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起赢论文辅导网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QQ:3949358033
微信:paperwinner
工作时间:9:00-24:00
博士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博士论文
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
来源:一起赢论文网     日期:2013-08-23     浏览数:4246     【 字体:

摘要:出口复杂度作为衡量出口品技术含量和生产率的综合概念,为国际贸易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的丰富和完善,出口复杂度研究也从早期测度方法的构建,延伸至演进动因和影响机理的分析。但现有研究并未注意到,相对滞后的金融发展水平巳经成为制约一国出口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寻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机理和效应,对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基础上,测算出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并结合Hausmann (2005 )模型,剔除出口中进口中间投入品的影响,进而消除国际化大生产下产业内跨国分工所导致的“统计假象”,从而真实反映出一国实际出口复杂度水平。
  与此同时,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通过金融功能直接影响一国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并在修订和拓展 Chou 和 Chin( 2001 ),Pagano( 1993 ), Alfaro( 2003 )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发展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资本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渠道间接影响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在上述分析框架基础上,就金融发展的四个维度从跨国和跨区域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除了传统的要素禀赋之外,金融发展也是影响一国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因素之一。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融资和资金筹措平台功能、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功能直接促进出口复杂度提升。同时金融发展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流向、资本利用率和东道国技术吸收能力,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利用,进而间接促进出口复杂度提升。
  但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存在“门限”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金融成本大于金融收益,导致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发展的收益超过了其成本,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才显现出来。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前后跨过“门限”值。
  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整体发展水平、规模、效率和结构)对不同产业、不同经济体,不同时间段的出口复杂度提升具有不同效应。从纵向上看,金融规模II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呈“倒U型”;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是可持续的正向效应,金融结构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是动态的,是随着一国要素禀赋结构和实体经济中产业技术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从横向上看,金融规模对发展中囯家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显著,而金融效率对发达国冢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显著。大型银行和股票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对发达国冢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井更有效,而中小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和低技术产业更有效。
  中国出口复杂度水平近年来不断提升,且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差距尤为明显。中国金融的不均衡所导致的金融市场功能弱化和金融效率低下,以及金融发展对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间接提升效应不显著,导致了中国出口复杂度落后。(1)从国家层面上看,推动中国出口复杂度提升的主要金融因素是金融规模,且该作用不断加强,而金融结构中信贷期限结构的作用不断减弱,金融效率从负向抑制作用转为正向推动力。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冢的提升效应不同的是,中国出口复杂度提升对金融规模的依赖性更强.而金融效率对中囯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基本未显现。(2)从区域产业层面看,金融发展对中囯各区域和产业的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存在着明显差异。金融规模对中西部地区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显著,信贷期限结构对中西部地区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显著,而金融效率对东部地区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合理控制金融规模并优化地区金融分布:打破囯有金融垄断,提升金融效率;丰富和完善金融中介市场,形成适合中囯囯情的金融结构;实施区域化的金融发展战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学习吸收能力,转变人力资本培养方式等五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出口复杂度,影响机理,提升效应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3
1.2.1金融发展 3
1.2.2出口复杂度 4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5
1.3.1研究思路 5
1.3.2研究方法 5
1.4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6
1.5可能创新之处 8
2 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文献综述 10
2.1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理论研究 10
2.1.1金融功能观视角下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理论研究 10
2.1.2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理论研究 13
2.1.3对外贸易视角下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井的理论研究 15
2.1.4外商直接投资视角下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理论研究 20
2.2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实证分析 23
2.2.1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相关实证分析 23
2.2.2出口复杂度相关实证分析 26
2.2.3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相关实证分析 32
2.3小结 33
3 金融发展和出口复杂度的测度与分析 34
3.1金融发展的测度与分析 34
3.1.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测度方法 35
3.1.2跨国层面金融发展比较分析 38
3.1.3中国金融发展演化趋势分析 45
3.2出口复杂度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56
3.2.1基于非竞争投入产出法的测度方法 56
3.2.2跨国层面出口复杂度比较分析 ?.........64
3.2.3中国出口复杂度演化趋势分析 67
3.3 小结 70
4 金融发展影响出口复杂度提升的机理 72
4.1金融发展、金融功能和出口复杂度提升 73
4.1.1提供融资和资金筹措功能 73
4.1.2信息不对称下激励功能 77
4.2金融发展、FDI技术外溢和出口复杂度提升 79
4.3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和出口复杂度提升 82
4.4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积累和出口复杂度提升 83
4.5 小结 88
5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分析:基于跨国数据 89
5.1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 90
5.1.1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纵向分析 91
