons K, et al. Truth finding on the deep web: Is the problem  solved?.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2, 6(2): 97-108. [39] Yin X, Tan W. Semi-supervised truth discovery.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Hyderabad, India , 2011: 217-226. [40] Wang  J,  Li  G,  Yu  J,  et  al.  Entity  matching:  How  similar  is  similar.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1, 4(10): 622-633. [41]   Elmacioglu  E,  Kan  M  Y,  Lee  D,  et  al.  Web  based linkage//Proceedings  of  the  9th  annual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eb  inform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Lisboa, Portugal , 2007: 121-128. [42] Bollegala D,  Matsuo Y,  Ishizuka M.  Measuring  semantic  similarity between words using web search engines. World Wide Web, 2007, 7: 757-766. [43] Bollegala  D,  Matsuo  Y,  Ishizuka  M.  A  web  search  engine-based approach  to  measure  semantic  similarity  between  words.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1,  23(7): 977-990. [44] Tan  Y ,  Elmacioglu  E,  Kan Y,  et  al.  Efficient web-based linkage  of short  to long form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Web  and Databases(2008). Vancouver, Canada, 2008. 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19 [45] Li  P,  Wang  H,  Zhu  K,  et  al.  Computing  term  similarity  by  large probabilistic  isa  knowledge//Proceedings  of  the  22nd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 San Francisco, USA, 2013: 1401-1410. [46] Miller G. WordNet: a lexical database for English.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5, 38(11): 39-41. [47] Wu  W,  Li  H,  Wang  H,  et  al.  Probase: A  probabilistic taxonomy  for text  understanding//Proceedings  of  the  2012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Scottsdale, USA, 2012: 481-492. [48] Ferreira  A,  Gonçalves  M,  Laender  A.  A  brief  survey  of  automatic methods  for  author  name  disambiguation.  Acm  Sigmod Record, 2012, 41(2): 15-26. [49] Kanani  P,  McCallum  A,  Pal  C.  Improving author coreference  by resource-bounded  information  gathering  from  the  web//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yderabad, India, 2007: 429-434. [50] Kang  I,  Na  S,  Lee  S,  et  al.  On  co-authorship  for  author disambigu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09, 45(1): 84-97. [51] Pereira  D,  Ribeiro-Neto  B,  Ziviani  N, et  al.  Using  web information for  author  name  disambig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9th ACM/IEEE-CS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Texas, USA, 2009: 49-58. [52] Yang  K,  Peng  H,  Jiang  J,  et  al.  Author  name  disambiguation  for citations  using  topic  and  web  correlation//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Libraries. Aarhus, Denmark, 2008: 185-196. [53] Aumueller D, Rahm E. Web-based affiliation matching//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Quality. Potsdam, Germany, 2009: 246-256. [54] Tan  Y,  Kan M.  Hierarchical  cost-sensitive  web  resource  acquisition for  record  matching//2010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 (WI-IAT). Toronto, Canada, 2010: 382-389. [55] Tan  Y,  Kan  M,  Lee  D.  Search  engine  driven  author disambig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6th  ACM/IEEE-CS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Chapel Hill, USA, 2006: 314-315. [56] Zhu  X,  Zhang  S,  Jin  Z,  et  al.  Missing  value  estimation for mixed-attribute  data  sets.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1, 23(1): 110-121. [57] Song  S,  Zhang  A,  Chen  L,  et  al.  Enriching  data  imputation  with extensive  similarity  neighbors.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5, 8(11): 1286-1297. [58] Tang  N,  Vemuri  V.  Web-bas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to  impute missing  values  for  class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Beijing, China, 2004: 124-130. [59] Li Z, Sharaf M A, Sitbon L, et al. Webput: Efficient web-based data imput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Paphos, Cyprus, 2012: 243-256.. [60] Li  Z,  Sharaf  M  A,  Sitbon  L,  et  al.  A  web-based  approach  to  data imputation. World Wide Web, 2014, 17(5): 873-897. [61] Li  Z,  Shang  S,  Xie  Q,  et  al.  Cost  Reduction  for  Web-Based  Data Imputation//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base  System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Bali, Indonesia, 2014: 438-452. [62] Ahmadov A, Thiele M, Eberius J, et al. Towards a Hybrid Imputation Approach  Using  Web  Tables//2015  IEEE/ACM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g  Data  Computing  (BDC). Limassol,  Cyprus, 2015: 21-30. [63] Li  Z,  Sharaf  M,  Sitbon  L,  et  al.  Core:  a  context-aware  relation extraction  method  for  relation  comple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4, 26(4): 836-849.  [64]   CHEN  Zhao-Qiang,  LI  Jia-Jun,  JIANG  Chuan,  et  al.  A context-aware  entity  ranking  method  for  web-based  data imput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5,  38(9): 1755-1766. (陈肇强,  李佳俊,  蒋川,  刘海龙,  陈群,  李战怀.  基于上下文感知实体排序的缺失数据修复方法.  计算机学报,  2015,  38(9): 1755-1766.) [65] Chen  Z,  Chen  Q,  Li  J,  et  al.  A probabilistic ranking  framework  for web-based relational data imput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6, 355: 152-168. [66] Li  Z,  Qin  L,  Cheng  H,  et  al.  TRIP:  An  Interactive Retrieving-Inferring  Data  Imputation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5,  27(9): 2550-2563. [67] Soderland  S.  