5.1.2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横向分析 97
5.2金融规模对出口复杂度的提井效应分析 100
5.2.1金融规模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纵向分析 101
5.2.2金融规模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横向分析 103
5.3金融结构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分析 107
5.3.1金融结抅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纵向分析 108
5.3.2金融结构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横向分析 110
5.4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分析 112
5.4.1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纵向分析 112
5.4.2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横向分析 115
5.5 小结 118
6 中国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提井效应分析 121
6.1国家层面的实证分析 122
6.1.1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静态效应 123
6.1.2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动态效应 125
6.2区域层面的实证分析 130
6.2.1金融发展对区域出口复杂度的提井效应 130
6.2.2金融发展对区域出口复杂度提升的门限效应 135
6.3产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137
6.3.1金融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 138
6.3.2金融发展对中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 141
6.3.3金融发展对低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 144
6.4 小结 146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8
7.1研究结论 148
7.2政策建议 150
7.3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51

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得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外部经济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在此过程中,资金的全球流动和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发展的迅猛发展,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相互联系、渗透和促进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曰益显现,因此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
  早在20世纪初Wicksell提出的货币经济理论就认为货币金融活动对经济活动,尤其是对对外贸易有着深远影响。20世纪7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成立,使得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在传统要素禀赋理论框架内,金融发展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克服流动性约束的能力,带动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产品出口,改善生产和贸易规模和结构(包群和阳佳佘,2008; Svakryd和 Vlachos, 2005;齐俊餅,2005; Beck, 2003; Rajan 和 Zingales,1998: Kletzer和Bardhan,1987 )。近年来,Melitz ( 2003 )开创了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丰富了贸易的内涵,相关研究涉及到零贸易、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等方面。Manova ( 2008 ),Berthou ( 2010 )则进一步将金融发展引入 Helpman 等(2008 )的理论模型中,着重分析了金融发展对零贸易、贸易广度和贸易深度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
  但是目前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多侧重于金融发展促进一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提升,忽略了金融发展对贸易产品质量的影响。而多数情况下,对外贸易的内在问题不仅仅是出口数量的问题,更多的是出口品质、技术含量以及复杂程度的问题。事实上,出口复杂度作为贸易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对外贸易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出口复杂度的测度(Hausman,2003; Rodick, 2006;樊纲,2006;姚洋,2008; Xu, 2007)、决定因素(黄先海,2010;祝树金,2010;王永进,2010: Wang和Wei,2008 )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忽略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综合分析,目浙江大学傅士学位论文 导论前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研究较多探讨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额或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之间的关系,而真正关系到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不是出口数量的多少,而是出口的质量(出口复杂度)和技术结构,但是这两者的关系研究较少,目前并未形成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机理的统一分析框架。(2)由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因此相关研究以静态研究为主,动态研究较少。(3)现有研究较多探讨金融发展的单一金融变量对贸易的影响,事实上金融发展可以多维度考量,而不同经济体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对贸易的影响又有所区别。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内贸易成为常态。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通过大规模进口核心中间产品,再大规模‘出口最终产品的方式参与产业内贸易,推动了贸易增长:但其出口品总技术含量中的国外含量高达50%左右,甚至在一些高技术部门的出口中达80% (Koopman,2008 )。究其原因是中国相对滞后的金融发展水平导致企业被锁定在低技术、低创新、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生产制造与组装环节中(齐俊餅等,2011)。探寻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关系.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构建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机理便成为了相关研究的新方向、新思路。本文在修正和改善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形成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影响机理的基本框架,并在框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从跨国和中国国内跨区域两个层面,从金融发展四个维度对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
  理论意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不但要注重出口的规模和结构,而且更应注重出口的质量(出口复杂度)。而除了传统的要素禀赋之外,金融发展成为制约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来解释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内在机理。本文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视角构建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方面构建了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融资和资金筹措功能、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功能,直接影响一国出口复杂度的提升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通过拓展Chou和Chin(2001 ), Pagano ( 1993 ), Alfaro ( 2003 )理论模型,分析金融发展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资本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渠道问接影响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借鉴。其次随着产业内分工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跨国跨区域的生产链进行生产。这种分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国各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一国出口品包含的全部技术含量并不等于其实际本国生产的技术含量水平,如果直接釆用传统出口数据计算一国的出口技术含量,会因为进出口中间投入品而难以准确衡量一国的真实技术含量。为了解决产业内分工下“统计假象”带来的偏差,将一国国内所从事的生产环节的出口复杂度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分离出来,别除进口中间品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本文在Hausma皿(2005)的测度方法基础上,引入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易ij除进口中间品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为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工具。
  现实意义:以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和产ik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为中国政府制定旨在加快转变出口贸易方式,推动出口贸易发展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质量推动型转变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1.2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金融发展金融发展(Financial Development)是指金融资产和交易规模的炉大或占GDP份额的上升,同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效率的提升和金融体系功能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张志文,2008)。(1)金融发展是数量(规模)增长和质量效率提高的统一;(2)金融发展包括获取金融总量所运用的交易技术、交易手段、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3)金融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相吻合,加深对经济的渗透程度,.使得金融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经济发展。(4)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效率也就越高。本文认为金融发展是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综合,是金融工具的种类、数量和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和效率等的综合。
  1.2.2出口复杂度
  出口复杂度(Export Sophistication )被认为是出口产品、产业或者出口国的综合表现,是一个集合出口质量、技术含量和出口生产率的综合概念。具体而言,出口复杂度越高,出口的技术含量越高【出口复杂度为研究产品、产业和国家层面出口结构与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分析视角。因为从理论上讲,衡量出口技术含量最优的方法就是度量包含在该产品中的R&D投入数量,但是从操作层面上看,产品或产业层面R&D投入数据难以获得。而出口复杂度的测度方法并不需要具体产品或产业层面R&D投入数据,而是利用产品出口国的收入水平就能衡量产品层面的出口复杂度。出口复杂度最早来源于Michaely ( 1984)所提出的贸易专业化指标(TradeSpecialization Indicator ),该指标认为一国出口复杂度与该产品所有出口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因此某出口品的贸易专业化指标等于出口该产品所有国家的人均收入的加权平均值,其权重为出口国出口该产品的总额占该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的权重。Hausmann (2005)在贸易专业化指标的基础上,对权重进行了改进,将贸易专业化指标权重中的绝对比重改进成为相对比重,并提出了新的指标——出口 复杂度(Export Sophistication )。Rodrik ( 2006 )在 Hausmann ( 2005 )的基础上对出口复杂度内涵进行补充,认为出口复杂度实际上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生产率产品或产业在出口中的比重。出口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国内对于出口复杂度概念解释并不多,代表性的观点有:许斌(2006)认为出口复杂度是一国出口品质量的表现,高出口复杂度的产品往往具有高质量;姚洋和张哗(2008 )将出口复杂度定义为出口品的技术含量;黄先海和陈晓华(2010 )指出出口复杂度是一个产业在各技术层次产品出口上的一个组合。本文认为出口复杂度是一个衡量出口品技术含量和生产率的综合指标。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本文在以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构建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切入点,一方面构建了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融资和资金筹措功能、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功能,直接影响一国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在修订和拓展 Chou 和 Chin ( 2001 ),Pagano ( 1993 ), Alfaro ( 2003 )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发展通过FDI技术外溢、资本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渠道间接影响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在上述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从跨国和中国国内区域两个层面,从金融发展四个维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分别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达到如下目的:一是揭示不同金融维度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差异;二是揭示金融发展对不同经济体和不同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井效应;三是着眼于中国,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不平衡对国家、区域和产业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以期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1.3.2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探讨联系实际问题,既传承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又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之间效应的差异,以求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角来研究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主要采用了一下几个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通过规范分析理清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问题的实质,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在本文的第三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明确分析方法,再利用实证分析得出定量结果。实证分析主要采用的计量方法有面板数据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面板数据动态OLS模型,工具变量等。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除了使用一般的静态回归分析外,为了体现金融发展在不同时间段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差异性,本为在进行面板分析时,还釆用了分时间段的回归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期获得更为准确、可靠的估计结果。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导论(3)对比分析法.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是一个相对比较的过程。本文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对比不同金融发展维度、不同经济体、不同产业、不同时间的提升效应,以期更为准确的描绘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4)历史分析与逻辑分相结合。本文在梳理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以及相关领域国内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融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拓展优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4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本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框架见图1.1)