Learning  information  extraction  rules  for semi-structured  and  free  text.  Machine  learning,  1999,  34(1-3): 233-272. [68] Purves  R,  Clough  P,  Joho  H.  Identifying  imprecise  regions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using the web//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GIS  Research  UK  Conference. Glasgow,  UK, 2005: 313-18. [69] Arampatzis  A,  Van  Kreveld  M,  Reinbacher  I,  et  al.  Web-based delineation  of  imprecise  regions.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6, 30(4): 436-459. 20  计  算  机  学  报  2016年 [70] Reinbacher  I,  Benkert  M,  Van  Kreveld  M,  et al.  Delineating boundaries  for  imprecise  regions//European  Symposium  on Algorithms. Mallorca, Spain, 2005: 143-154. [71] Jones  C,  Purves  R,  Clough  P,  et  al.  Modelling  vague  places  with knowledge  from  the  We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8, 22(10): 1045-1065. [72] Smith  D,  Mann  G.  Bootstrapping  toponym  classifiers//Proceedings of  the  HLT-NAACL  2003  workshop  on  Analysis  of  geographic references. Edmonton, Canada, 2003: 45-49. [73] Nie Z, Zhang Y, Wen J, et al. Object-level ranking: bringing order to web  objects//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Chiba, Japan, 2005: 567-574. [74] Page  L,  Brin  S,  Motwani  R,  et  al.  The  PageRank  citation  ranking: bringing  order  to  the  web.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Brisbane,  Australia,  1998: 161—172. [75] Chakrabarti  K,  Ganti  V,  Han  J,  et  al.  Ranking  objects  based  on relationships//Proceedings  of  the  2006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Chicago,  USA, 2006: 371-382. [76]   Wang R, Cohen W. Language-independent set expansion of named entities using the web//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Omaha, USA, 2007: 342-350. [77] Wang  R,  Cohen  W.  Iterative  set  expansion  of  named  entities  using the  web//2008  Eigh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Leipzig, Germany, 2008: 1091-1096 [78] Sadamitsu K, Saito K, Imamura K, et al. Entity set expansion using topic information//Proceedings of the 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ies. Portland, USA, 2011: 726-731. [79] Dalvi B, Cohen W, Callan J. Websets: Extracting sets of entities from the web using unsupervised information extraction//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 Seattle, USA, 2012: 243-252. [80] Tong S, Dean J. Automatically creating lists from existing lists: U.S. Patent 8,429,164. USA, 2013-4-23. [81] Schlaefer  N,  Ko  J,  Betteridge  J,  et  al.  Semantic  Extensions  of  the Ephyra QA System for TREC 2007//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Text REtrieval Conference. Gaithersburg, USA, 2007, 1(2): 2 [82] Liu  H,  He  J,  Zhu  D,  et  al.  Measuring  similarity  based  on  link inform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3, 25(12): 2823-2840. [83] Cao  C,  She  J,  Tong  Y,  et  al.  Whom  to  ask?:  jury  selec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tasks  on micro-blog  services.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2, 5(11): 1495-1506. [84] Arocena P, Glavic B, Mecca G, et al. Messing up with BART: error generation for evaluating data-cleaning algorithms.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2015, 9(2): 36-47. 论文在线出版号  No.163          刘海龙等:基于WEB信息的关系型信息错误自动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21  LIU  Hai-Long,  born  in  1980,  Ph.D., lecture.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nd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LI  Zhan-Huai,  born  in  1961,  Ph.D., professo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ata storage technologies and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CHEN  Qun,  born  in  1976,  Ph.D.,  professo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nd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CHEN Zhao-Qiang,  born  in  1988,  Ph.D.  candidate.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  is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qua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many  application  areas.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information  errors  has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way for  improving  information  quality  in most  information  systems.  Supported  by  the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No.  2012CB316203),  we  have  made some  progress  on  rule-based  err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technologies.  We  find  that  rule-based techniques  always  require  adequate  well-structured data in a database, or else they will not work properly. Furthermore,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from  external sources,  like  the  World  Wide  Web  (WWW), can  help us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techniques to  a  great  exten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61502390) and the Basic  Research  Fund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No.  3102014JSJ0013),  we  try  to  use  web data augment the quality of databases.  As  the  start,  this  review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rule-based and human-based techniques  and  details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web-based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topics  on  web-based  techniques,  this paper  reviews  current  research  works  in  detail, furthermore prospect some  future research topics and ideas.  

[返回]
上一篇:计算机北大核心期刊论文
下一篇:基于全向结构光的深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