  导论。太章简要的阐述了本文选题背景及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第二章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井的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回顾了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从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的理论研究,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基础。
  金融发展和出口复杂度的测度与分析本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众多单一维度的金融措标进行有机组合成金融发展指标,利用这一探索性统计分析方法简化数据指标的同时.减少金融数据测度中的偏差和异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金融发展指标更有解释力。同时为了解决产业内分工下“统计假象”带来的偏差,在Lawrence J.Lau非竟争型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上,测度出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完全省级增加值系数结合Hausmann ( 2005 )模型,别除出口中的进口中间品的影响,计算出一国(区域)真实的出口复杂度水平。接着从跨国层面和中国层面对金融发展和出口复杂度水平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经过十多年的金融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在国际化、市场化和证券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发展不平衡;中国出口复杂度水平不断提升,与出口复杂度水平相对较高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仍处于低水平,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差距尤为明显。
  第四章金融发展影响出口复杂度提升的机理。本章构建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分析框架,首先构建了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融资和资金筹措功能、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功能,直接影响一国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其次通过拓展Chou和Chm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导论(2001 ), Alfaro (2003 )理论模型,构建金融发展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资本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渠道间接影响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论与政策建议图1. 1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五章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分析:基于跨国数据。本章结合第四章的理论,运用38个国家的数据,从金融发展多维度视角,分析金融发展水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导论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首先从纵向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动态变化,接着从横向角度分析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不同经济体和不同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和产业由于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对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需求存在着系统性的差异.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存在“门限”。
  (2)金融规模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并非线性的,而是一个倒U型的。
  (3)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和要素禀賦的结构,技术进步模式发生了变化,因此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4)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依靠金融效率带动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增长模式是可持续的。
  (5)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贡献,不仅在于金融发展提供融资和资金筹措功能、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功能直接促进出口复杂度的提升,还在于金融发展的间接“催化剖”作用一一影响东道国自身知识资本存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间接促进出口复杂度提升。第六章中国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分析。本章基于省级区域层面视角,运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数据,对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进行了国家.区域和产业层面的实证验证。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出口复杂度提升对金融规模的依救性更强,而金融效率对中国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基本上没有显现出来。金融效率低下,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渠道的间接提升作用不显著,是导致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增长率落后的原因之一。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对本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归纳,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5可能创新之处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影响机理的分析框架,并从跨国和中国国内区域两个层面,从金融发展四个维度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直接和间接提升效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8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导论面:(1)首次形成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国内外学术界曾对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政策和模式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尚无学者系统研究金融发展与出口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分析出口复杂度的变迁动因时,很少有学者关注到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和拓展Acemoglu (2007)、齐俊娇(2011 )、Chou和Chin (2001 )和Alfaro (2003 )理论模型,形成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影响机理的基础性理论框架,为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第四章)(2)构建了一个能别除“统计假象”的跨国和中国国内区域层面的出口复杂度指标,有效地将一国国内(省级区域)生产环节的出口技术含量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分离出来,别除进口中间品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在跨国层面上借助非竟争型投入产出表,将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引入到测度出口复杂度的指标体系中,有效地别除出口中进口中间品的影响,测度出一国真实的出口复杂度水平。在中国国内区域层面上,通过编制中国省级区域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有效地挤出进口中间投入品和外省资源调入对省级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第三章)(3)首次形成了金融发展各个维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分析框架,目前研究金融与贸易关系时,多为考察金融发展单一维度对贸易的影响,很少有学者关注金融发展各个维度的不同效应。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众多金融发展指标组合成金融发展水平、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指标,较为全面的考察了各个金融维度对出口复杂度提升效应的影响。(第五、六章)

[返回]
上一篇:计算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999-2009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起重机选型及吊装过程规划研究